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先生的兄长乃是国子监祭酒,侄儿又是国子监掌议。国子监学生众多,必有留在京中没有归家之人。这其中若有通州或汾州的,家乡受灾,一定是极为担心。此时通、汾两州想要瞒着灾情,但纸包不住火,一定有漏出去的地方,我想要先生做的,就是让火烧的更旺些。&rdo;
李茂拱了拱手,&ldo;自古士林掌握着舆论的喉舌,若民情激愤,朝廷就不得不做出表示。赈灾之事刻不容缓,可要是再派人查看,现在河流结冰,大雪封路,必定耗时漫长,若再在朝堂上扯皮,一来二去,还不知道要拖多久。&rdo;
李钧听得叔父的话,惊讶地合不拢嘴。
这就是所谓的&ldo;因势利导&rdo;吗?这这这这这……这些大人们的脑子究竟都是怎么长的?
&ldo;一到天灾之时,隐户之事就会暴露出来。圣上担心隐户的问题已久,此事正是发动的最好时机。只是我一人毕竟力量薄弱,思虑不周,还望两位先生教我。&rdo;
李茂虽然才能平庸,却不会因为自己不聪明而故作聪明。
这几个月来,他也渐渐想明白了,他是信国公,有些事不需要亲力亲为,他只要做好皇帝手中的剑,剑指何处,他便指向何处就是。如何荡平忧患,自然有许多其他志同道合之人一起去做。
就算没有志同道合之人,当今圣上是他最大的依仗,心甘情愿为陛下排忧解难之人难道还找不到吗?
世族虽势大,可他们吃的太饱了,却让别人饿着,天长日久,自然有许多人不满。
齐耀听到李茂的话,心中也是暗暗吃惊。
这位新任的信国公李茂,在昔日李蒙叱咤年轻一辈之时,只是他身后各方面都表现平平的一个普通少年,既没有惊人的才能,也没有过人的志向,甚至连英俊的相貌都没有,任何人说到他,只能做出一个&ldo;朴实&rdo;的评价。
李蒙任中书侍郎,随侍君王左右的时候,李茂身上甚至连个官职都没有。
结果这大半年来,信国公府虽然风头正盛,却都和这李茂一点关系都没有。she玦和中秋夜的事是邱老太君的手笔,三国演义和&ldo;三国杀&rdo;是已故的李硕所作,反倒更衬托了李茂&ldo;虎父犬子&rdo;的形象。
可他虽然没有什么做的十分精彩的地方,但这一年来,错处却也是一点都没有。他在政事上也很谨慎,丝毫没有落下任何可以给世族派抓到把柄的地方。
如今他只是略略提到隐户,这位信国公就马上想到了其中的厉害关系,而且已经在考虑如何借此事扩大影响,让圣上找到处理隐户的名义了。
他甚至还考虑到如何将局势变的更加急迫,让这些世族们连拖延的时间都没有。
此人也许在学问和人处事故上真的表现平平,可是在把握局势上和体察上意上,却不见得比那些老狐狸差多少。他明明知道自己出身大族,却依然敢于向他问策,透露自己想做的事,甚至还向他求助,该说他胆大呢,还是自信?
这是李茂隐藏在&ldo;庸人&rdo;面具之下的才能码?
此番他进信国公府,还真是进对了。
见齐耀并不说话,李茂也不心急,只站在一旁等待。
过得半响,齐耀这才轻轻点了点头。
&ldo;信国公只管上奏吧。此事我会和家兄商议。&rdo;
李茂得到了齐耀的答复,大喜过望,向齐耀拱了拱身,大赞道:&ldo;先生高德,李茂替这么多受灾的百姓先行谢过。我这就进宫去。&rdo;
皇宫内,皇帝楚睿听到本应在家休沐的李茂求见,奇怪地问了问少监。
&ldo;可问了是因何事求见?&rdo;
&ldo;说是有折子上奏,因今日没有上朝,所以只得在宫门外求见。&rdo;
楚睿知道李茂为人,并不是冒进之人,此番入宫,怕真有什么急事,连忙召见。
等李茂进了书房,递上折子,楚睿还在考虑是什么事。
待他看完折子,心中大怒,他本是隐忍自持之人,见到李茂折中所言,依然还是忍不住拍了一下桌子。
&ldo;这袁班,怎么敢,怎么敢!!!&rdo;楚睿咬牙切齿地道:&ldo;五天了,受灾五天,朕竟然没有得到一点消息!该杀!&rdo;
&ldo;陛下,此时不应该追究什么人的责任,而是应该考虑赈灾的问题。&rdo;李锐来之前已经正如他教训他那侄儿一般,详细思考过该如何去说,所以从容不迫道:&ldo;陛下一直忧心隐户的问题,此事倒是一个动作的好时机。&rdo;
&ldo;哦,此话怎讲?&rdo;
李锐不紧不慢地把两位先生的分析复述给皇帝听,其中还夹杂着不少他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