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战国称雄形势图 > 战国兵器详解(第1页)

战国兵器详解(第1页)

五月份开始爆更,从每天一更转为每天四更,不断更,三十万以上,喜欢的朋友收藏一下,感激之至。

武器分杀伤性和防护性。

杀伤性武器,春秋战国,主要是戈、矛、剑、戟、弓矢,还有殳、铍和弩。

防护性武器,主要是甲胄和盾。

武器有长短,剑是短兵,戈、矛、戟、殳是长兵。长兵本身,也有长短。短者只有一米来长,不足身高;长者,为身高的一倍半,甚至两三倍,特别是车兵所用,长度必须超过马头,才能发挥实效。但长兵,很少超过身高的三倍。超过三倍就不好用了。这是近战的武器。弓矢和弩是远程的武器。

(一)近战的杀伤性武器。

(1)剑。早期是匕首式短剑,来源是北方的草原地区,既是吃肉的餐具,也是护身的武器。剑和刀是一类,区别只在单刃和双刃。古人所谓“轻吕”、“径路”,就是这类刀剑。春秋末年,开始流行长剑。长剑,特别是质地精良的宝剑,反而出于南方,主要是吴、越和楚。长剑出,短剑也不废。长剑便于战斗,短剑利于护身,还可以搞恐怖刺杀,都是便于贴身使用的武器,故战国秦汉,武士往往身佩刀剑。

(2)戈。戈是勾兵,类似农器中的长镰。戈头,商代的戈是一字形,前有锋,下有刃(叫援),后有柄(叫内),类似短刀。周代的戈是丁字形,为了便于绑缚和固定,还增加了下垂的部分(叫胡)。

(3)矛。矛是刺兵,短矛叫,长矛叫锬,丈八长矛叫矟,即曹操横槊赋诗的槊。矛头,样子变化很多,和矢镞有类似性,可以比较研究。矛柄(叫柲)和戈柄(也叫柲)不同,戈是弧线打击,和斧柄一样,只有做成扁的,才利于控制锋刃打击的方向,矛只用于刺,柄是圆的,才方便。

(4)戟。戟是戈、矛合一的器物。戈、矛可以分铸,也可以合铸,还有把多个戈头装在一个柄上的例子。戟矛叫刺。战国晚期,戟的戈部,援、内左右上扬,都有刃,叫鸡鸣戟。戈、戟是和车战匹配,很有中国特色,但车战式微,随之衰亡,《武经总要前集》没有这类武器。

(5)殳。属于棒类,后世叫棒(《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三)。它分三种,一种有锤状的铜箍和上出的矛刺;一种也有这两样,但锤状铜箍上还有旁出的刺,类似宋代的狼牙棒;还有一种完全不同,只有管状的铜头,无锋,曾侯乙墓的遣册叫“晋殳”。

(6)铍。是把短剑装在长柄上,类似现代的刺刀,后世叫枪(《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三)。铍流行于战国时期,南北方都有,尤以赵、秦发现最多。这些发现,赵铍无镡,秦铍有之,古人把有镡的铍叫铩。

(二)远程的杀伤性武器。

(1)弓矢。古人叫长兵,是可以远距离杀伤的武器。弓矢最古老,旧石器时代就有。木石是最古老的武器,弓矢就是木石并用。盛矢的器具叫箙,盛弓的器具叫韬。

(2)弩,是一种奇妙的发明,学者认为,可能是受捕兽器启发。我国,公元前4世纪,弩已流行。这种武器的起源地,可能在亚洲,特别是长江以南。欧洲使用弩,年代比较晚,学者怀疑,是从亚洲传入,早期线索,不太清楚,明确可考的,是10—11世纪的弩。这种晚期的弩,可能是从阿拉伯传入。弩和弓不同,它有弩臂置矢,弩机控弦,望山瞄准。过去,武举应试,要考张弓的臂力。但强弩,手拉脚踹肚子顶(即所谓蹶张),人力难以拉开,还使用带绞车的弩床。弩床,可以用一个弩机控制多个弩弓,叫连弩。连弩,射程远,准度高,对付北方民族的马队冲击,特别有效。现代的枪,就是弩的后裔,准星等于望山,扳机等于钩牙。火器出现,骑兵衰落,正是这种反制武器的延续。

(3)镞。镞即箭头,石器时代,所谓细石器,很多就是石镞。青铜时代用铜镞。后来,还有铁镞。镞多种多样,带骹的,带的,有翼的,无翼的,双刃的,三棱、四棱的,方的圆的,厚的薄的,各有各的用途。演习用的箭,前面是钝头,宋代叫扑头箭。

(三)防护性武器。

(1)甲。古代各国,都有自己的甲胄,大同小异。希腊、罗马的步兵,分重装步兵和轻装步兵。重装步兵,上身穿前后两片的铜甲:胸甲和背甲,好像乌龟壳,小腿上有胫甲,比较笨重;轻装步兵的甲,是用铜片缀合,比较轻便。这是最基本的两种。罗马人还使用锁子甲,一般认为,这种甲是来源于凯尔特人,但更早的来源是斯基泰人。它比第二种甲更轻,更适体。中世纪早期,欧洲流行锁子甲,这是带蛮风的甲,特点就是轻便。14—15世纪,情况转回去,骑士又改穿笨重的盔甲,各种铁制的盔甲(黑盔甲、白盔甲),把全身上下,每个部位都遮起来。我国也有这三类甲。第一类,叫两当铠,最早的样品是西周时期的。第二类,学者叫札甲(用甲札编缀,故名),发现最多。战国秦汉,出土发现,主要是曾、楚二国的皮甲(即革甲)。革是古代护具的主要材料,人用,马用,车也用。汉代的金缕玉衣,古人叫玉匣或玉柙,其实就是玉甲。铁甲,也叫玄甲,类似西方的黑盔甲。锁子甲,传入甚早,三国叫环锁甲,估计是从西方传入;唐代叫锁子甲,是从粟特进贡。另外,还有木甲、布甲和纸甲(南方,铁甲容易长锈,所以用这类甲)。古人把多层的布或纸缝在一起,或压塑成形,道理略同防弹衣。防弹衣,不是硬碰硬,而是以柔克刚,最高明。

(2)胄。即后世的头盔,有铜胄、革胄和铁胄。革胄和铁胄,出土发现的胄,有些也用甲札缀联。胄,也叫兜鍪。学者认为,兜鍪是突厥系统的外来语。

(3)盾。小者只能护臂,大者可以蔽身。长可蔽身的大盾,古人叫橹。这种橹和楼车、巢车类的橹(详下讲)不同,古人叫蔽橹(《六韬?龙韬?农器》)。攻城,冒矢石而上,小盾好。列阵对打,大盾好。盾,楚墓发现较多,如包山2号墓所出,分两种,一种是木盾,高92厘米左右,似宋代的步兵旁牌,但还不够大;一种是革盾,高度只有前者的一半。长可蔽身的大盾,没发现,但亚述宫殿的壁画上有。盾,汉代也叫彭排(《释名?释兵》),汉镜常把“四方”写成“四彭”或“四旁”,《资治通鉴?晋纪三十八》胡三省注已经指出,彭排就是宋代的旁排。宋代,盾分两种,一种长可蔽身,立在地上,叫步兵旁牌;一种施于臂上,叫骑兵旁牌(《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三:廿三页)。旁牌和旁排一回事。今人把盾叫盾牌,是合并盾、牌为一词。盾牌,现已退出历史舞台,但防暴警察还用它,用防弹玻璃制成,躲在后面,可以看见前面。

(四)其他。还有很多,这里不能一一介绍。值得注意的是,古代武器,还有一些是仪卫所用,和实用武器不同。西方的权力象征物是权杖(mace),我国是钺。钺是大斧,本来是刑具(用于斩首或腰斩),而不是兵器,古代兵刑合一,往往用钺象征征伐的权力,我们不要把它当成李逵玩的板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