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曹植占八斗是谁说的 > 第二十六章 糜竺之谋下(第1页)

第二十六章 糜竺之谋下(第1页)

“嗯?”听到糜竺的话,陶谦眼中jing光闪动。

自从讨董结束之后,关东各诸侯回归各自统辖之地,实力ia的则自保,实力强的则兼并附近郡县,以扩大势力。不过关东众诸侯之间的战争并非完全的战,而是以袁绍、袁术两兄弟为中心,形成两大比较松散的联盟来对抗。

河北这边,袁绍以假途灭虢之计吞韩馥之冀州,势力大增,又与南方荆州的刘表联系,使其牵制淮南袁术,而曹作为袁绍少年时的好友,出任兖州牧之后也依附于袁绍。

而另外一边,袁术讨董之后便派手下孙坚入荆州,以图一统南方。与此同时,袁术又北连与袁绍有仇的公孙瓒,与袁绍形成实际对抗。这等情况下,陶谦的徐州北部与兖州、河北相连,受到袁绍和曹联合威胁,因此其果断地选择投靠了袁术一方。如此,整个关东地区就形成了两大松散联盟的对抗。

可惜袁术南图荆州之时,以勇烈著称的孙坚折戟襄阳,其更是身死,公孙瓒又于界桥一役大败,袁术这一边实力大挫。相对而言,陶谦算是这里面比较幸运的一边,损失并不是太严重。就在陶谦准备弃袁术而结jia袁绍、曹一边的时候,却发生了曹嵩被杀一事,将陶谦原本之谋完全打

曹军来攻,陶谦只能无奈迎战,并重新向公孙瓒一边靠拢。这时候的陶谦可不敢再请袁术,却是袁术折戟于荆州之后,身居淮南寿un,东进之意不言而喻。陶谦可不敢在此时引狼入室,故此只能向在自己当幽州刺史之时就认识的公孙瓒靠拢。

糜竺也是看出了这一点,才提议陶谦向公孙瓒求援而只字不提袁术。而现在糜竺建议向公孙瓒和孔融请援兵,这里面却是有两层用意。其一公孙瓒善战,虽然败于袁绍之手,但以糜竺看来以公孙瓒之幽燕铁骑,对付只有步卒的曹还是绰绰有余的,加上还有自己的徐州丹阳兵为助力,这一手乃是硬。而孔融一路,其实兵不会太多,要的乃是孔融之名声。孔融乃孔子后裔,世人所敬仰之大儒,又其出面劝曹退兵,曹怎么也会给孔融几分薄面,这一手是软。如此软硬兼施,确实乃是退曹军之良策。

不过退曹军或许有可能,但教曹死无葬身之地就有点夸张了,不过曹军势大,糜竺此言也有鼓舞士气的用意,陶谦自然明白。

而糜竺此言一出,厅中陶谦、曹豹等人俱是眉开眼笑,有糜竺此计,想退曹军应该不难。不过这眉开眼笑的众人之中,却不包括陈登。这个徐州第一名士,此时正紧皱眉头。说起来,糜竺此不失为好计,孔融一路好请,但如若没有公孙瓒的大军,孔融来了也是无用。要知道,现在公孙瓒部下田楷,正在与袁绍争夺青州,这等重要时刻,岂会分心派兵来救徐州。

对于糜竺之策,陈登心中虽然不以为然,但还是很识时务地没有说出来,反而任由糜竺表现。

那边陶谦见到没有人出言反对,于是点头道:“子仲此谋确实是妙计。事不宜迟,就由子仲去北海请孔文举来助;而元龙就去青州田楷处求援,相信以元龙之才,定能将田楷请至。”说到最后,陶谦却是饱含深意地瞥了陈登一眼。

见到陶谦这一眼,陈登只能无奈一笑,心中却是暗叹道:“州牧大人眼光手段确实不错,如若年轻十年,就算不能为一方雄主,亦可守住徐州基业,可惜……”暗暗摇头,陈登继续想道:“算了,这几年我陈家毕竟受了他不少恩惠,此次就当报恩吧。”想到这里,陈登长身而起坚定地应道:“登定不辱命!”

陶谦点头道:“事不宜迟,子仲、元龙你们立即出发!”

二人齐声应诺,临走之时,陈登却是说道:“主公,曹军势大只宜坚守。如若是不可为,当可退往郯城以守之。”

听得此言,陶谦倒是没有太过在意,只是随便摆了摆手算了事。陈登见到,脸è不由得一沉,当走出大厅之时却是暗暗叹了口气,心道:“希望主公记好我这话,如若退往下邳就坏了。”

如若曹和一众谋士在此听得陈登之言,必会赞赏。徐州最重要也是最坚固的三座城池分别是彭城、郯城、下邳。其中彭城在最东面,首当其冲面对曹军,定是前哨无疑。而郯城虽然此时已经不再作为徐州治所,但毕竟已经当了四百余年,绝对是三座城池里面最坚固的。至于下邳,经过陶谦在徐州数年大治之后,已经成为徐州最发达之地。陈登建议陶谦若彭城不可守则退往郯城而非退往下邳,其一是借郯城坚固的城墙以御曹军,其二是想将曹军引去郯城那边jia战,弃郯城以保最富庶的下邳。

待得糜竺、陈登二人去后,陶谦也总算安心,摆了摆手对剩余的曹豹等人道:“好了,大家也乏了,且都回去歇息吧。”

见到陶谦的样子,众人自不会不识趣留下,纷纷散去。

……

这边陶谦准备请援兵对付曹那边曹大帐中,一众大将、谋士齐集,亦在商讨取徐州之计。

曹军大帐中,主位之上的曹不住拍着身前的案桌,惋惜道:“可恨那大风,救了陶谦老儿一命,让我军不能一战定徐州!”

夏侯惇和夏侯渊齐声附和,特别是夏侯惇,差点就能杀掉曹豹,到时徐州军上下当群龙无首。此时不住叹气道:“将军所言甚是,那阵风来得实在不合时宜!”

乐进倒是不无担心地说道:“主公,天降神风而助徐州,恐怕对我军有所不利。”

乐进此言,也是代表了不少军中将士的砍伐,其实汉代人对于谶纬是极为忌讳的,而谶纬最盛之时当属西汉。虽然此时已经是汉末,古文经学大行其道,使得属于今文经学的谶纬影响力也削弱,然而这毕竟不是容易消除的,特别是早上那道怪风,实在让一众武将以及众多兵卒忌讳不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