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世间已无我前面那句是什么 > 第90章(第1页)

第90章(第1页)

俨然一副宽宏大量的儒者姿态。

平心而论,文豪赋闲在家未必不是好事,握持大权者需善权衡,通谋略,知兵懂武,精于智术。文艺天才的理想工作莫过于创作精神财富,远离权力核心乃英明之举,否则哪能留下等身的著作?纵观古今中外的大文学家,哪位不是饱经人世沧桑才留下千古不朽之作?

罢官回家的王世贞,生活重新回归平静,有了充裕的时光舞文弄墨,表面上对首辅依然很友好,时常厚礼相赠。首辅父亲去世,王世贞并没有激烈反对首辅夺情起复,而是&ldo;悲痛&rdo;吊唁张文明,为他写下神道碑歌功颂德,还安慰张居正节哀,不要过于悲痛贻误国事;但憋藏在心中的抱怨,一天都不曾停止。

王世贞除了与张居正的直接矛盾,他与同乡王锡爵相互友善或许也是两人构隙的间接因素。王锡爵本来就与张居正不睦,张居正夺情,要廷杖吴中行、赵用贤等人,王锡爵带着史馆十余名同事跑到张府上求解,张居正硬是不予理会。

王锡爵英勇无比,无所畏惧,径自闯入张相私宅,指着首辅鼻子切言痛批,一时把堂堂张相国气得要拿刀自杀。

次年首辅回家奔丧,九卿大臣都联名上奏,请皇上早日召还首辅,唯独王锡爵鄙视他们卑躬屈膝依附权臣,不肯署名。

王锡爵这种独立清高的作风在当时相当有市场,拉拢了一批以气节自负的青年官员。张居正十分厌恶王锡爵,想动他又抓不到把柄,临死前都不忘骂他是奸邪之人。

王世贞晚年偏偏与张相爷讨厌的王锡爵情同兄弟,两位皆因张居正而赋闲乡居,亲密得形影不离,一起吟诗作画,王世贞甚至还拜王锡爵次女昙阳子为师,与王锡爵同入恬淡观。

说到昙阳子,她的名气一点也不比其父小,在晚明可是家喻户晓、极富传奇色彩的女侠。她坚守爱情,甚至要为不幸早死的但又从未谋面的未婚夫终身守节,自己做了道士,最后白日升仙,为&ldo;夫&rdo;殉情,年仅二十三岁。

昙阳子白日飞升那天,十万之众聚集在太仓城目睹盛事,又哭又拜,经日不绝,汤显祖那部响彻古今的名剧《牡丹亭》就是根据她的事迹改编的。

或许张居正雍容端庄的高贵仪表令人心驰神往,俨然成为当时小女生心目中的政坛偶像。尽管其父和张居正有着不小的过节,但这并不影响昙阳子对相爷的崇拜,称赞张相爷乃是一世豪杰。昙阳子在世人心目中就是一神仙形象,被她崇拜的张居正在当时自然是老天注定的政坛大腕。

昙阳子升天以后,王世贞为她树碑立传。传文不久传入京师,好事之徒闻风而动,欲兴大狱而向首辅献媚,一箭双雕,将二王(王锡爵和王世贞)一网打尽。张居正颇不以为然,保持着异常的冷静,认定这不过是小事一桩,不足道也。

在志在革除积弊的张首辅眼里,改革才是第一要务,只要王世贞不妨碍朝廷的大政方针,不挑战他的权威,张相爷断然没有心力,也没有时间蓄意打击报复。过分打压自己的同窗,于情于理都是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作为一介书生的王世贞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政治高度,蛰伏家中的王才子,等待的只是一个可一吐胸中恶气的机会。

文人的笔

张居正去世以后,王世贞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出头之日。八年后,他在刑部尚书任上没多久,再次被人弹劾辞官,并于同年死去。

王世贞生命的最后几年正值举朝争索张居正罪过而不敢言其功的岁月,而与首辅有着恩怨情仇等复杂关系的文豪又会怎样看待这位亦敌亦友的重要人物呢?

首先,王世贞研读历史多年,还是深明大义的。他肯定江陵相业,反对把一切罪恶都扣在张居正头上的行径。

隐居不仕的王世贞对政局的反复无常也深为忧虑,他向友人石星表明自己立场:&ldo;江陵晚途骄奢贪权,诚有罪矣,然台谏织其罪以求爵禄,不过逞一时之快而无建树,于国于民无裨益,终速大祸而乱国家。尔曹食君之禄,即当分君之忧,断此风气,方为良策。&rdo;

王大师表面上的客观公正、心胸宽大,却掩饰不了骨子里对张居正的痛恨。他出身名门,自诩才高八斗,是公认的文坛领袖,文才一时天下无双,后来因为自己一时冲动连累家父,生活陡变;而张居正作为他的同年进士,考试成绩比他优秀,长相比他英俊秀美,仕途比他通畅顺利,能力比他精明强干,社会地位比他显赫,也比他受太后和皇帝的宠爱……

总之,再比下去王世贞恐怕想死的心都有了,同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王世贞看着张居正这么风光,心里那是羡慕、嫉妒、恨。

作为传统的士大夫,王世贞在&ldo;学而优则仕&rdo;思想的熏陶下,也渴望入朝做官,施展抱负。所以,他才会甘心放下身段去巴结讨好这位同年首辅,绞尽脑汁为他父母写文采飞扬的寿文,给张相爷本人赠送自己收藏多年的名贵字画。

多少有点讽刺意味的是,阴差阳错之下,王世贞最终还是被张相爷给弃置不用,就连他自诩的文采也被讥讽为花瓶,可以欣赏品鉴而不能重用。真正刺痛王世贞的,正是张相爷对他才华的漠视,而这种漠视,对一个自视极高的人来说,比当面羞辱更为不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