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帝国的结局 > 第52章(第1页)

第52章(第1页)

吴忠信难忘两株紫薇

中华民国诞生时,南京只有一辆汽车,就是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专车。有一天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司机开着空车轧死了一个行人,南京警察总监吴忠信接到报告,立即下令扣押了司机和汽车。总统府总务局长打电话说情,他也不放,就是要依法办理,最后这位总务局长到警察厅办理了赔偿手续才算了结。

吴忠信是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后来是蒋介石信赖的人。他是安徽合肥人。1932年春天,正是国难当头、时局艰难之际,家乡安徽上一年刚刚遭遇大水,民生凋敝,疮痍满目,匪患严重,省财政捉襟见肘,机关发不出工资,有些学校都停了课,49岁的他受命出任安徽省主席。他以&ldo;清慎廉干&rdo;四个字为自己的施政要领,第一步先从取消特种营业税、裁处米捐开始,兴水利、修公路。整顿各级学校,到当年年底就有了成效,局面得到了扭转。他于是向行政院提出辞职,但没有获准。

他有一种想法,要想繁荣社会,必须从&ldo;裕民&rdo;人手,而裕民之道首先就是节约政府的开支,1933年他把全省一年的预算从1600万元减到900多万元。

他修了从芜湖到南京的公路,他明白只有对外交通便利,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等到一切都有了些眉目,民生得到恢复,这年5月他再次提出辞职,得到准许。实际上他辞职的原因要复杂得多,事后他曾对朋友说起此事:&ldo;我回安徽做主席,是想为桑梓服务,但是有一批人专门捣乱,不是今天要某县缺,就是明天要某关卡,我对他们一律术买账的,他们就遇事兴风作浪,来反对我,最后,摆在我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把他们抓来,依法办理;一是我只有不干这个主席。可是我考虑结果,我如采取第一办法,不但难为皖人所谅解,就是我的祖宗坟墓,也难免要被人挖掉。所以我只有辞职。&rdo;

可见官难做,即使贵为封疆大吏,也有许多不得已的难言苦衷,甚至不是来自上面,而是来自下属,就是整天包围着自己的这个官僚体系,要想拒绝这种包围都很难,辞职是洁身自好、保持清白之身最简单的途径。官僚政治的逻辑实在可怕,除非能跳出这个框架,产生新的制度,这却是吴忠信做不到的。

1935年,他受命出任贵州省主席,和他初到安徽的情况相同,也是财政枯竭,百废待举,交通闭塞、地瘠民贫则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上任之后采取了如下施政举措:一是整饬吏治;二是发展教育;三是人事公开、财政公开,确立会计制度;四是禁绝烟毒;五是肃清匪患;六是积极修筑连接本省与邻近各省的公路。&ldo;建设以交通为先,教育以职业为重&rdo;是他立定的宗旨,全省预算的三分之一都用作这两个方面的经费,地质调查所、农事试验场都在他主政时发挥作用。目的就是要开发地下、地上的各种资源,改善当地经济,他决心&ldo;为贵州作远大的建设&rdo;。他去南京开会,本来可以乘飞机,但他想顺便考察沿途情况,所以乘汽车从尚未正式通车的川黔公路出行,正逢阴雨天,道路泥泞,汽车在崇山峻岭之间盘旋,时临峭壁,危险无比,还要忍受饥渴,随行的人心中叫苦,他谈笑风生,泰然自若。

他在贵阳身居省府,除了一颗大印,四壁萧然,只有庭院里的两株紫薇是他的最爱。东边的一株据说有400年以上的历史,西边的一株也有200多年的光景。秋天花开之时,红紫相间,芳香随风而动,灿烂不可言说。他盘桓花下,常常不忍离开。他嘱咐身边的人,对这两株花要好好地保护,使它们能历久弥荣。1936年,两广事变发生,他与桂系李宗仁等人素有渊源,本来就是蒋介石和他们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他主动提出辞职。抗战之前,他两度出任省主席,为时都很短。他曾给自己一个评价:&ldo;曾带军队而绝非军阀,曾参与政治而绝非政客。&rdo;他给人的印象是&ldo;做事绝不敷衍,更不肯向恶势力让步&rdo;。离开贵州后,他念念不忘的只是那两株紫薇,他说过一句话:&ldo;人生如白驹过隙,倘无贡献于社会国家,反不若此类无知的花木。&rdo;

权力主导的&ldo;新生活运动

沈从文的长篇杰作《长河》嘲讽了蒋介石倡导的&ldo;新生活运动&rdo;,朴实的湘西乡人根本理解不了什么&ldo;新生活&rdo;,就是对这个称呼也感到莫名其妙,以为是一群人、一个军队之类。一位妇女得知&ldo;新生活&rdo;要来了,十分担忧,她不明白&ldo;新生活&rdo;是什么样子,会不会拉人杀人,问了许多人也说不明白。一位老水手同样对&ldo;新生活&rdo;抱有杞忧,以为&ldo;新生活&rdo;一来,这地方原来的一切,都必然要有些变化。湘西人实在是被折腾怕了,之前,又是土匪,又是共产党的苏维埃,又是&ldo;追剿&rdo;红军的国民党军,一点风吹草动,新名词、新运动都让他们感到莫名的恐惧。等到新生活运动在湘西小城实施,人们看到的只是些不切实际的可笑之举,比如强行规定乡下人走路要靠左,不然要打膝关节,不扣纽扣也得挨罚,等等。

《长河》也因此被国民党图书审查官认为&ldo;思想不妥&rdo;,辗转交涉,作了删节,最后才得发行。沈从文的小说固然出于虚构,湘西老乡对&ldo;新生活&rdo;的那种惧怕心态却是真实的。&ldo;新生活运动&rdo;到底有什么内容,很少有人去研究,我在翻旧报纸时发现,到了铁血抗战时期,报纸还在纪念&ldo;新生活运动&rdo;多少周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