朱元璋问:&ldo;那,现在怎么办?话我已经说出去了。&rdo;
李善长早想好了对策:郭子兴一死,朱元璋事实上是这支军队的统领者,可以不把郭天叙当回事,最多有事告知一声。
朱元璋又叹了一口气,算是默许。
决心好下,做起来还是相当棘手的。
这天,朱元璋正在召集众将领议事,有人报,张天佑从亳州回来了,要马上见朱将军。
朱元璋看了身旁的李善长一眼,李善长冷笑,那意思是说:等着称臣吧。
少顷,张天佑、郭天叙昂首挺胸地进来了,张天佑拖长声喊道:&ldo;龙凤皇帝有诏书,朱元璋听宣!&rdo;
朱元璋没有动。众将议论纷纷,汤和大声说&ldo;捡了根鸡毛当令箭&rdo;,众人故意大声哄笑。
汤和随后又站了出来:&ldo;龙凤皇帝?龙凤皇帝是什么东西?正经的元朝皇帝我们都不听,却听龙凤皇帝的?&rdo;
&ldo;对呀!&rdo;费聚也叫了起来,&ldo;是不是在亳州称帝的那个放牛孩子?&rdo;
人们都乐了,自然是轻蔑。
李善长摆摆手,叫大家静下来,他说:&ldo;且听听张将军怎么说。&rdo;他又转向张天佑,说:&ldo;你也不用先要谁接圣旨,你说说怎么回事吧?&rdo;
张天佑便展开托在手上的黄绫表,说他拿着的是大宋国丞相杜遵道颁发的文凭,皇上谕令郭天叙为都元帅,他自己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说着把一卷黄绫诏书放到了朱元璋面前。
众皆哗然,有说&ldo;岂有此理&rdo;的,有讪笑不以为然的。
汤和说:&ldo;怪不得人家诏令一到,你们二位抢孝帽子似地去了呢,讨到的封赏还压过朱元璋一头呢。&rdo;
陆仲亨喊:&ldo;不受,若当皇帝,自己当!&rdo;真喊得痛快淋漓!
人们都把目光投向朱元璋。
朱元璋站起身,把诏书掷于地上,愤慨地说:&ldo;我不稀罕这个副都元帅!大丈夫岂能受制于人!&rdo;这是朱元璋一次总爆发,他内心的压抑实在无法忍受了。
由于他的强硬态度,众将全都高兴得喊起来,张天佑和郭天叙见势不妙,灰溜溜地走了。
《朱元璋》第十九章(1)
千艘战船,三万水师,竟是拱手相送,先锋印就不是那么容易得的了。常遇春舟中一跳,跳到了朱元璋心头高位上,他的粗鲁便可淡化了。
一谁也没想到,一向逆来顺受的朱元璋为受封一事发了这么大的脾气。朱元璋自幼抱负远大,又不得不在人家屋檐下低头,从本心来说,他怎么会愿意称臣?且又是向一个放牛娃娃称臣!更可气的是张天佑、郭天叙矫诏想把他永远踩在脚下,他发火,一大半是冲张天佑他们。
只剩李善长、朱元璋二人在场时,李善长拾起地上的黄绫绍书,说:&ldo;你看怎么样,你在郭子兴临终前的一句承诺,便成了今天的样子,张天佑讨来了皇封,他是主子!&rdo;
朱元璋决心不再令众将失望,他摔诏书就是当众表白,不接受韩林儿之封,也自然摆脱了张天佑、郭天叙的节制,一石两鸟。
李善长倒又改了主意,作为权宜之计,他劝朱将军倒是可以暂时委屈一下,接受封赏,启用龙凤年号。
朱元璋说:&ldo;你这不是出尔反尔吗?&rdo;
李善长分析形势说,刘福通的红巾军,比我们的势力大不止几十倍,咱们何必与他们作对!他们在北方对元军作战,等于为我们竖起一道屏障,有利无害。
朱元璋一下子醒悟过来:&ldo;先生不提醒,险些误了大事。是啊,有了韩林儿在北面挡风遮雨,我们可放心地向南扩展。&rdo;
&ldo;对。&rdo;李善长此前已和冯国用兄弟为朱元璋谋划了‐‐马上渡江,他早说过,金陵才是宝地。
朱元璋这才拾起黄绫诏书,请李善长为他起草一份谢表,不妨先使用韩林儿的龙凤年号,总比使用元朝的有号召力吧。
这等于暂时与北方韩林儿结盟,也等于暂时承认屈居郭天叙之下的现实。朱元璋一感到委屈时,就用韩信钻人家裤裆的故事激励自己,尽管受过胯下之辱,韩信还是为后世敬仰的大英雄嘛。
接下来是谋划渡江,在用兵大计方面,朱元璋从不请示张天佑、郭天叙,连过场也不走,他们也不敢认真,比郭子兴在时收敛多了。
这天朱元璋站在和阳江边巨石上眺望长江,但见波宽浪阔,汹涌东流,一片汪洋。朱元璋不禁想起了历史上的苻坚、曹操,不免长叹,心想,渡江作战,谈何容易,难怪古人称长江为天堑呢。
徐达也很发愁,他们连一条兵船都没有,过江作战也要训练水师才行,也要时日,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
冯国用却笑呵呵地说:&ldo;吉人自有天相,我想,用不了几天,就会有舟师送上门来的。&rdo;众人都不相信天上会掉下馅饼来。
朱元璋惊喜地问:&ldo;先生快快明言,用什么办法会有舟师上门。&rdo;
冯国胜告诉朱元璋,他哥哥有两个拜把子兄弟,叫廖永安和他弟弟廖永忠,还有一个叫俞通海的,都是水寨英雄,如今拥有庞大的船队、水师,屯居巢湖。
朱元璋好像听说过,这廖氏兄弟是为地方自保结水为寨编练水师的,是巢湖里一支很大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