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鹤龄骂道:“你算盘可打得真响,也不想想,太后会在不确定陛下安危的情况下得罪领兵在外的沈之厚,让我们去夺他的军权?”
“怎么不能?”张延龄不服气地问道。
张鹤龄怒其不争地叱骂:“你真是没脑子,你将消息传开,等于告诉天下人,大明很可能会出现内乱,你有什么本事让军中上下都听命行事?难道太后不会想,此刻谁能稳定军心,可以出来主持大局?”
张延龄得意地拍了拍胸脯:“当然是你我兄弟!”
“呸!”
张鹤龄啐了一口,“咱除了国舅爷的身份,军中从未将我们当回事,张懋那老匹夫的态度便决定一切!”
……
……
紫禁城,永寿宫。
张太后高坐凤座上,面色阴郁,无论张延龄说多少沈溪的坏话,她都不动声色。
“……姐姐,现在皇上很可能遭遇不测,当务之急是将沈之厚的军权给剥夺了,他是兵部尚书,又是此番对草原用兵的副帅,拥有西北各处兵马指挥大权,居庸关的人马都听从他的号令,若他造反的话,咱们恐怕难以应付。另外,京师军权咱也该收拢起来才是……”
张延龄一直说个不停,不过张太后基本没答话。
张鹤龄看出端倪,也没有作声。
许久后,等张延龄说累后,张太后才慢悠悠问道:“你们说,皇上为何要去蔚州呢?”
张延龄重新站起来道:“姐姐,我不都说了吗?这是沈之厚的阴谋,或许皇上被他软禁了!”
“二弟,你还是省省力气吧。”
张鹤龄实在看不下去了,说道,“沈之厚将自己率领的征服草原的人马都留在宣府,此番跟随一起撤回居庸关的都是陛下统领的中军,沈之厚若要造反,怎会将自己的嫡系人马派驻旁处?”
张延龄道:“这小子阴险诡诈,谁知道他怎么想的?”
张太后神思恍惚,似乎没听到两个弟弟争论,张鹤龄请示道:“太后娘娘,现在应当早些派人请陛下回京才是。”
张太后回过神来,看了张延龄一眼,叹道:“建昌侯,你说沈卿家要造反,怕没什么根据吧?在皇上班师回朝路上出了这么大的变故,他隐瞒一下也有道理,再者他回到居庸关后不也马上将消息告诉京师了吗?回来通禀的人说了,沈之厚已派人请皇上回京,现在一切太平,只是需要赶紧找到皇上。”
张延龄心里一阵懊恼,坐下来不言不语。
张鹤龄道:“太后娘娘,沈之厚派出的是张永和小拧子两位公公,以及原本由他亲手提拔起的一个叫胡重器的人,此人挂宣府巡抚衔,在山东打响马时立下功劳,不过随陛下御驾亲征则碌碌无为。太后娘娘是否要增派人手?”
张太后没好气地道:“哀家派人,需要你们提醒吗?早就派去了!”
张氏兄弟对视一眼,目光中满是震惊。
张太后又叹了口气:“你们哪,做事只顾自己,也不想想皇上的安危。皇上他太任性了,登基后倒是做了不少大事,但主要还是手下能干,也就是沈卿家能干。哀家收到沈卿家来信,他告知已提前通知谢阁老那边,希望谢阁老早一步回京稳定大局,哀家倒觉得沈卿家做事得体,你们两个……太过小人之心了吧?”
张氏兄弟这才知道,原来沈溪还单独给张太后来了信函,告知正德皇帝的具体情况。
“姐姐,你不会相信沈之厚那小子的胡话吧?上次我被皇上降罪,就是他在背后搞鬼!”张延龄听到这里不由怒从心头起,黑着脸问道。
张太后道:“皇上出走,沈卿家稳定大局,把一切安排得头头是道,现在他也没马上回京城,而是等谢阁老先回京,他留在居庸关派人找皇上,这么做有什么问题吗?上次的事情,完全是你咎由自取,你暗害沈卿家不成……建昌侯,你该反思一下,沈卿家乃大明功臣,是先皇留给皇儿的擎天巨柱,你居然想谋害他。哼,皇儿没进一步治你的罪,已是看在哀家的份上,你还想如何?”
“姐姐……”
张延龄不甘心,想继续申辩,却被张鹤龄拉了一把,最后只能缄口不言。
张太后继续道:“哀家已按照沈卿家的建议,通知英国公和内阁、六部衙门,让他们稳定朝局。不过现在城中突然有很多人大肆传扬这件事……也不知是何人所为,简直其心可诛!”
张延龄突然间噤声了,若姐姐知道事情是他干的,肯定会迁怒于他。
张鹤龄道:“太后娘娘,是否派人调查一下?”
张太后没好气望了张延龄一眼,似乎猜到这件事跟张延龄有关,没好气地道:“你们哪,做事守住底线吧,不能过激,哀家就你们这两个弟弟,张家未来的兴衰系在你们身上,难道你们想让我们张家万劫不复吗?”
“太后娘娘教训的是。”张鹤龄识分寸知进退,恭敬行礼。
张太后又一摆手:“你们赶紧派人去一趟蔚州,就算不能把皇儿劝回来,也要保护他的周全。”
“是,娘娘。”
张鹤龄再一次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