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帝国是啥 > 第21章(第1页)

第21章(第1页)

军咨府大臣载涛回忆,良弼曾向他大力称誉吴禄贞,举荐为第六镇的统制。他没有同意,不料吴既善于钻营,又有良弼做靠山,走庆亲王的路,以2万两如愿以偿。他认为:既非袁之所为,亦非清政府所干,仅系由于个人的私仇,致酿成适逢其会的凶杀而已。如果说是出于袁的指使,袁在当时甫经起用,尚不能知吴之&ldo;异志&rdo;,尤其是不能知道吴的起义密谋已迫在眉睫,况且鞭长莫及,如何能这样得心应手?况且良弼又是吴的平生知己,如何能够公然下手买人杀吴?不过是,也有一桩事实,我认为确有疑窦的地方,那就是在军咨府任第三厅厅长的陈其采,恰巧在那时到了吴禄贞之处,并且亲自遇到了变难的这件事。

良弼虽然是禁卫军第一协统,也是满族的亲王后裔,但他平素对朝政深感不满,一贯强调必须革新。李炳之有一天有事回军咨府,看见吴禄贞满面怒容。神态颇不正常。&ldo;因为吴禄贞曾经扣留枪械,事情发生之后,就有人怀疑是清政府派人暗杀的。但据我了解,清室并没有这个计划。&rdo;

也有传闻说是载涛主使杀吴。与吴交厚的冯耿光说不是载涛。载涛、良弼与他都好,袁的起用,以为亡清必袁。他们密议过,他的腹稿,他们不能尽知,倒袁则相同。他被刺电到,载涛大恫计划失败。&ldo;总之辛亥之役,吴果布置就绪,整旅入京,中枢皇皇,立时瓦解,倘其成功。决非如袁到京后之局面。&rdo;

当时,袁世凯新授内阁总理,有吴在京汉路上。构成直接威胁,&ldo;不能到京,有吴无袁,情势显然&rdo;。李炳之听说是袁世凯指使段祺瑞派人下手的。&ldo;段曾任第六镇统制,人事较熟,暗使马队管带马步周(字惠田)下手杀吴。马外号赛吕布,这个人翻脸无情,唯利是图。&rdo;1912年秋,李书城随黄兴到北京,吴禄贞秘书张志潭告诉他:&ldo;杀吴禄贞的是袁世凯;袁不杀吴禄贞,就不能来到北京,袁的全盘计划就无从实现。&rdo;1924年,段祺瑞长子段宏业在北京与何遂闲谈,大大称赞马惠田:&ldo;是英雄,够朋友,他的行动省了不少的事。&rdo;从小跟袁世凯的贴身随从唐天喜对他的家庭教师任芝铭说,袁派什么人去贿通周,给了多少万两银子,在哪一个银行拨款,连人名、银行名和钱数目都有。可惜时间久了,任芝铭都忘记了。袁世凯儿子袁克文和幕僚王锡彤记载。虽未指出袁指使,却都认定与袁有关。

辛亥革命中的老师

辛亥革命激动了千千万万的少年学子,结束一个旧时代,开启一个新时代,内心最欣喜的就是这些在校读书的孩子们,他们或参加学生军,或直接投军,或参加&ldo;学团&rdo;、&ldo;青年团&rdo;,或天天注视着局势的变化,以文字记录每一天的心情。在那一代学生的背后,站着他们的老师,许多老师都是革命的支持者,甚至干脆就是当地革命党的头面人物,他们的立场和选择往往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

后来成为历史学家、青年党领袖之一的左舜生当时在长沙读小学,他最佩服的老师叫曹孟其,能写一手生动简峭的古文。偶然也作骈文,字也怪模怪样,是长沙名士叶德辉的弟子,思想却很新。他们班的同学,原来只有个人知道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简单经历,至于孙文、黄兴是怎样一种人,&ldo;华兴会&rdo;曾在长沙发动过革命,他们一概不知。武昌起义前几个月,曹先生陆陆续续把中国革命活动的情况、革命领导人物的历史,对他说了很多,尤其是把有关黄兴、陈天华等人的许多事情说了又说。辛亥当年的时事,广州黄花岗一役的失败,杨笃生的蹈海而死,都是曹先生告诉他们的。革命后,曹出任都督谭延闾的机要秘书,参与省政。左舜生记得一次曹先生问他,革命好还是立宪好,他脱口而出:&ldo;立宪好。&rdo;因为那时他读了大量梁启超的文章•醉心于立宪。而先生的回答是:&ldo;革命好。&rdo;

四川的罗任一回忆,保路风潮发生后,就是老师教他们做&ldo;水电报&rdo;,将消息传递到各地:那时我在模范小学读书,有同学在沱江边拾得木牌檄文回校给同学们传看。有一位蔡老师领头,教学生去拾檄文。学生年龄最大的十七八岁,小的也只有十一二岁,都去江边捡木牌,捡回后照制木牌,刨光,写字,加油漆,再放到江里让它顺流漂去,流传各地。捡一块即复制二三十块,做了二十来天。

湖州中学校长沈谱琴是同盟会会员,沈雁冰(茅盾)后来才明白,校长让他们上体操就类似于军事操练,&ldo;远足&rdo;也是&ldo;急行军&rdo;的锻炼。光复湖州,靠的就是湖州中学的学生军。那年他刚从湖州中学转人嘉兴中学,他事先就已听说校长方青箱是革命党,教员大部分也是革命党。嘉兴光复之后,他发现,方校长果然成为当地军政分府领导人,多位老师都在军政府任职。

在叶圣陶、顾颉刚就读的苏州中学,拖了一条假辫子的校长袁希洛就是革命党。苏州光复后,叶圣陶日记多次提到这位校长。1911年11月5日,&ldo;袁先生自上海归,曾冒死到南京游说各会所。皆空无人。先生平日声色不露,乃由此次之作为,可敬也&rdo;。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诞生,袁希洛谢绝了教育次长的提名,1912年1月9日,从南京回到苏州,和学生在校园里合影留念,大家都穿上西装。苏州中学的学生对革命的热情与这位校长不无关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