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不容青史尽成灰帝都亡灵 > 第386章(第1页)

第386章(第1页)

明朝以前,中国南北方文化教育的先天差距是巨大的,明朝建立后实行的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非但没有弥合这个差距,相反则继续拉大。先说教育体制,明王朝的教育体制,早在朱元璋打天下时就确立了,各地的府学、州学、县学,最早都设立于朱元璋早期的占领地,如安徽、江苏、江南地区,北方大规模重设学府,普及教育,多是在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北伐元朝之后,无论从师资水平还是开展程度,比起南方都相去甚远。当然北方并非无人才,山东、山西两省一直为教育大省。但朱元璋厉行文化专制,明朝早期,北方士子对新政权多持怀观望态度。朱元璋的几度文字狱,遇害者大多是北方文人,因此许多名士们隐居山林,对明王朝采取&ldo;不合作&rdo;的态度。如此境况,明朝早期北方教育远落后于南方,似是情有可原。

明朝科举,以&ldo;八股文&rdo;取士,这种考试方式本身就给南方学子提供了优势。今人说八股文,多以为是明王朝首创,其实八股文取士,开始于北宋王安石变法,当时王安石革新科举制度,提出以&ldo;经义之学&rdo;取士,但对文体无特殊要求,这是八股文的开始。随着时间推移,对八股文的要求越发细化,其风格特点也日益明朗。明朝科举的实际制定者,正是&ldo;浙东四子&rdo;中的刘基和宋濂,其考试规范、考试范围、考试要求,更适合江南学子。每次开科,南方学子自然&ldo;驾轻就熟&rdo;。

事实上,从洪武三年明王朝第一次科举考试开始,南方考生的成绩,就一直在北方考生之上。比如洪武三年的科举乡试,南方的录取名额是350人,北方仅有250人。&ldo;南北榜&rdo;案之前的明王朝6次廷试,状元清一色都是南方人。而从录取比例上看,也有南方中榜者逐渐增多,北方中榜者日益减少的趋势。&ldo;南强北弱&rdo;的大格局,明王朝上下其实早已心知肚明。

然而饶是如此,为什么到了洪武三十年,会发生&ldo;清一色南方人&rdo;这样的低概率事件呢?而早已&ldo;心知肚明&rdo;的朱元璋,为什么会做出激烈的反应?

事实上,科举考试,从来都不仅仅是一个考试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ldo;低概率事件&rdo;的发生,以及朱元璋的激烈反应,都与一件政治事件有关‐‐蓝玉案。

震动明王朝上下的蓝玉谋反案,持续数年,株连人数达到10万人,其中尤以各级官吏居多。蓝玉常年镇守北方,案件爆发后,因他而遭株连的官员,也多为北方人,其中科举出身的北方官员甚多。血雨腥风下,许多读书人甚至视做官为畏途,纷纷逃避科举考试。其实在这次科考之前,明朝礼部的奏报上就曾说:&ldo;今北方士子,应试者减半也。&rdo;

作为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朱元璋自然深懂&ldo;恩威并施&rdo;之道,在经过了长时间的清洗之后,&ldo;威&rdo;已施过,选择合适的机会&ldo;施恩&rdo;,缓和与北方知识分子间的矛盾,稳固统治,就成了他的必然选择,而科举是最好的方式。然而无论是最早作为主考的刘三吾,还是曾质疑刘三吾,后来又受命复核试卷的张信,都是心无杂念的纯知识分子,坚持以才学取士,南北考生水平上的差距,外带二人的公正,就造成了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事件。满朝哗然之后,朱元璋自然不能承认南北考生水平差距的事实,这样等于开罪于北方士子,南北榜的出台,也就成了最好的折中办法,诸位公正的考官,只好无奈地做了替罪羔羊。

在&ldo;南北榜&rdo;事件中,既然朝廷上下对这种现象心知肚明,却依旧引起轩然大波,使各路朝臣议论纷纷,在案件中相互指摘,推波助澜,最终酿成各考官的冤案。除却上面所说的政治目的,还有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中国科举制度的&ldo;南北矛盾&rdo;。

说到这个矛盾,还要追溯到宋朝。中国官场向来有&ldo;南相北将&rdo;之说,但在宋朝,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北宋的科举,素来&ldo;重北轻南&rdo;,北宋真宗以前,所有的宰相都是北方人,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曾在宰相堂手书&ldo;南人不得坐此堂&rdo;。宋真宗后,南方考生得中者渐多,宋朝的文化名士,如&ldo;三苏&rdo;等人也多来自南方,到司马光为相时,又曾设置&ldo;分路取士&rdo;法,压制南方考生的录取名额。到元朝时期,虽恢复科举,但色目人和蒙古人得到优待,汉人遭到排挤,被打压的考生,又多为南方人,南北方考生之间的名额之争,其实由来已久。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在位30年里,南方学子可谓扬眉吐气,在历次科举中占有绝对优势。北方学子除了争夺科举中极少的名额外,只能通过监生、举荐等非科举方式入仕,在官场中也多受压制。&ldo;南北榜&rdo;事件的发生,恰好给了诸多北方官员&ldo;反攻倒算&rdo;的机会。在整个事件中,连篇弹劾考官的御史们,大多来自于北方,告发张信与刘三吾串通舞弊的,正是河南籍御史杨道。如此情形,连后来修《国榷》的谈迁也感慨:&ldo;众议汹汹,非为公怒,乃为私怨也。&rdo;

【三】

随着洪武三十年&ldo;南北榜&rdo;糊涂案的落幕,明王朝&ldo;南北分榜&rdo;的考试制度也就此确立下来,在其后的时日里,它不断被修正,到明朝中期,终变成了&ldo;南榜&rdo;&ldo;北榜&rdo;&ldo;中榜&rdo;(安徽以及西南诸省)的划分方式。录取比例也固定在南榜55%、北榜百分之35%、中榜10%。万历时期更进一步,在科举中增开了&ldo;商籍&rdo;,解除了朱元璋时期对商人子弟应试的种种限制。清朝建立后,也沿用了这个分榜制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