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大诗人陆游,与自己的表妹唐婉青梅竹马,喜结连理,夫妻情深义重,可惜却被陆游的母亲无情拆散,最后两人劳燕分飞。
陆游再娶,唐婉再嫁。
时隔多年之后,两人在沈园相遇,一个成为他人夫,一个嫁作他人妇,此情此景,让两人无限唏嘘!
随即出现了两首惊艳千古,一唱一和的诗词。
在应和诗中,无人可以出其右。
那就是陆游和唐婉的《凤头钗》。
陆游写到: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也应和了一首。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看到没?这才叫应和的诗词。
所谓应和,就是要一唱一和,一应一对,前后呼应,格律一致。
不管是从文体,意境,规格,韵律都要协同一致,这样才能达到协同共振的效果,才能展现出二重奏的魅力。
形成叠加唯美的震撼效果,如同水中倒影,镜中两面。
这才能展现出这种一唱一和特有的文学魅力,做到心心相印。
我们再来看一下项羽的《垓下歌》,以及《和垓下歌》。
这两首诗歌,无论是从文体,规格,韵律,都是格格不应,而这还是唱出来的,那最后就是要用一种曲调唱出两首诗歌。
连这字数都不一样。
显然无法实现应和的效果
所以这一首如果真是虞姬写的,她真有这么高的才学,那么虞姬应该把《和垓下歌》改成骚体诗。
而把五言诗改成骚体诗,那就等于降了难度,非常容易,就是我这种对诗歌没有研究的人,随便都可以改的出来。
比如:
汉兵来兮已略地,四方围兮楚歌声。大王今兮意气尽,妾兮妾兮何聊生?
这么一改,这才像是一唱一和,这才感觉像是虞姬和项羽对唱出来的诗歌。
虽然这首诗歌的文学价值急速下滑,但是,作为一个应和此情此景的诗句,却是最符合当时的情形。
如果虞姬有这样的文学修养,那么她必定会改得比我更好。
所以,这首《和垓下歌》是假的,是后人写的。
项羽和虞姬的这两首诗就是驴唇不对马嘴!"曹东方继续说着后世网友的话。
"陆游和唐婉的词真凄美,而项羽和虞姬的合词真的不伦不类。
东方还有证据吗?"宋纤纤问道。
不但宋纤纤,连宋司令第三人也开始皱眉,对项羽和虞姬的合词感到有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