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我准备研究人类的皮质神经元是如何影响树突整合的,第二个是准备研究感觉轴突在与细胞体分离后退化,对周围神经的部分损伤所造成的影响。”周明向毕万方说明了自己准备在一个月内拿出的两项研究成果的研究。
听周明说完,毕万方则是点了点头,以表示对周明所要进行的这两项研究的肯定。
表示了肯定之后,毕万方又对周明说道:“这两项研究确实都是神经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但是你做好这两项研究的准备了吗?不说别的,我开题报告准备了吗?”
完成课题研究一般需要的时间都比较长,流程也比较复杂。
想要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在申报课题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下课题从申报到结题的大致流程和内容,否则的话会因为流程不熟,而延长课题研究时间。
课题研究流程大致分为五个环节:课题申报——课题立项——课题开题——课题实施——课题结题。
对于课题研究的这五个环节,周明也有所了解,当初李阳华给他的资料里就有说到这一些。
其实像这种课题研究,一般都是学校的教授、老师们弄的,研究生只需要根据导师给的方向和题目来做实验就行,顶多也就从开题报告写,倒是不用经历课题申报和课题立项这两个流程。
但现在的问题是,周明连一个课题报告都没有。
周明原本也是想着八月底的时候写开题报告的,毕竟这两项研究他都已经知道结果和过程了,又不是写整篇论文,写两份开题报告也要不了多久。
可谁知道八月底这么忙,周明更是直接将开题报告的事情给忘了,他还想着和之前写数学论文那样,直接写论文,然后投稿,这个也直接开始做研究,然后出结果。
不过,周明虽然没有写开题报告,但他对于这两项研究的具体内容都已经胸有成竹,便当场和毕万方说起了他准备怎么做这两项研究。
“神经元的生物物理特征塑造了大脑中的信息处理。人类皮质神经元比其他物种大,但是我们目前尚不清楚它们的大小如何影响突触整合。所以我这次的研究,准备从人类树突中直接进行电记录,并报告第5层锥体神经元的电区室化增强。
我们会以大鼠作为参照,最后的结果与大鼠树突进行比较。”
周明先是向毕万方介绍了一下他这第一个研究的实验方法,之后又继续说着自己对这一方面的了解,并说出了他这些了解的来源。
“人类锥体神经元具有比啮齿动物和灵长类神经元更大的树突状乔木,这一点在2001年的埃尔斯顿等人发表的论文【认知中的锥体细胞:人类和猴子的比较研究】和今年的莫汉等人的研究【单个锥体神经元的树突和轴突结构横跨成人人类新皮层层】中有说明,但是它们的输入-输出属性仍然未知……
……在2013年哈内特等人发表的【钾通道控制第5层皮质锥体神经元中活动树突整合区室之间的相互作用】和2001年Larkum等发表的【树突与成年大鼠第5层锥体神经元的轴突作用电位起始区耦合的树突机制】……说明了树突尖峰可以放大局部信号以克服电气区隔……
因此我推断,人类树突长度的增加可以进一步划分单个神经元内的突触整合和信息处理。
然而,由于区隔严重依赖于膜特性和活性电导,这不能仅通过解剖学特征来预测,不知道人类神经元与非人类神经元的差异程度……”
说了大概有十几分钟,周明终于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地向毕万方说清楚了他要做的这两项研究中关于研究人类的皮质神经元是如何影响树突整合的具体实验流程,和对实验结果的预测,以及各个知识点的出处,这些出处就是写论文时要写上去的参考文献。
说完第一个研究的内容后,周明感觉有些口渴,他舔了舔有些干燥的嘴唇,对毕万方说道:“老师,您这里有水吗?我想倒点水喝。”
毕万方被周明像是报菜名一样报出那些或早或晚的论文给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周明说的这些论文中,最早的是1998发表的,最晚是今年七八月份才发表。
刚才毕万方还特意留意了一下周明大致介绍他这第一个研究时所列出的论文数量,一共二十六篇,就是背,这二十六篇论文的标题也够背一会了。
而周明呢,确却是不仅将每一个知识点所涉及到的论文都说得很清楚,还清楚明了地说明了这项研究的相关流程,中间甚至都没有一点磕绊,极其流畅,这就是毕万方自己在做完一个项目之后,也不可能对自己的项目说得如此清晰明了,并一字不落地将论文中所涉及到的二三十篇论文都一字不漏地连带作者说出来。
“老师?”周明见自己在询问毕万方有没有水后他没什么反应,便只好又喊道。
“有,有,有水。”毕万方连忙给周明倒水,搞得好像周明是他的导师一样。
对于周明的评价,现在的毕万方只会比南开的那几位教授给出的更高,周明这还是这是说了一个项目的事情呢,第二个项目还没说呢。
从饮水机里倒了些温水给周明后,毕万方就又坐在周明对面,等着他喝完水继续说第二个项目的事情。
周明有些受宠若惊地从毕万方的手中接过一次性水杯,一口将杯中的水喝干后,又开始向毕万方说起了他的第二个研究。
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