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一剁不就完事了,何必整得跟好莱坞大片似的!〕
有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大部分凶杀案罪犯智商属于中下层次,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除了部分写推理小说的作者成天搔头抱怨找不到素材,总体还是有益于社会的。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推理作家,需要整天泡在电脑前,巴不得发生十起八起变态杀人案,借此在他们的胡编乱造里添加一些真实的元素。
在厉果看来,这样的作者就应该饿死。
去精神病院进一步了解情况的民警反馈回来了,欧军的刺激源实在令人意想不到。出院前的三个月,他一直在医院的图书室里看一本叫《杀手的柏拉图》的小说,作者署名&ldo;巴豆&rdo;。这个二百五在书里歪曲历史,在&ldo;马拉之死&rdo;这起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夹杂进了很多庸俗的情节。比方那个凶手夏洛特,在书里居然设置成了因为被第三者插足,所以才对罪魁祸首马拉动了杀机。把原本严肃、深刻的历史题材,扭曲成了一出肤浅、恶俗的闹剧,并让欧军深信不疑。书中对夏洛特明显的倾向、对马拉明嘲暗讽的贬低,让欧军将夏洛特视为自己心目中的偶像,还将自己代入角色之中,进而把自己幻想成夏洛特,而石晓静则成了马拉。
这听上去有点匪夷所思,但事实就是这样。对精神病人犯罪,奢望其能够有合乎行为规范的逻辑,反而不专业。
当然,这些问题现在都成为次要的了。重点是给厉果寄来的快递信里的后半段,还预示着第三起杀人案会在一周内发生,带着明显的挑衅意味。
&ldo;如果写信的人才是前两起命案的缔造者,并且他还会继续作案,那么他是怎么知道欧军与《马拉之死》的事情的?他们是同伙,还是一切纯属巧合?
&ldo;如果是前者的话,那么势必得从欧军的社会关系,包括他在精神病院里的病友查起。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哪种情况,写信的人一定是个自大狂!&rdo;
厉果坐在张晟的对面,替他削着苹果。只要有空或者遇到了什么难题,厉果就会来看看这个昔日的同门师兄,偶尔也能碰上他神志清醒的时候。
&ldo;既然他在信里透露了还要杀人的信息,那我们现在能做什么?&rdo;
&ldo;他一定还会再和你联系的。&rdo;张晟眼神迷离地说着,他接过厉果的苹果。
厉果点上了一支烟,吸了一口。&ldo;他一定会透露更多的信息,警察离他越近,就越有挑战性,越能满足他自大的欲望‐‐我应该从哪下手,从欧军身边有着类似性格特征的人?&rdo;
张晟咬了口苹果:&ldo;你为什么要把事情弄得那么复杂?也许他们和欧军根本没有关系!&rdo;
&ldo;他们?和欧军没有关系?&rdo;
&ldo;为什么你不认为他们是冲着你来的!&rdo;张晟轻松地说。
&ldo;冲着我?&rdo;厉果更加疑惑了。
&ldo;信为什么点名是你收?对方是怎么知道你的?按你的说法,你仅仅是因为这起案子,才暂时在公安局办公的,而快递却能够精准地送到你的手上。细想,如果没有&lso;内鬼&rso;的话,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对警方的行动了如指掌。而且,这封信照理说应该送到何鹏涛手上才对,可为什么偏偏指名是你收呢?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你又不是警察,更别说是这件案子的领导了‐‐也许前两起凶杀案与欧军根本没有关系,他们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想着用这种方式来杀人的。&rdo;
这话听得厉果有些心惊,他有点明白张晟的意思了:&ldo;你是说,有人知道我的专业,是冲着我的专业来的?《马拉之死》只是他们给我的线索,让我按此找到了欧军,他们用一桩谋杀,阻止了另一桩谋杀的发生?!&rdo;
张晟没有说话。
&ldo;为什么呢?难道他们是在炫耀他们比我更精通心理学,能够在犯罪行为未发生之前,就做出精准的预测?!&rdo;这理论听上去很扯,但厉果心里隐约有种不祥的预感。
张晟似乎是在自言自语,似乎又是在提醒厉果:&ldo;老师和我都已经疯了,现在只剩下你了!&rdo;
一股冷气从厉果的后脊梁骨蹿了上来:&ldo;你是说‐‐他们?!&rdo;厉果摇摇头:&ldo;不不不,不可能!谁都知道老师的研究就算到了今天,也是没有证据证明的!&rdo;
&ldo;可你也知道,有些东西是确确实实存在着的!&rdo;张晟转过头来看着厉果,脸上满是复杂的表情。
张晟的话不可全信。他是个精神病,难免会说些无稽的话,但厉果自己心里清楚,作为302心理实验室的成员,张晟在某方面比自己可是要厉害得多!
第三起案子到底还是发生了,&ldo;赶&rdo;在警方抓到凶手之前。
专案组把它们并成一案。
但何鹏涛的问题也是一样的,这真凶是如何知道&ldo;欧军的《马拉之死》&rdo;,而且还对警方的动向一清二楚,能够及时地将那封挑衅信送到厉果的手中?
造访张晟这事,厉果没有对何鹏涛说起,但有些东西没有必要隐瞒,也隐瞒不了:&ldo;我觉得罪犯似乎是在针对我,确切地说是在针对我的专业!&rdo;厉果思考着张晟的话,确实如此,这封信应该送到何鹏涛的手中更合适。
但是,厉果所属的研究所,是一个相对机密的机构,外界对此知之甚少,凶手是如何知道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