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为序。
(茅家琦先生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江苏省历史学会会长;张连红先生系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教务处处长)
前言
前言
黄埔系是中国国民党与国民政府内部一个最重要的军政派系,是蒋介石及其政权的重要支柱,在中国大陆横行二十余年,1949年退居台湾后,仍在各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黄埔系的首领胡宗南,则是蒋介石最宠爱、最重要的军事将领,其一生历经黄埔建军、东征、北伐、内战、&ldo;剿共&rdo;、抗日战争,直到1947年指挥进攻占领中国共产党的首府延安,转战西北,官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成为手握几十万重兵、指挥几个兵团的二级上将与名震一时的&ldo;西北王&rdo;;但曾几何时,他随着国民政府的冰山崩塌,也迅速从其&ldo;事业&rdo;的顶峰上跌落下来,从陕北败退到关中、从关中败退到陕南,从陕南败退到四川,从四川又败退到西昌,最后,其部几十万军队土崩瓦解,烟消云散,胡宗南只身逃回台湾,遭弹劾,受冷落。但他又挣扎着站起来,先后出任大陈岛与澎湖岛的国民党军&ldo;司令官&rdo;,直至1962年2月油枯灯尽病死台湾。无疑,胡宗南是民国史,特别是民国军事史上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要深入研究民国军事史、北伐战争史、抗日战争史、解放战争史、国共关系史乃至台湾近现代史,都不能不研究黄埔系,也不能不研究黄埔系的首领人物胡宗南。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黄埔系以至胡宗南,都一直是民国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时至今日,无论是大陆地区,还是港台地区,都还没有出版详尽科学的学术专著,甚至有关的研究论文也很少,有的只是一些零星片段的回忆文章,以及台湾地区出版的年谱、纪念集之类,既缺乏史料的翔实性,又失之于判断评价的感情偏颇。因而使得广大读者对胡宗南等黄埔系人物缺乏系统、真实而深刻的了解。
笔者作为一位中国近现代史与民国史的研究者,有鉴于此,多年来一直想写出一部胡宗南传记,并要求此传记达到:史料务求详尽而准确,立论务求客观而公允,文字力求流畅而生动,全书力求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
但是,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何其难!除作者主观的因素外,客观困难也不少。首先是胡宗南一生经历史事太多,史料浩繁而复杂,有许多散失在海峡彼岸,搜集阅读之困难可以想见。而对胡宗南这样一位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作出科学评价,则更是难上加难。有人慨叹研究现代史比研究宇宙史还难,不为无因。基于此,曾使浅陋如笔者一度想搁笔。
但历史工作者的责任感,师友的鼓励与帮助,使我终于坚持下来。而近年来现代史研究与写作条件的大大改善,大量史料(包括港台地区的史料)的公开发布与得以阅读,给我提供了很大方便。尤其是我读到周恩来关于胡宗南的书信与讲话等,更使我在研究与探索的路上,信心大增。在1965年7月16日,即胡宗南病逝三年多以后,周恩来在一次谈话中,谈到了胡宗南。他说:
胡宗南,我和他打过交道,他一生反共或者主要方面是反共的,但听说他进黄埔前当小学教员,蛮有点正义感;进黄埔后,他和蒋介石搭上了&ldo;老乡&rdo;,跟着蒋介石跑,这当然不好。但在上海、在黄河流域,他也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兵败大西南,也对抗过蒋介石……要写好他们,还是鲁迅先生总结《红楼梦》的经验,&ldo;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rdo;……
周恩来还说:
作为实践中主体的&ldo;人&rdo;,也不能不受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要写好国共双方的将领,还要深刻揭示这些将领与环境、与历史的真实关系。要不然,为什么同是黄埔学校的学生,有的成了我们的将军和元帅,有的却跑到台湾海峡那边去了。这一点写好了,作品就有厚度!一个将领,可以写出一个朝代的兴衰。
(刊《浙江作家报》第47期)
周恩来的上述讲话,无疑是对胡宗南比较深刻而完整的历史评价。用周恩来的这些讲话精神去分析有关胡宗南的史料,我感到心里越来越有底了。于是,我拿起了笔,开始了探索的历程……
经盛鸿
于南京师范大学
少年时代(1)
少年时代
浙江省地处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境内山水秀丽,物产丰饶。一条清澈明净的钱塘江自省区西南流入,穿省而过,向东北经杭州湾入海。钱塘江将全省划分为两个地区:浙东与浙西。在钱塘江东岸,浙东宁绍平原的尽头,有一个镇海县,在清代属宁波府。在镇海县的陈华埔朱家塘楼,自明宏治以来,就世代定居着一胡姓人家。在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农历四月初四日,即公历1896年5月12日,从这胡姓老宅里传出了新生儿的呱呱哭声。胡家又新添了一个男孩,他就是本书的传主胡宗南。
胡宗南原名胡琴斋,字寿山(亦说无字)。后来他踏上社会后,才改名为胡公明、胡宗南。参见:(1)《胡上将宗南年谱》,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49辑,(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第1页;(2)卢沛江:《对〈&ldo;西北王&rdo;胡宗南〉的订正》,(北京)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48辑,第2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