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侍太子这么多年,元春怎么看不出太子绝不会做出宠妾灭妻之事?
她自恃出身官宦之家,与其余几位太子侍妾不同,不邀宠更不争宠,只以温婉柔顺讨得太子欢心。而她所求的也不过是太子的宠爱以及提携家人,她也趁着太子心情极好之际试着提过几次要求,太子当时似笑非笑地多问了几句她家之事,便再没了下文。
几年过来,元春也是悟了:没有孩子,终归不能让太子上心。如今太子妃生下嫡长子,她……也能有机会了吧。
半个月后,元春查出有孕,而宝钗也让太子妃打发到表姐元春身边照顾,姐妹俩再聚首,彼此倒都有些五味杂陈。
这对表姐妹之间的波涛暗涌,史令仪无需关心,她收到太子妃费氏的消息便和丈夫商量了一阵:知道忠顺王府与南安王府又要暂时偃旗息鼓,贾代善尽可从容布局,派人将二皇子迎回,并暗中帮太子添些威望:太子在军中的影响还是太弱,正好借着此番大战,为兵将请功乃是其一,还要参与定计,如何迫使忠义王投降并早早收回西北。
只是行事时还得万分小心谨慎,免得圣上以为太子要向二皇子落井下石,以及趁机拉拢人心……
无论是朝堂、军中还宫中的飓风亦或是微风,一时半会儿可都吹不进荣国府的后宅,宝玉与黛玉这一对儿朝夕相处的表兄妹却逐渐有了无话不谈的苗头,宝玉更是把外面弄来的新书推荐给黛玉品读。
话说,宝玉依旧不爱学那些正经的仕途经济,却颇有几分“歪才”,吟诗作对堪称才思敏捷,又常有妙语佳句,贾代善夫妇与贾政夫妇从坐馆的先生那儿知道这孩子的本色,教导过几回,发觉他依旧我行我素,也就干脆由他去了——如今家里贾琏与贾珠学问和为人,以贾代善的眼光来看都颇为拿得出手,又前程可期,所以对宝玉这样的“异类”很是宽容。
前世早有领教,史令仪对这个孙子更是睁一眼闭一眼,只是这一世“宝玉”这小名还是她起的:当时她抱着孙子随口一叫,怀中的宝玉咯咯直笑,全家也跟着“从善如流”了。
因为这个小名顺嘴,由祖父贾代善给宝玉取的大名在家里反倒不常提起了。
这天,黛玉又从宝玉手中淘换了几本新书,让跟着的丫头包好一并带回家去。
回府,先看过两个弟弟,黛玉便回了书房,丫头们焚香煮茶,而黛玉坐着看书,不一会儿便看入了迷,连父母一起到来都没立即回过神来。
贾敏十分好奇,趁其不备从女儿手中拿过了书本,随手一翻:西厢记啊。她见女儿小脸绯红,又翻了几页还打趣道:“这一版错字可真多。”说着,便将这本书交到了丈夫手中。
林海一瞧,跟妻子态度一致,“错字太多了,教坏了玉儿可怎么办!”
父母一唱一和,害得黛玉越发羞赧。
林海与贾敏夫妇可不是什么假道学,大方承认两人都看过此书,贾敏才又笑着问道:“这书从哪儿得的?宝玉那儿?”
黛玉低着头,先点头再摇头,最后挣扎了一下,还是点头认了。
贾敏笑容更深,“女儿长大了,就不肯跟爹娘说实话啦。”
黛玉之所以“包庇”宝玉,实在是怕爹娘心血来潮去舅舅家里“说理”:除了小舅舅,外祖父家里娘亲根本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黛玉只得去拉爹爹这个救兵,“爹!”一个称呼,愣是让她念出了百转千回,余韵悠长……
林海任由女儿抱着他的胳膊央求,硬是不松口,“这会儿用得着爹爹了?”
黛玉让爹娘联手夹攻,哪还有脾气,“女儿知道错了。”
杂书在林海与贾敏眼里本来就是无需禁止的,毕竟堵不如疏,借此机会还不如好好引导女儿一番呢。于是林海一手女儿,一手媳妇,将西厢里情节与他见识过的私定终身甚至是私奔的青年男女的命运互相穿插,互相对照着娓娓道来。
林海好一通歪批,一家三口时不时笑作一团。
林府一派和睦,而荣府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贾攸的婚事,有两个能干的儿媳主事,史令仪自然安享清闲,只是今天注定不是平静的一天。
宁府……珍哥儿和他媳妇一起回来了,珍哥儿脸上挂了彩,而珍哥儿媳妇那泪水压根止不住。
史令仪听说,还问道:“怎么这就回来了?”
贾敷媳妇柳氏一脸无奈,“我们小叔子两口子也忍不了,才把他们打发了回来。”公公贾代化已经动了家法,而婆婆史氏更是气得心肝都疼,柳氏诚恳道,“求婶子过去劝劝我们太太吧。”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感冒头疼……今儿能擤鼻涕了,虽然麻烦但脑袋不疼啦,哈哈哈。
------------------
我一直觉得宝钗和袭人对宝玉的规劝很不合时宜还有些一厢情愿,能对一个官宦人家公子的人生提出建议的,也只能是长辈或是贵人了吧?宝钗袭人这两者可都沾不上。
放现在来说,一个立志成为艺术家,且有天赋的男孩儿,遭遇表姐指手画脚:玩艺术没前途,你必须从政!不然blabla……这事儿放围脖上准得落个熊亲戚的名头啊亲。
PS,话说**有个元宵赛事会,我这篇文居然也中选了,有兴趣的姑娘点如下地址看看详情:
顺便我给手机读者解释一下:就是根据我这篇文整个诗词之类的,由作者,也就是我,再加上我特邀的CP庭和一起评奖。
一等奖奖励50块,不是5块,也不是5毛……而是50块!二等奖30,三等奖10块,如果写的是个最短的五言绝句,只要二十个字就有机会得到50块的奖励!万一再被**选中,又能再得100块!
截止到2月28号,油菜花的姑娘们你们快来吟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