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元朝其实亡于&ldo;经济危机&rdo;
说到元朝末年的天下大乱,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空前动荡的。从&ldo;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rdo;开始,元王朝就陷入了全国性的暴动之中。中原、华东、华南,皆发生大规模的反抗斗争,大规模的起义摁下葫芦起来瓢,镇压了这个,又来了那个,始终没有消停的时候。缔造中国历史最大版图的元王朝,立国仅仅过去了个多世纪,就陷入了水深火热的灾难中,终于在其统治中国的第97年灭亡,退出了中原大地。
而说到元朝灭亡的原因,现代人的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民族压迫,四等人的划分制度,激化了民族矛盾,引发了大量的反抗;二是天灾横行,从公元1344年开始,元王朝天灾频发,水灾、旱灾、瘟疫横行;三是皇帝昏庸,元朝的末帝元顺帝,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糊涂蛋,他沉迷于享乐不理朝政,后又有后妃干政,宦官专权。虽然元王朝一直在&ldo;汉法&rdo;问题上犹豫不决,不肯彻底实行&ldo;汉法&rdo;,但是汉家王朝的种种毛病,元王朝没用几年就学了个彻底。
但是在有关元王朝灭亡问题上,有个事实,却一直被注意不多,那就是经济破产。
【一】
在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采取了开明的发展生产的措施,鼓励农桑,不再随意把农田变成牧场。但是,出于战争的考虑,元王朝一直执行高赋税政策,税收非常严苛,以至于负担不起赋税的中原百姓,又不得不去借高利贷交税,如此压迫日益沉重。元王朝建立后,围绕着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经济体系的问题,元朝内部的&ldo;汉法派&rdo;和&ldo;经济派&rdo;争斗十分激烈。前者主张轻徭薄赋,采取传统封建王朝的赋税方式,后者则主张增加税收,而且细化税收内容。阿合马与真金太子的争斗,主要也是集中在这个问题上。
在阿合马死后,元朝的财政税收时增时跌,但是主要的税收思路没有变,就是最大限度地扩大税源,提高税率。而且从税源来说,南宋末年的战乱,给中原和江南地区留下了大量无主的荒田,这些荒田大多数被蒙古王公以及汉族功臣占有。他们享有免税的政策,如此一来,高额的税收,只能由自耕农和工商业者承担大头。从阿合马开始,元朝增加国民收入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向东南的手工业者,西北的各族畜牧业平民以及中原的大批农民来征收。土地兼并越烈,摊派到各族普通百姓头上的税收也越来越多。而同时元朝高利贷盛行,大批农民为了交税不得不举贷,结果又承受新的盘剥。如此一来,形成恶性循环,以至于农民的反抗,从公元1344年开始就反弹了。
在元朝前期,元朝政府曾做了许多恢复经济的工作。比如在中原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招募流民。忽必烈在位时期,在中国北方开垦牧场,并将牧场和屯田合二为一,对北方垦荒实行奖励政策。元初的经济曾一度发展很快,但是元朝的农业税却水涨船高。元朝的农业税征收,取自两税法的内容,且实行歧视性的征收方式,南北赋税不同。南方农业税比较重,不同民族之间按照等级划分,赋税的轻重也各不相同。元朝的农业土地税,有丁税和地税,丁税即人丁税,地税即土地税。元朝佃农的丁税,是3石,自耕农的丁税是1石,地税最高5升,最少3升。从表面上看,元朝的农业税并不高。但实施起来却不是这样:元朝农业税的缴纳,随着纸币的发行,开始采用纸币的方式缴纳。但元朝纸币发行日益泛滥,货币一直在贬值,如此一来水涨船高,农民负担也就越来越重。
而另一个事实是,从元太祖忽必烈到元顺帝的至正年间,这短短70年里,元朝的盐税增加了20倍,茶税增加了240倍,商业税增加了10倍。而与此同时,元朝实行&ldo;包税&rdo;政策,元朝人叫&ldo;扑买&rdo;,即由商人替佃农代缴税赋,然后佃农再以高利息偿还,其实就是变相的高利贷。忽必烈时期的阿合马,就是做这种事的老手。
在商业税方面,元朝的商业税一直被认为很低,表面看似乎如此,而事实上,元朝的商业税低,只是以不同的名义课税而已。除了商税外,元朝商业税的另一内容是杂课,比如贩茶业有茶课,酒业有酒课,金、银、湖泊、玉、铜、铁、水银、木,皆征收额外的税课,另外还有&ldo;额外课&rdo;32种,可以说是花样繁多,巧立名目,实在苦了元朝公务员们起名字了。
税收不断严苛,那么元朝政府的经济收支又怎么样呢?
【二】
看看元朝政府的经济收支,可以说更加触目惊心。
比如公元1292年,元王朝财政收入是统钞2978305锭,支出却是3638543锭,属于严重的赤字财政。而后,更出现税赋支付短缺的情况。比如公元1309年,应收岁入400万锭,实际收到的却只有280万锭。计划内的钱收不上来,税赋的增加幅度却日益加大。比如公元1309年和公元1292年相比,元朝的各类杂课,增加了20倍,但是收上来的岁入,却没有相应增加。税收的短缺,税源的匮乏,是元王朝自始至终都面临的问题。
与此同时,元王朝还不得不面临巨大的花费。元朝支出最大的几个项目,一是岁赐,二是创立衙门。元朝的王妃、公主、王公、后妃,皆享有国家的&ldo;岁赐&rdo;。而且随着成员的繁衍生息不断增多,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同时元王朝的衙门也是&ldo;官冗于上,吏肆于下&rdo;。贵族也享有特权,蒙古人有72种,色目人有30种,单是这些支出,就足够把元王朝的家底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