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疆土已达极盛的帖木儿在其首都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召开中亚&ldo;蒙古人大会&rdo;,宣称要&ldo;反明复元&rdo;。随后起倾国兵力20万,悍然发动了对明王朝的&ldo;东征&rdo;,消息传来后,朱棣命凉州左都督宋晟整军备战,而陈诚在柴达木盆地设立的&ldo;三卫&rdo;,也&ldo;整军经武&rdo;&ldo;日夜备战&rdo;,但是年冬天,帖木儿在行军途中染病过世,声势浩大的&ldo;远征&rdo;最终无疾而终。
帖木儿过世后,其国家陷入内乱,他生前钦定的继承人孙子哈里,与四子沙哈鲁为争皇位相互激战,&ldo;反明复元&rdo;大业算是搁浅了。此时,明朝也在西北频频动作,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朱棣在新疆哈密设哈密卫等军事要地,派驻重兵,正式行使对今天新疆地区各&ldo;藩属国&rdo;的主权。内外交困下,帖木儿帝国开始着力修复与明朝的关系,1年后,首先继承帖木儿帝国王位的哈里释放早年遭帖木儿扣押的明朝使臣傅安、杨德文等人,并托其带去帖木儿帝国意在与大明修好的愿望。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六月二十二日,这支&ldo;失踪&rdo;数十年的使团终于重归京城,一时&ldo;举朝皆感其忠义&rdo;,而此时已调入文渊阁的陈诚,在得知帖木儿帝国正陷入夺位内战时,立刻向朱棣建言&ldo;速派使节,熄其兵火,宣示天朝威德&rdo;。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朱棣派曾出使帖木儿帝国的郭骥为使节率团出使,带去朱棣的亲笔书信。在帖木儿帝国当地调解内战两派‐‐哈里和沙哈鲁的纠纷,夺位成功的沙哈鲁最终将被囚禁的哈里释放,封伊刺黑为其封地,持续帖木儿帝国3年的内战终于&ldo;和解&rdo;。次年,正式成为帖木儿国王的沙哈鲁派使团至南京朝见朱棣,送上豹子、狮子等礼品。双方重新恢复了朱元璋时代的&ldo;宗主国&rdo;关系,从此友好往来。
首先建言&ldo;速派使节&rdo;的陈诚,之所以没有得到这一委派,是因为此时的他已成为&ldo;文渊阁参议&rdo;,正协助解缙编纂中华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皇巨著‐‐《永乐大典》。其间他广泛搜集史料,将历代中国王朝出使外邦的详情,以及中国周边列国的风貌资料尽数整理编纂,我们今天能够了解诸多中国古代&ldo;外交家&rdo;的英姿,以及古代中国与列国友好往来的历史,陈诚功不可没。
【三】
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九月,已是吏部封验司员外郎的陈诚,终于迎来了自己的二赴西域之旅‐‐以大明使团&ldo;典书记&rdo;身份率8名使节出使帖木儿帝国。对于这次出使,陈诚计划周详,行前就请朱棣精选&ldo;故元遗臣后人&rdo;随行。使团从北京出发,经玉门关进入西域,历经1年多长途跋涉,终于在次年十月抵达帖木儿帝国首都赫拉特(今阿富汗赫拉特城)。陈诚走访帖木儿周边中亚诸国,以大明国使的身份先后册封&ldo;达什干&rdo;&ldo;迭失迷&rdo;&ldo;赛兰&rdo;&ldo;沙鲁海牙&rdo;等国国王。公元1414年十月,帖木儿国王沙哈鲁在其都城赫拉特设盛大仪式欢迎陈诚一行。会见期间,陈诚以其优雅的大国使节风范,得到了沙哈鲁的敬重,当然也有&ldo;不和谐&rdo;的插曲,沙哈鲁麾下大将,祖上曾是元朝重臣的&ldo;仇华派&rdo;阿哈黑当场发难,指责明朝是驱元而起,素来是蒙古人仇敌,此来不可不防。陈诚则针锋相对,坦言&ldo;国之运祚,在德不在威&rdo;。接着一一列举前元朝的各族旧臣在明朝受到优待的事实,并令使团里的回族官员萨都木当场&ldo;现身说法&rdo;。正告帖木儿国君臣:明朝与帖木儿国的通好,是&ldo;行德安民之举&rdo;,若其再争执,只会&ldo;祸连贵国苍生&rdo;。有礼有节的应对令帖木儿国君臣上下叹服,阿哈黑当场被沙哈鲁下狱。曾在帖木儿帝国占有重要地位,历来主张对明朝开战的&ldo;仇华派&rdo;从此彻底失势。其后沙哈鲁多次在其内宫设家宴款待陈诚一行人,并令其&ldo;继承人&rdo;乌格拜见陈诚,表达世代愿与大明友好的愿望。在帖木儿国留居期间,陈诚还走访当地知名宗族、商会,结好驻帖木儿国的各国使臣,逐一驳斥逃到当地的故元遗臣对明朝的歪曲描述,&ldo;驳荒悖之论,尽言大明仁德&rdo;,而中国使团带来的瓷器、丝绸等精美礼品,更在当地产生了轰动效应。苏联蒙古史学家弗拉基米尔&iddot;佐夫对此有高度的评价:&ldo;这是一次对帖木儿帝国对外国有着深远影响的外交盛事,这位睿智的中国使节(陈诚),不但用他善辩的口才和高贵风度得到沙哈鲁的敬重,更向帖木儿国民展现了中国博大的文化和强盛的国力,以及睦邻友好的真挚诚意。从此之后,无论时局怎样变动,对东方(明朝)的友好政策,成为他们始终不变的选择。&rdo;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十月,陈诚一行人返归南京,向朱棣献上记录他出使心得以及中亚各地风貌的著作《西域行程记》和《西域番国志》,这是两本详细记录中亚国家风俗民情的专著,不但在中国史料里有重要地位,更被西方学者所重视,近现代还有不少西方历史学家专程来到中国,重金求购此书。这次归国随行的还有中亚乃至西亚各国派来朝见的使团,最远的甚至有埃及&ldo;马穆鲁克王朝&rdo;的使节,人数多达300人,可谓&ldo;万国来朝&rdo;。大明与中亚、西亚国家的&ldo;朝贡关系&rdo;,自此巩固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