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出血是现场急救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开放性伤口出血,应根据伤口位置和出血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如四肢出血可采用加压包扎止血法,即用干净纱布或绷带在伤口上方适当位置进行环形包扎,加压以达到止血目的;对于较大动脉出血,可采用止血带止血法,但要注意准确记录止血带使用时间,一般每隔1小时放松1-2分钟,防止肢体缺血坏死。例如,某伤员腿部被爆炸碎片划伤,伤口大量出血,救援人员立即用绷带进行加压包扎,成功控制了出血。
5。骨折固定
对于骨折伤员,要进行简单有效的固定,以减少疼痛、防止骨折端移位加重损伤和便于搬运。可就地取材,利用木板、树枝、硬纸板等作为固定材料。如上肢骨折可将上肢固定于胸廓,下肢骨折可将下肢与健侧肢体捆绑固定。例如,一名伤员手臂骨折,救援人员用两块木板将骨折手臂上下两端固定,并用布条捆绑牢固,然后将伤员转移至安全区域等待转运。
6。气道管理
保持伤员气道通畅至关重要。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内的异物、血凝块、呕吐物等。对于有舌根后坠导致气道梗阻的伤员,可采用仰头抬颌法或托下颌法开放气道。若伤员存在严重颌面损伤或颈部损伤,无法采用上述方法时,可考虑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术,但这需要专业急救人员具备相应技能和条件。例如,一名爆炸伤伤员面部多处受伤且昏迷,口腔内有大量呕吐物,救援人员先将其头偏向一侧,用手指清除口腔内异物,然后采用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确保了伤员呼吸顺畅。
三、伤员转运
1。转运前准备
在转运伤员前,要对伤员的生命体征再次进行评估并记录,确保伤口包扎、止血、固定等措施妥善有效。联系接收医院,告知伤员数量、伤情等信息,以便医院做好相应的救治准备,如调配医疗资源、组织相关科室专家等。同时,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如救护车、直升机等,根据伤员情况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氧气瓶、急救药品箱等。
2。转运途中监测与救治
在转运过程中,持续监测伤员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并做好记录。对于出现生命体征变化的伤员,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救治处理。例如,若伤员出现血压下降,可适当加快输液速度补充血容量;若出现心律失常,可根据心律失常类型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或电除颤等操作。同时,要注意保护伤员受伤部位,防止在转运途中因颠簸等原因加重损伤。
3。特殊情况处理
对于有脊柱损伤的伤员,在搬运和转运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采用脊柱固定板或专用担架进行搬运,避免脊柱扭曲、弯曲或旋转。对于有气胸或血气胸的伤员,要密切观察其呼吸困难症状是否加重,必要时可在转运途中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等处理。例如,一名疑似脊柱损伤的伤员在转运时,救援人员将其小心平移至脊柱固定板上,并用约束带固定,在转运途中密切观察其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确保未因转运造成进一步的脊髓损伤。
四、院内救治
1。绿色通道与多学科协作
医院应建立爆炸伤救治绿色通道,伤员到达医院后无需排队挂号等繁琐手续,直接进入急诊抢救室进行救治。同时,迅速组织多学科团队(如急诊科、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胸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进行联合会诊,制定个性化的救治方案。例如,对于一名全身多处爆炸伤合并颅脑损伤、肝破裂、骨折的伤员,急诊科医生在进行初步评估和复苏后,立即召集神经外科、普外科、骨科医生进行会诊,共同商讨手术顺序和治疗策略。
2。进一步检查与诊断
在伤员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后,尽快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x光、ct、超声、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等,以明确伤员的具体伤情,如骨折的部位和类型、内脏器官损伤的程度和范围、有无颅脑损伤及出血等。这些检查结果将为后续的精准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例如,通过ct检查发现某爆炸伤伤员脾脏破裂伴腹腔大量积血,为普外科医生进行脾脏切除术提供了准确的手术部位和范围信息。
3。确定性治疗
根据伤员的伤情和诊断结果,进行确定性治疗。对于开放性骨折,进行清创、骨折复位内固定或外固定术;对于内脏破裂出血,如肝破裂、脾破裂等进行手术修补或切除;对于颅脑损伤,根据损伤程度进行开颅减压、血肿清除等手术;对于大面积烧伤伤员,进行烧伤创面清创、植皮等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预防和控制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促进伤员身体恢复。例如,一名烧伤面积达30%的爆炸伤伤员,在经过多次清创和植皮手术后,配合营养支持治疗,逐渐恢复了皮肤的完整性和身体功能。
4。重症监护与并发症防治
对于病情严重的爆炸伤伤员,术后或治疗后需转入重症医学科(IcU)进行密切监护。监测生命体征、重要脏器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并发症,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例如,某重伤员在术后出现modS,IcU医护人员通过持续的血液净化、呼吸机支持、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等综合治疗措施,逐步纠正了器官功能障碍,使伤员转危为安。
五、心理干预
爆炸伤伤员不仅身体遭受创伤,心理上也往往受到极大冲击,容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在紧急救治过程中,要注重对伤员的心理干预。救援人员和医护人员在救治过程中应给予伤员关心、安慰和鼓励,稳定其情绪。在伤员病情稳定后,可安排专业心理医生进行心理评估和疏导,帮助伤员克服心理障碍,树立康复信心,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恢复。例如,一名经历爆炸事故后幸存但失去双腿的伤员,在心理医生的长期疏导和支持下,逐渐走出心理阴影,积极配合康复治疗,重新适应了生活并开始学习新的生活技能。
六、结论
爆炸伤紧急救治是一个系统、复杂且争分夺秒的过程,涵盖现场急救、伤员转运、院内救治以及心理干预等多个环节。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相互配合,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或延误都可能影响伤员的救治效果和预后。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爆炸伤紧急救治体系,提高救援人员和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应急能力,加强多部门、多学科之间的协作与沟通,才能在爆炸事故发生时最大限度地挽救伤员生命、减少伤残率,为社会稳定和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爆炸伤用药及注意事项
摘要:爆炸伤往往导致复杂且严重的创伤,涉及多系统多器官损伤。本文详细阐述了爆炸伤在不同治疗阶段的用药种类、作用机制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包括现场急救、清创缝合、抗感染、疼痛管理、营养支持等方面的用药,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全面的用药指导,以提高爆炸伤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一、引言
爆炸伤由于其突发性和高能量冲击特性,可造成多种类型的损伤,如开放性骨折、大面积软组织损伤、内脏破裂出血、颅脑损伤以及烧伤等。这些损伤不仅需要及时的外科处理,合理的药物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恰当的用药有助于控制出血、预防和治疗感染、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以及维持患者的整体生理平衡,从而提高爆炸伤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
二、现场急救用药
1。止血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