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心理实验:别人的角度
实验一
皮亚杰为了验证自己关于儿童自我中心性的猜想,设计了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三座山实验。
皮亚杰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皮亚杰让实验被试,也就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坐在放着三座山的模型的桌子的一边。桌子上放置饿三座山模型是三座在高低、大小、位置上有明显的差异的山。三座山的颜色不同,其中一座山上有一间房屋,另一座山的山顶上有一个红的十字架,而第三座山上则是覆盖着“白雪”。
实验共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中,实验者把一个玩具娃娃放到桌子周围的不同位置。然后实验者儿童“娃娃看到了什么?”结果幼儿很难回答。
在实验的第二阶段中,实验者向儿童出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然后把娃娃摆到桌子周围的一个位置上,这个位置是刚好可以看到所拍摄的照片中其中一张的景象。实验者要求儿童挑出娃娃看到的那张照片。
实验的第三个阶段中,实验者给儿童三个硬纸板,从颜色和大小上分别代表三座山,要求儿童按娃娃所见把三座山按顺序排好。
实验结果显示,8岁以下儿童一般不能正确成功的完成实验者要求的任务,而大多数6岁以下儿童在第二阶段中选择的照片和第三阶段中搭建的模型,与他们个人的观察角度一致,而不是娃娃的。根据该结果,皮亚杰认为幼儿在一定的年龄以前对事物进行的判断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无法从别人的角度和立场考虑问题,而这个年龄的转折点为6-8岁。
皮亚杰的实验证明了自己从观察结果中的出的猜想,证明一定年龄以下的儿童确实存在自我中心性,不能够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皮亚杰的实验之后,还有人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并在关于儿童自我中心的研究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实验二
1975年,心理学家博克在皮亚杰三座山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农场景观模型。这个“农场”中有房子、小湖、小船,还有牛和马在草地上,布局类似于三座山测验。这个实验中代替娃娃的是美国儿童电视节目《芝麻街》中的主角:格罗弗。
格罗弗开着轿车绕着农场转动一周,期间不时停下观赏着农场的景色。在格罗弗停下来的时候,实验者要求儿童指出格罗弗看到了什么。其中提问形式与三座山实验中相同。实验者同时还让参加农场实验的被试参加三座山测验。
结果发现,儿童3岁的时候就能够在农场实验中很好的完成任务,但是在三座山测验中成绩却很差。在这种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博克认为幼儿是否能够考虑到别人的观点,与儿童对问题的场景的熟悉度有关。当场景是儿童熟悉的,问题也容易让儿童理解时,儿童就更容易理解别人的观点,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2。3实验结论:儿童在一定的年龄以下无法理解别人的观点
皮亚杰从自己的三座山实验中得出结论。
结论一:6-8岁以下的幼儿确实存在自我中心性,不能从别人的观点看待事情。
而博克则从自己的农场试验中得出了进一步的结论。
结论二:儿童在一定的年龄以下无法理解别人的观点,但儿童对问题的熟悉和理解有利于促进儿童对别人观点的理解。
2。4教育策略:怎样看待孩子的自我中心
从实验中,我们知道,孩子在一定年龄前具有自我中心性,只能够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在这样的实验结论下,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启示:
(1)宽恕孩子的自我心中性,从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观点。
孩子年幼的时候具有自我中心性,不能通过别人的角度和立场考虑问题,因此也很难体谅到别人的难处或者听进别人的建议,他们只会坚持自己的角度和立场。所以,他们有时候会因为只顾着自己而犯一些错。
就因为这样,在这一阶段父母可能会相对辛苦一些。但是这是孩子的一种成长特点,无法避免,所以作为父母应该宽容一点,不要责怪孩子不懂事。
而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不要一味纠正孩子的观点与看法,强调自己的立场,因为他们不懂。相反,作为思想成熟的成人,要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他们的立场和想法,然后再一步一步的引导孩子,改善孩子的看法。
(2)引导孩子从熟悉问题开始理解别人的观点。
孩子总是需要成长,虽然自我中心性让他们无法理解别人的观点,但是在一定年龄之后,他们也需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所以家长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让孩子学会理解别人的看法。从博克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儿童熟悉的环境中,儿童更加容易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所以家长可以从儿童熟悉的问题和事物开始,引导孩子发现不同角度看到的场景,思考不同角度下形成的观点。这样可以促进孩子对别人观点的理解,脱离自我中心性,学会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
3。具体到抽象,儿童的思维水平
心理观察:杠杆连接实验
3。1孩子不会一直那么“笨”
“孩子越来越聪明,变得鬼精灵的!”这是我的一个朋友跟我打电话的时候,向我炫耀她的孩子时说的一句话。
说完这句话后,她就开始向我讲他孩子的光荣事件。原来他孩子在学校上课的时候,旁边的小朋友过于调皮,把他写字用的铅笔抢走了。在他想拿回来的时候,刚好被老师发现,结果被老师批评了。后来朋友的孩子把这件事情写在了日记上(要上交的那种日记),被老师看到了,老师向他道了歉,并且帮他拿回拉被同学抢走的铅笔。
朋友乐滋滋的向我炫耀,说她孩子聪明,居然已经学会了迂回作战了。
很多家长都会发现自己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孩子的这种进步令人欣喜,同样也引发家长们的思考:是什么促使孩子发生了这种变化,作为父母又该怎样做来帮助孩子完成这样的转变?
3。2心理实验:想办法取到糖果
在心理学上,孩子的这种变化属于思维水平的发展。对于儿童思维水平发展的研究中,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最为著名。他将个体的思维发展分为四个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认为个体的思维是处于不断提高的,从具体动作思维开始,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
也就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影响性逐渐变大的时候,同一时期,苏联的梅钦斯卡娅做了一个关于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实验,为儿童思维水平的发展规律提供了一定有力信息。
梅钦斯卡娅是苏联心理学家,她于1932年起在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在1952年获的心理学博士学位。曾任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学术秘书、学习与智力发展实验室主任、副所长。多年来,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和年龄心理学研究,并先后发表过100多篇学术论文和8本专著。
梅钦斯卡娅以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作为被试,进行了一项关于思维发展研究的实验。实验中,实验者要求被试们完成一项杠杆连接的任务,把一套简单的杠杆连接起来,从而通过连接的杠杆取得不能直接用手拿到的糖果。这一任务的主要意义在于让儿童们自己找出物体之间的简单机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