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一个穿着破烂官服,篷头圬面的男人懒洋洋地偎在门槛上晒着太阳。看到有人登门,眯着眼,看了看,然后又缩了缩身子,继续他的美梦。
朱梦龙没有理会那男人,从他的身子上迈过去,然后走进空荡荡的兵器局大院。
朱梦龙在那破落的大院里逛了半个多时辰,可惜,却没有看到有一个活物,甚至于,连一只老鼠都没有。
看着那破落的院子,破落的房屋,破落的门窗在寒风之中颤抖着,朱梦龙突然生出了一种深沉的悲哀。
历史,总是有一种夸大的存在,他从历史书上,以及一些文物上了解的明朝火器,的确是非常先进的存在,从而,证明了明朝的科技实力非常的雄厚。
可是,现实却是,这种科技并没有普及下去,除了统治者对此不重视这一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些读书人对此也不在意。
这就如同上个时空,中国有很多的科技在世界上都处在一流的位置,可是,整体的科技实力,却相对非常的低下。明朝的科技水平虽然很高,但是,整体的科技却处在低滞或者是低迷状态,根本不像西方各国科技的那种蓬勃发展势头。这是一个很悲哀的现实。
就这样,朱梦龙站在夕阳之中,呆呆地看着满院的落魄与凄凉。
直到,大门处走进一些穿着破烂衙役服的人三三两两的走进来,他们有些人冷眼扫了扫衣着华贵的朱梦龙,有些人甚至于直接走过来向朱梦龙乞讨……但是,却没有一个人问朱梦龙是谁,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ldo;大明!&rdo;朱梦龙感伤地看了看这些穿着破烂衙役服的人,叹了口气,有些心死地说了这两上字,然后拔开那些伸向他的脏兮兮的手,打算离开这里。
刚刚走到大门前,那个懒洋洋的男人伸出脚来,拦住了他的去路,以低沉的声音说道:&ldo;你刚刚说了什么?&rdo;
&ldo;这与你无关!&rdo;朱梦龙冷眼扫了那男人一眼,淡淡地说道:&ldo;让路,否则,我从你身上踏过去。&rdo;
&ldo;哈哈……茅某历经沙场,九死一生,仕途又经磨难,更是前途黑暗,潜居于此,虽身无分文,却也算是堂堂正正之男儿,你愿意从一个堂堂正正的大明男儿身上踏过去吗?&rdo;男人抬眼看了看朱梦龙,伸了一个懒腰,然后好笑地望着朱梦龙问道。
&ldo;大明男儿?大明还有男儿吗?&rdo;朱梦龙一脚踢开那男人的脚,大踏步的离去。
&ldo;在下南直隶后军都督府兵器局主事茅元仪,不知可否能知公子高姓大名,来此所谓何事?&rdo;
&ldo;茅元仪?&rdo;本欲离去的朱梦龙,听到那男人的名字,连忙停下了脚步。
熟悉历史的他知道茅元仪这个名字,茅元仪出生于1594年,祖父茅坤是著名的文学家,父亲国缙(一作晋)官至工部郎中。在家庭的熏陶下,茅元仪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读兵、农之作。成年后又熟谙军事,胸怀韬略,对长城沿线的&ldo;九边&rdo;之关隘、险塞,都能口陈手画,了如指掌。
正当茅元仪立志报国之时,东北建州女真族崛起,其首领努尔哈赤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政权,自称金国汗,建元&ldo;天命&rdo;。
两年后以&ldo;七大恨&rdo;为借口,兴师攻明,辽东战火纷飞,战乱屡起。当时,阉党弄权,国运衰落,军队战斗力低下,战败的消息纷纷传来,举国为之震惊。
茅元仪于焦急忧愤之时,发奋著书立说,刻苦钻研历代兵法理论,将多年搜集的战具、器械资料,治国平天下的方略,辑成《武备志》,于天启元年(1621年)刻印。
自此以后,这位年轻学子声名大振,以知兵之名被任为赞画,随大学士孙承宗督师辽东,与同僚鹿善继、袁崇焕、孙元化等人一起,在山海关内外考察地形,研究敌情,协助孙承宗作战,抵御后金的进攻,并到江南筹集战舰,加强辽东水师,提高明军的战斗力。在孙承宗指挥下,明军在辽东收复九城四十五堡,茅元仪也因功荐为翰林院待诏。
由于阉党魏忠贤专权,孙承宗被排挤去职,茅元仪也随之被削籍,于天启六年(1626年)告病南归。次年十月,朱由检即帝位,随后杀魏忠贤,阉党势力大落,茅元仪即赶赴京城,向新帝进呈《武备志》,因被权臣王在晋等中伤,以傲上之罪,被放逐到定兴也就是河北的江村。
崇祯二年(1629年)冬,后金骑兵直扑北京,孙承宗再度受命督师。茅元仪等数十骑,护卫孙承宗,从东便门突围至通州(今北京通县),击退了后金军的进攻,解了北京之危。
茅元仪因功升副总兵,督理觉华岛水师。不久又被权臣所忌而解职,又受辽东兵哗之累,遣戍漳浦(今属福建)。
之后,辽东军情复又紧急,他请求效死勤王,遭到权臣阻挠,于崇祯十二年(1640年)悲忿纵酒而亡。
茅元仪此人文武双全,时人称道他:&ldo;年少西吴出,名成北阙闻。下帷称学者,上马即将军。&rdo;茅元仪一生著述宏富,有《武备志》、《督师纪略》、《复辽砭语》等六十多种,数百万言。不过,能够流传下来,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便是《武备志》了。
朱梦龙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这里竟然遇到了这么一位大明有名的兵器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