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保证厂区到通勤站点的客运,我肯定优先搞员工班车啊。这个量还是可以的,先用‘沙食系’本身的车辆运营当招牌。”
这些事情张浩南一点儿都没透露过,“沙食战略部”最近忙的业务,就是到处去跟地方政府谈判。
比如涂中市的茶饮料基地,员工数量不要说破万不破万的事情,破百就需要考虑自筹班车。
员工公寓在无法完全承担起总体住宿需求之前,员工的日常通勤,就是上下班。
“猫猫茶”在附近租了原涂中市的一个粮食局福利房,这是个烂尾工程,当初单位集资款被一个副局长卷走之后,就成了积年烂账。
现在“猫猫茶”租了下来,第一年租金就是续建改造费用。
围绕这个租下来的福利房,搭建了班车线路,现在用的是姑苏汽车厂的大巴,但大巴委实有些浪费,不如用电。
主要是峰谷用电很快就要大范围推广,夜间的电非常便宜,配合“沙洲物流”的储能站、补电站,只要汽车停泊检修集中化管理,成本还能更低。
最重要的一点,维修保障的零配件供应也很便利,且完全可控,不需要等这个那个零配件,对机械师的岗位需求量要低得多。
从盈利角度来看,五年八年都没戏。
但从改善员工通勤舒适度来讲,这个价值增幅很强。
张浩南本人也在建康的测试场体验过这两款中巴车的原型车,不论是舒适度、安静性都远远出常见车型。
包括所谓的底盘平整度或者说所谓的机械素质,在建康航空航天大学的振动平台测试下,通过算中心的调整,除了没有堆料,这两款中巴车对普通乘客的乘坐体验加成,是翻了很多倍的。
只可惜这种玩法有点前,在民营车企一年卖个八万辆就要贴喜报的当下,这种“壕无人性”的研投入模式,根本没有借鉴意义,也没有任何学习的必要性。
除了张浩南,这个时代也就政府才玩得起。
张建刚跟张浩南聊了一会儿,就大体上知道了张浩南的思路,一般乘用车估计就是通过“庞蒂亚克”拉高产品定位;正经要赚钱的,应该就是商用车。
“你那个农机也打算这样搞的,对吧?”
“对,‘吾家农机’和‘吾家汽车’的研中心是一套班子,‘国庆节’前后拆分吧。西北和东北各一个‘吾家农机’的研测试一体化中心,南郊区看情况吧。”
“南方测试条件确实差了点儿。”
“小型农机还行,现在卖得也不错,农民对‘沙食集团’的信心明显在增强。伱要是有空,可以帮忙牵线搭桥一下,我打算跟‘路易达孚’合伙在马尔加什做庄园经济。”
“行,等‘劳动节’结束。”
欣然答应的张建刚正要告辞回单位,忽然想起了什么,提醒张浩南,“‘庞蒂亚克’和两款中巴车的参数指标能过来吗?”
“我一会儿让人给你送过去。”
“太好了!我这儿正缺弹药呢,你这边有信儿,我也就有底了。”
中央财政补贴需要吹风,有时候这风是内部的,吹了有人信,从中央到地方,从学界到民间;有时候这风是“西洋风”,吹起来省时省力,因为“西洋风”对此时的国内大多数人而言,那都是“灯塔式”的。
在张浩南埋伏一手的同时,北美和西欧已经在东方某大国吹起了“新能源”概念。
实际上“航天大院”的战略预判还要更早一些,但没啥影响力,政府跟企业跟老百姓讲这个,没人会信。
但政府跟老百姓说这是“洋玩意儿”,男女老少大多数就都信了。
这就是个宣传上的技术策略问题。
当然如果反映在互联网生态上,那就是“熊猫大”每个月都要封禁二十万个以上账号。
对国家、民族、历史、自身的厌恶、攻讦、愤恨,是二十年后大多数人无法想象的。
甚至可以这么说,二十年后的大多数体面中年人,根本不敢点开此时注册的门户网站账号,那里多得是他们青少年时代的“黑历史”。
没有参与过一线生产实践的群体,以后能一脸得意地在键盘上敲出“入关后自有大儒为我辩经”,不过是“投降派”的一种极端到另外一种“胜论”的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