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臣权的娇软美人 > 320 洪武二十年方明谦(第1页)

320 洪武二十年方明谦(第1页)

“就比如说开海禁,通商贾,皇上几年前就已经是答应的,可是时过不到一年,在百官的阻挠下,现在只好准备收回成命了。()”此时反正死无对证,庞煌也最好信口开河,继续说道:“晚辈有个想法,已经得到皇上的首肯,若是有信国公支持,那大事可成矣!!”

“但请驸马明言,老夫身为大明之臣子,当为大明效力。纵万死又如何!!!”

“是这样的,岱山岛上刘俊勇所说的局面,信国公还记得否?”汤和点点头,庞煌继续说道:“信国公觉得,倭寇是剿,还是安抚的结果最好呢。”

“本驸马倾向的是,招抚,但是这个词一说出来,恐怕会得到满朝文武的反对,皇上在那样的压力之下,也必定不会同意招抚,但是想要剿灭倭寇,就要大明大力发展水师,恐怕大明现在就是想要建立水师,也是有心无力之举,因为经过这几年的风波,国库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余钱,就算是有些存银,对于建立水师那种庞大的开支,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所以皇上才一直不同意招抚,也不下令剿灭,只是被动的禁海,守卫而已。”

“皇上圣明,驸马分析的十分有道理,老夫愿意再次出海,扬我大明国威。”汤和一介粗人,没有想到拍起马屁也是一套一套的。庞煌想,但是眉头却是皱了起来,佯作忧郁的说:“但是朝廷现在无人可派,统领过水军的廖永忠等人。已经犯法伏诛,现在满朝上下。唯有信国公和颖国公傅友德而已,但是颖国公现在辽东,江南,就只剩下信国公您了。”

“傅友德对于水战的领会,不在我之下!”汤和已经完全进入角色,接着说道:“不过离开水战这么多年了,他就是拍马也赶不上老夫的。”

“所以,我心烦就在这件事情上!”庞煌眉头皱的很深。但心里却是乐开了花,就等着汤和自告奋勇了。

果然,汤和扬声说道:“若是皇上不嫌弃末将老迈,微臣愿前往鞠躬尽瘁。但是不知道皇上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难道皇上心里是同意剿灭倭寇的。”

“其实皇上是有这个意思,就怕满朝文武大臣不肯罢了!”庞煌笑道,既然目的已经达成。就干脆开诚布公,和这些一生戎马生涯的武将交往,还是爽快点比较好。

“末将万死不辞,杀敌报国、扬我国威本来就是我们武人的职责,臣下时刻记在心中。”前路一片光明,汤和心情也是大好。

“还有一个难题。此次行动,若是传扬出去,阻力会非常大,而且皇上也不会给任何谕旨,若是成功。肯定是大功一件,但是若是失败。。。。。。。”庞煌话锋一转。这才开始进入正题。

“驸马的意思是?”汤和小心的问道。

庞煌摇摇头,却说到一半就停了下来,不在言语,他相信汤和能明白自己的意思,自己有很多话不能给汤和明说,因为就算是不懂得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汤和对于皇帝的恭顺程度。

这个信国公汤和,可是大明洪武年间能得以善终的少数几个人之一啊。听说他对于皇帝朱元璋忠心到无话不说的地步,虽然经过这几年的观察,发现好像不是那么一回事,其实汤和的忠心是被朱元璋逼出来的,至少这个信国公的封号,来的就十分不容易。

因为汤和经常因为酒醉犯错。在驻守常州时,他曾有事请示朱元璋,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便在喝醉后埋怨说:“我镇守此城,就像坐在屋脊之上,左右为难。”朱元璋听说之后怀恨在心。平定中原后,论功行赏时,朱元璋以汤和征闽时释放陈友定的余孽,使八郡重受骚扰;还军途中,又被秀兰山贼寇袭击,失去二名指挥使为由,不封汤和公爵。()汤和伐蜀回来后,朱元璋又当面数落其逗留之罪,汤和顿首谢罪,此事才作罢。在封他为信国公时,朱元璋仍列举他在常州时的过失,并命人刻在世袭凭证之上。

纵然知道着一些,但是庞煌也不敢那么冒险。毕竟皇帝与汤和两人是不是演的双簧,是不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是谁也不敢保证的一件事情,所以庞煌此行的目的,只是劝说汤和参与到对岱山岛的收复之战中。

因为据姚广孝分析,汤和似乎有了退隐之意,根本不会在此时用兵,万一有了倭寇叛乱,只要有了一点点的预兆,汤和就会选择犯病或者是年事已高为由,退回京师,因为此时的汤和,是一点点险也不会冒的。

姚广孝肯定的说,是因为汤和对于危险的敏感程度很高,朝廷之上这种情况之下,只要是不笨,就能看出其中的危机感来,在危机开始之前退却,是最为明智的一件事情。

因为,早在洪武十九年的时候,庞煌就没有了实际管理锦衣卫情报的权力,朱元璋将其赶到浙江视察学政,虽然中途回京师参加了徐达的葬礼,但随即又被立即赶到了浙江,为什么这样,要不是庞煌早有准备,在锦衣卫内布置了一系列的内线,就连他也被蒙在了鼓里面。

根据零零碎碎的情报,加上一个阴谋家姚广孝的分析,在加上一个穿越而来的庞煌有经过历史的经验可以看出。

朱元璋从来没有放松过对于胡惟庸案的追查,为什么之前没有这种事情,为什么要秋后算账,因为朱元璋废弃了中书省,有很多事需要变化,所以朱元璋腾不出手来做这些事情,现在朱元璋认为天下大定,而功臣良将又有诸多不法,让皇帝看不过去。

所以心里起了借题发挥的念头,为什么不拿郭桓案借题发挥呢。因为郭桓案最终只是贪污案,根本损伤不了那些王侯功臣的一点皮毛。而胡惟庸案的弹性就很大了,因为朱元璋给胡惟庸找了一个无法辩解的借口,那就是通敌。

当然胡惟庸已经死了很久了,也没有任何办法辩解,这就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朱元璋不拿来用,那才是一个怪事呢。

如果不深究,胡惟庸案给人的感觉是朱元璋用来屠戮功臣的好道具—因为在胡案之后十多年。只要他觉得该杀人了,就会祭出这道夺命幡。但胡惟庸案初始的“历史作用”是朱元璋用来废除宰相制度的,只是后来发现用起来比较顺手,才屡屡甩出来打击杀戮功臣。朱元璋还真不是一个喜欢拐弯抹角的人,他不喜欢繁琐复杂很虚的东西。

一个胡惟庸案就可以想杀谁就杀谁了,然后用郭桓案和空印案又把全国近半的官员给报销了。但死的还是该死的。就凭专权一条—在朱元璋面前就该死了,何况他本身就不是一只好鸟。

据锦衣卫一个内线传来的消息。蒋瓛又查到了新的证据:

胡惟庸暗中指使林贤勾结日本,借故处罚林贤谪居日本,以方便其开展工作,并答应将来再赦罪回国复职,林贤到日本后向倭王借兵,倭王派僧人如瑶率四百人开往中国。然而船刚抵中国海岸,胡惟庸己被杀,林贤只好作罢,朱元璋并不清楚这四百人的来意,把他们发往云南守边。直到洪武十九年经人揭发才知道真相,朱元璋大怒。将林贤族诛,但只将此事总算是一件小事,没有引起朝野之间的注意。

但是更有一个新的消息震惊了大家,也正是引起满朝文武不安的原因之一了,那就是冯胜回归南京,而蓝玉和傅友德继续留在北方追剿其他蒙古部族,在一次战役中,蓝玉所属逮捕了一人,名曰封绩,他被抓了之后,曝露了一个惊天的消息,那就是胡惟庸和北元一直有着亲密的来往。

甚至是胡惟庸当年在做丞相的时候,和现在的北元国主买的里八剌关系密切,买的里八剌回归北元之后,每年都和胡惟庸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胡惟庸曾经想过向北元借兵,企图谋反,颠覆大明的想法。

庞煌心知肚明,事实上,封绩通元和林贤通倭一样,只是胡惟庸谋反的外围活动,只是为谋反创造外部条件,不是胡惟庸谋反的关键部分,况且林贤、封绩的事迹不可靠,并不能证明胡惟庸没有指使他们,无论他们在蒙古或是日本干了什么,是否成功都不重要,哪怕他们什么都没有做,只要胡惟庸嘱咐过他们,罪名就可以成立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