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王,大夏古代的王爵,最早是来自汉武帝第四子刘胥,以广陵郡部分地置广陵国,封刘胥为广陵王。
历朝历代被封分的广陵王一共有十七人,而这里所说广陵王金印的所有者是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的第九个儿子,刘荆。
汉代分封的诸侯王都用金印,印钮大有讲究。从考古发现来看,分封周边国家时,在南方的诸王用蛇钮,北方的用羊钮,西北的用驼钮,均与当地物产有关,而汉朝内部分封刘姓诸王用龟钮。
1980年金陵博物馆对甘泉二号汉墓进行考古发掘,这座古代被盗的古墓内堆满了碎砖、杂土和陶瓦片,被清理出来后就堆在考古工地四周。
而在其中得到的陪葬物品记录之中,清晰的记载了广陵王金印的存在,但是却一直只闻其名,不见其踪。
当年的考古领队纪仲庆清楚地记得,考古队在这座大墓里发现了大量文物。有一件雁足铜灯,底盘周缘铸有“山阳邸铜雁足长镫建武廿八年造比十二”的铭文。
据《后汉书》等史书记载,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刘荆于建武十七年被封为山阳王,汉明帝永平元年又被徙封为广陵王,雁足灯和金印上的文字表明,刘荆是墓主确凿无疑。
“广陵王玺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枚汉代刘姓诸侯王的印玺,有它的存在,直接可以破解倭国延续近两百年的汉委奴国王金印真伪的悬案啊。”
庄正凯突然叫道。
“什么汉委奴国王金印?”
其他人眼中露出思索神色,暗自点头,但是范静雯却是一脸疑问的看向了方尘。
“1784年,倭国福冈东郊志贺岛农民甚兵卫在修整水田沟渠时发现一枚方形金印,上缀蛇钮,印面阴刻篆文“汉委奴国王”五字。
当时倭国一些学者以及我们国内都从《后汉书·东夷传》记载中找到依据,说是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赐予印绶,这颗金印很可能就是这一记载中所赐之物。
而清末维新人士黄遵宪光绪三年出使倭国时曾见到此印,作了一首诗:“博物千间广厦开,纵观如同宝山回。摩挲铜狄惊奇事,亲见委奴汉印来。”
这说的就是汉委奴国王金印。
不过,很多人对此持异议,其中最主要的是私印说,即金印不是汉朝所赐,而是委奴国王铸造的“私印”,甚至可能是甚兵卫等人预谋的大骗局,是江户时代的伪作。
近两百年间两种观点相持不下,广陵王玺一出,看它的尺寸、重量、花纹、雕法和字体,跟汉委奴国王如出一辙,并且前后只相差一年,明显两枚金印出自同一工匠之手。
这样一来,有力地支持了第一种说法。”
方尘详细的给范静雯科普了一下。
范静雯听后,立马不屑的撇撇嘴道:“那第二种说法也真是人才了,睁着眼说瞎话。
就倭国当时还处于原始社会的状态,就那么屁大点的小岛上,就搞了上百个部落,连文字都没有,他们拿什么水平来制造金印,还在上面阴刻古汉字的?”
其他人笑了笑,庄正凯随意道:“说是这么说,可是这也要真凭实据,才能堵上那些第二种说法学者的嘴呀,以前只靠古籍所述,有人不服,现在广陵王金印一出,就由不得那些人叫嚣了。”
“没错,广陵王玺堪称汉印中的稀世珍品,它的重量虽然不重,但在中华文明史上却举足轻重。
另外从艺术价值来说,汉代是中国印章制度的鼎盛时期,而广陵王玺是汉印精品中的精品,可被视作文物断代的标准器物。
印文是篆书,但隶书的意味明显,转折和收笔很方正,字迹苍劲古朴,端庄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