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胜之后,刘秀册封马援为新息侯,并且给予了他三千户食邑。马援在这时候,再次表现出卓越的战略眼光,他认定,此时交趾只是表面平静,祸乱的根源并未解除。在获得封侯赏赐后,马援大宴诸将,席间痛哭流涕,对诸将坦言&ldo;今日有此大胜,是大家之功,却只有我一个人封侯,真是受之有愧&rdo;。一番表白,激起了众将的再战之心,随后马援派兵紧紧追击,从浪泊一直打到巨风,即今天的越南北越地区,俘虏斩杀累计5000多人,征侧的叛乱势力被彻底平定。为了收到长治久安的效果,马援每到一地都安抚百姓,甚至兴修水利,分发粮草,在越南百姓中民望很高,值得一提的是,他还修订了原先交趾法律中与汉律不同的部分,以一部新律法治理当地,后来越南的法律《越律》,就是在马援编订的律法的基础上完成的。马援在越南的努力,让他在当地享有崇高的威望,越南人尊奉他为&ldo;木头公&rdo;,直到今天,木头公依然是越南民间非常崇敬的神灵。
公元44年秋,平定交趾的马援凯旋回京,为表彰马援的功勋,光武帝刘秀特意命马援单独乘坐一辆兵车,接受洛阳百姓的欢迎,此时他的荣耀,已经到达人生的顶峰。
【五】
经过了平羌、平交趾两大战役的胜利,马援一时声望颇高,成为东汉帝国此时的第一将星。马援此时官居新息侯且位列九卿,可谓要官有官要钱有钱,封建时代武将梦想得到的一切,这时候他全都有了。此时的马援,已是58岁高龄,放在今天,也是即将退休的岁数了。功成名就颐养天年,闲来养养花种种草,貌似也是顺理成章了。
但马援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何况此时东汉帝国的边境依然不太平,虽然南方和西北都已经平定,但正北方却战火连连,匈奴和乌桓不停地扰边。对国家边防,马援一直苦心筹谋,他在平定交趾归来时,就曾献上用交趾特产铜鼓做成的铜马,以此进谏刘秀:国家要长治久安,必须要有一支精良的骑兵,要建立精良的骑兵,首先在于选择战马。刘秀采纳了马援的建议,以马援铸造的铜马,作为选拔天下战马的模本。而征战一生的马援,也抱定了献身国防事业的决心,他曾经对好友孟翼说:&ldo;好男人就要战死边疆,用马革裹着尸体运回来安葬,岂能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沉迷于安逸的生活呢?&rdo;&ldo;马革裹尸&rdo;,就是从此而来。
在交趾凯旋后仅一个月,马援就再次奔向了战场。当时匈奴和乌桓频繁进犯北部边疆,连汉帝国的皇家陵园也时常遭受侵扰,马援随即主动请缨,要求到边疆御敌。从公元44年十二月开始,马援带兵在雁门、代地、上谷等地巡逻,多次击败匈奴、乌桓等军队的进犯,打到后来,强悍的匈奴和乌桓骑兵,见了马援的战旗竟主动遁逃,根本不敢接战。这之后因为南北匈奴分裂,南匈奴内附,北方边疆暂时平静。劳苦征战的马援,也就暂时安居于家。
到了公元48年,在中国湖南常德地区,发生了一场意外的战争‐‐五溪蛮族暴动。这场暴动本来动静不算大,刘秀派武威将军刘尚前去征讨,居然被打得大败。闻听军报的马援,再次主动请缨出征,这次汉光武帝因为他年事已高,没有轻易答应。马援不服,竟当场跨上战马,在宫门外奔驰一圈,马援虽然已经62岁,却白发飘飘神采飞扬,勃勃英雄之气,让一生阅人无数的刘秀当场赞叹:&ldo;好老汉,好老汉!&rdo;当场允诺了马援的请求,公元49年,马援与中郎将耿舒、马武等人统兵4万远征常德。
比起历次出征之前的志在必得,眼光出众的马援,这次却早预感到了即将到来的危险,在出发之前,他对好友杜暗坦言了自己的担忧:&ldo;这次跟随我征战的有好多权贵子弟,如果他们处处掣肘,南征一战恐怕就难打了!&rdo;事情果然再次被他言中了,以一种极其悲伤的方式。
比起马援历次出征的局面,五溪之战,貌似是最容易打的。论艰难困苦,远不如当初南征交趾,论对手的彪悍程度,也不如匈奴与羌族,但这又是最难打的,因为这次配属马援作战的,都是贵族勋贵的子弟,大多不是他的亲信部将,打起仗来自然上下政令难调,果然这场战争一开始就蒙上了阴影。大军到达湖北的时候,为了走哪一条路进入五溪的问题,马援和中郎将耿舒发生了冲突,作为一名军中的晚辈和下属,耿舒仗着自己功臣子弟的身份,竟然当众和马援大吵大闹,结果大军在吵闹中寸步难行,不得不上报刘秀裁决。最后虽然刘秀表态支持马援,但这场战争的最大困难也凸显出来,马援这次统帅的,是一支根本不听命于自己的军队,还有一群骄横跋扈的贵族子弟们,连选择哪一路进兵这种小事,都遭到这群少壮派军官的抵制,又怎能保证他们可以在战斗中令行禁止,奋勇冲杀呢?
饶是如此,马援还是迎难而上了,就像他当年在陇西带兵一样,他所做的依然是以身作则。军队打仗,他冲在最前面,和敌人相持,他经常不顾危险,亲临第一线侦查敌情,至于饮食起居也极其简朴,当兵的吃什么他就吃什么,其爱兵如子的做派,很快赢得了上下将士们的心,全军上下一心,接连击败五溪蛮兵,大军推进到五溪蛮族的巢穴‐‐壶头山地区,就在战争即将再次以胜利而结束的时候,意外却发生了‐‐马援病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