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篱下朝出来就听见一路有人叽叽咕咕,他没凑近,只凭着一双好耳朵,影影绰绰有“于闵”,“顾家”的字样,这才想起来今日正是于闵一案开庭的日子。
就是不知道结果怎样。
走出宫门便见廿一在一旁候着,苏信去了东南,这几日便是廿一和廿三轮班在姬篱跟前伺候。
姬篱看见他挑了挑眉,“昨儿不也是你当值?廿三呢?”
廿一弯了弯腰,“昨儿晚上萧大人那边来人,把廿三讨过去了,说是让他看个尸体。”
姬篱撩轿帘的手一顿,“昨儿牢里出事儿了?”
廿一点了点头,“今晨走得时候廿三还没回来,所以也不知道个确切,这会儿回去应该也就知道了。”
姬篱颔首上了轿。
回去看,廿三果然已经在,见姬篱回来,立马应了上来,欠身道:“主子。”
姬篱微微抬手,“于闵的案子怎么样了?”
“今早上萧大人断案子的时候突然窜出来一个叫齐商的御史,上了一份证据,案子便僵住了。”
姬篱挑了挑眉,“什么证据?”
廿三顿了顿,道:“于贯先前在陛下身边做事的时候,列了一个册子,上面写着官员贿给他的米粮钱,四十九年苏晏事情发生前后好几个月的功夫,那册子里面都只有一笔进账,都是顾庭的。”
姬篱闻言一笑,“倒是没有想到于贯这个家伙还留了这么一手,倒是真给出了一个人选。——昨晚上那刺客呢?”
廿三道:“旁的倒也查不出来什么,不过偏偏他大腿内侧皮子里藏了卷纸,是张银票,落款也是顾家的印。”
姬篱微笑着颔首,“倒是考虑得周全。”
廿一在旁边皱了眉头问:“苏晏事情的时候,怎么着,也应该是太子出的银子。怎么现在成了顾家那边?当时应该是太子要借助顾家的势力吧?”
姬篱笑道:“四十九年可不是还发生了一件事?距离苏晏事情倒也不远的,何况当初真要当打点,薛凯又何尝不是借了顾家的力打点上去的?于贯这么多年的总管太监,心里面可瓷实着呢。特地留下这个来又是做什么的?还专门寄到了他儿子那里,甚至瞒过了父皇的眼目,心思又岂是单纯?”他顿了顿,唇角的弧度更大了些,“因果究竟是何不必多管,只要能借助这样的势,也就是了。”
廿一点了点头。
“对了,这事儿现今是谁在管了?”
“齐商。”
姬篱听闻这个名字微微一愣,“就是今早上抛出另一份证据的那个御史?”
廿一点了点头,“正是他。他在庭上跟萧大人一直唱反调,萧大人最后拂袖而去,说既然御史台有这样的能人,索性便让这样的能人断案罢。语气很冲。不过下来之后还真把这事儿全权交给了这个人。”
姬篱闻言抿了抿唇,过了会儿。笑道:“这个齐商叛过什么案子?听你这么一说,倒是个中直的。”
廿一想了想,“四十五年左相的侄孙不是犯了事儿么?最后闹了个发配?据说那事儿最开始就是齐商越级见陛下给的建议,当时齐商是在京兆尹底下做事儿,陛下却没提拔他,反而把他分配到御史台去了。本来他在京兆尹手底下是一等能用的,去了御史台却要从一个小小御史做着走。等于是贬官,齐商心里很不服呢。”
姬篱哈哈一笑,“这人是个尖锐性子,是应该拿去御史台磨上一磨,父皇这一判倒也不算错。何况这性子,可不是适合御史台的?”
廿三笑道:“却不是呢。齐商在御史台混的并不好,御史台的水又哪里比京兆尹那里浅了?左右都是要瞻前顾后的。在京兆尹那里至少京兆尹会罩着他,在御史台却是谁都看他不顺眼,都只给他一些小案子,平素御史台的众人也在刻意疏远他呢。”
姬篱笑道:“这样的人。是直臣,虽说平素看着不怎么讨喜的,但哪位陛下身边都少不了这样的人。齐商在御史台待了九年,也足够了。——这不就熬出头了么?”
廿三一愣,“可是今晨看着萧大人那神色,是当真怒了。”
“怒了又如何?这案子已经移交给了齐商,顾家就是想插手都没有法子了,这人可是个软硬不吃的。”
廿一道:“主子这样听闻,怎么就知道齐商是个怎么样的人了?”
姬篱笑了笑,“倒也不是廿三这样说我便知道了,先前十七不是还往齐商府上走了两遭?虽说闹了个脸僵,你们又如何知道萧盛的醉翁之意究竟在哪儿?”
二人闻言都在心里琢磨了一番,很是惊诧。
半晌,廿一才抚掌笑道:“感情今日的事情早就被姑娘安排好了,不过是各自上台去唱了生旦净末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