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理看张堪将爷爷的事都安排好了,才放心地跟着去采蘑菇。王杨和段兰平本来是要自由活动的,听说可以去山里采蘑菇,便觉得好奇,也跟着一起去了。
这个季节是云南的雨季,正是各种蘑菇生长最旺盛的时候,今年的雨水尚算丰富,所以蘑菇的产量还算可以。施理一行人被安排在一个叫做格列的藏民家中,这个季节,当地山民最重要的事便是采松茸。松茸名气很大,是蘑菇中的珍品,全国大概有20来个松茸产地,而香格里拉所在的迪庆州产的松茸尤为日本人所青睐,每年这里出产的松茸,大多都销往了日本,所以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一个雨季,一个家庭能有好几千块甚至上万块的收入。
头天晚上,他们就借宿在了格列大叔家中,第二天天还没亮,大家就起来上山了。蘑菇一般都是晚上生长,第二天早上是最好的采菇时机,如果去晚了,不是被人捡走了,就是蘑菇伞盖已经长开,错过了品相最好的时机。
晚上下了一场雨,第二天起来的时候,空气沁凉而清新,这里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地区,人们在这里,呼吸都格外畅快通透一些。此时天还没有亮,外面黑漆漆的,施理看了下手机时间,凌晨四点,据格列的妻子白玛大妈说,从他们家去山上,需要四十分钟的路程,再爬半小时山,才能采到松茸,所以每天都是这个时候起来,吃了早饭出门,这样前后要忙两三个月。听得几个人直乍舌,这钱还真不好赚,山珍也不是那么好吃到的。
格列大叔开着自家的摩托车,载着妻子在前头带路,张堪开着租来的汽车跟在后面。格列大叔家是所有能走路的人都上山去采松茸。一群人来到山脚下,天才蒙蒙亮,上山之前,格列大叔先给山神烧了一炷香,以感谢山神的庇佑和馈赠。施理感动于藏民的淳朴和虔诚,他们总是最懂得感恩的那群人。
山上长满了松树和胡子树,松茸一般都长在几十年树龄的松树下,要么是藏在落叶松针下,要么是长在树根处,人们就拿着棍子满地扒拉寻找。当地人采松茸从不成群结队,因为大家都有各自的菌窝,今天采了,过几天在老地方还能找到,大家互不询问,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习俗。
松茸的数量很少,并不好采,有时候走上几里路,才能找到一个松茸,不过有时候运气好,一窝能采到好几个。这种充满运气的活动,对施理来说,是相当有吸引力的,这可比在自己的苗圃里收蘑菇还有成就感。
格列大叔带着他们上山之后,就各自分开了,留下一个顶小的儿子跟着他们,给他们带路。格列一家只采松茸,别的蘑菇一概无视,施理却是什么蘑菇都不放过,就连是有毒的蘑菇,他都要采来留作标本。所以比起专心采松茸的牧民们,他们的乐趣就要大得多了。几个人看到什么菌子,都要叫施理或格列大叔的小儿子嘎嘎来辨认一番,能吃的,就都采起来,好带回去尝鲜,不能吃的,就让施理来处理。
蘑菇一般都长在很隐蔽的地方,需要人们躬下身去细细寻找。段兰平和张堪个子高,弓着腰不太舒服,所以他们发现菌子的机会比较少,找了老半天,也没找着几个。施理和王杨个子矮一些,常常在不经意间便发现了一窝菌子。嘎嘎最厉害,他虽然人小,但是却时不常地能够发现松茸和一些能吃的蘑菇。
张堪不服气:&ldo;我就不信我找不到蘑菇,我小时候还跟我奶奶采过蘑菇的。&rdo;
施理哈哈笑:&ldo;你那是老黄历了,还拿出来显摆。现在要看我施大师的水平了,你看,这个是什么?&rdo;说着一弯腰,从一堆松针底下扒拉出来一朵松茸,这松茸刚刚长成,还没来得及打开,是品相最好的那种,个头也不小。
张堪跑过来:&ldo;小理,你怎么每次都能够找到蘑菇啊,而且这次还是松茸!&rdo;
施理得意地扬着头:&ldo;这就叫水平问题。&rdo;
张堪在他找过的地方扒拉:&ldo;嘿,这儿还有。&rdo;
施理连忙制止他:&ldo;别动,我刚刚也看到了,这是童菌,还没长成呢,一般是不采的。&rdo;
&ldo;为什么呀?&rdo;王杨和段兰平也围了过来。
嘎嘎跑过来,小心地看了一下童菌,然后用松针小心地掩盖起来,然后做了一点小记号,用有点生硬的普通话说:&ldo;还没长成呢,留着等它长成了再采。我们这儿的习惯,这种童菌都要留着,不然下次来就没有了。&rdo;
&ldo;听见没?这就叫可持续发展,不会一下子斩草除根。&rdo;施理得意地说。
张堪点头:&ldo;说得有道理。那就放着吧,我去别处看。&rdo;
又过了半小时,张堪还是一无所获,这期间段兰平和王杨两个人发现了一个青头菌窝,起码采了一斤多,都能好好吃上一顿了。青头菌是比较常见的野生菌,有点像平菇,但是味道也很鲜美。
张堪沮丧了,为什么他连毒蘑菇都找不到几个呢,他拿着手里的松枝在地上扒拉,希望能找到一个松茸什么的来涨涨志气,然而还是一无所获。脚下一没留神,就踩到一个落叶虚掩的坑里去了,一下子坐在地上,&ldo;哎哟&rdo;一声,吓了几个人一大跳。
施理连忙跑过来:&ldo;张堪,你有没有怎么样?&rdo;
张堪脸皱成一团,刚想出声,脸上突然绽出巨大的笑容来:&ldo;施理,你看,这是什么?&rdo;说着伸手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