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帐内所有人的意外,黄得功站起身道:&ldo;恕末将不能遵从总督大人得将令!&rdo;
第一百一十一章-兵部渎职
&ldo;你什么意思?!&rdo;常炎林没有想到这个时候黄得功居然不听将令,几乎大声喝道!
黄得功面色不改道:&ldo;末将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不能出兵。&rdo;
常炎林这时才想起徐子文那日说的话,不禁脸上露出一丝杀意:&ldo;你虽是皇上钦封的总兵,但现在本总督帐下听用,你敢抗命?!&rdo;
军中将令为大,军令中第一条便是不遵将令者杀!开国公这么说,意思就很明显,只要你黄得功不听令行事,我就将你押出辕门斩了!
帐中其他的将领心中满是担心,他们大多是勇士营的,上边两个一个是老上司,一个是现任上司。一旦争斗起来他们又听谁的呢?!但黄得功并没有在意常炎林话语中的威胁,仍旧道:&ldo;大人所言极是,末将是皇上钦封的总兵,本该听大人的差遣。但总督大人的将令虽大,可也没有皇命大。末将率师来大同前,皇上曾给予末将口谕。只要末将守城应战,不许末将主动杀敌。是以末将只好违了大人的将令!&rdo;
黄得功的一番话让所有人都惊讶了半天,没想到皇上居然给了他旨意。常炎林疑惑的向徐子文望了一眼,想询问下这是怎么回事?
徐子文也是心中纳闷,黄得功不是贪生怕死之人,用不着以皇命为借口。何况假传旨意是杀头的罪名,黄得功再傻也不会拿自己的命来开玩笑。可皇上为什么会给这样的口谕给黄得功呢?皇上在给他们的诏书中也没有提及此事,而偏偏单独给了黄得功一人!难道皇上是怕黄得功血气方刚,才刻意告诫他!
嗯,一定是这样。皇上见蒙古人势大,才特意强调让黄得功守住城池先。
徐子文既然想到这口谕是真有此事,便暗暗向常炎林摇摇头。常炎林心中明白,便呵呵一笑道:&ldo;既然黄老弟有圣上的旨意在身,那本督也不好多说了。只是现今用粮草诱敌乃一大良策,若能在此击败林丹汗,便可解决我大明数十年的北国边患。这样放林丹汗回去,委实可惜了!黄老弟,你说是不是?&rdo;
此话一出,帐内剑拔弩张的氛围即时缓和下来,大家都松了口气!
常炎林说的道理黄得功心里也明白,可有皇命在身由不得他自己作主!他躬身道:&ldo;总督大人的为国之心,末将明白。末将建议,总督大人何不发六百里加急上奏皇上,有了皇上的旨意,末将第一个接下差事。&rdo;
徐子文道:&ldo;嗯,这算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只希望蒙古人不要退得太快!&rdo;
常炎林问道:&ldo;那折子走兵部还是直接密折上奏?&rdo;
徐子文想了一下道:&ldo;以我之见,直接密奏的好!咱们把这里的事详细上奏给皇上,再者,兵士们抢了代王府的粮食,多少也要给皇上交代一声。不要让人先回奏说大同士兵毫无军纪,悍然骚扰地方。&rdo;
常炎林一锤定音道:&ldo;那好,这事就交给二弟了,只待皇上旨意一来,咱们就动手!&rdo;
帐内众将都轰然答应!
大明的驿站经过崇祯二年整顿后,已经从地方剥离出来,直接交由兵部管理。来往的奏折地方各级官员不得干预,驿站的用度也由户部统一发放。这样做虽然有些繁琐,但确保了大明的信息渠道畅通无阻。
是以大同的密折很快由驿站快马送往京师。
文华殿内,我正跟群工商议南方建粮仓的事情,刚将事情定下来,就有侍卫报大同有紧急奏折到。我心里咯噔一声,暗道大事不好!这个时候,若是林丹汗退兵,其他各处必早有捷报传来,现在却是大同自己送六百里加急过来,难道是常炎林他们支持不住了?!不可能吧!
虽然我心里焦急,但没有在大臣们面前表现出来。我故作镇定的宣道:&ldo;传上来!&rdo;
声音刚由值门侍卫传下去,就有一个太监气喘吁吁的跑进殿来,方正华马上下去将折子递了上来给我。
殿内安静得没有丁点声音,大臣们都紧张的望着我手上的这份奏折。
我摊开略微看了下,心里顿时松了口气。原来是要请旨诱敌林丹汗,我扬扬手里的奏折道:
&ldo;嗯,这是开国公跟定国公两人的联名奏折。他们不负朕望,已经守住了大同城,现在特来请旨进剿。各位臣工以为如何啊?&rdo;
这虽不是捷报,但也算件喜事。按例,大臣们少不了歌功颂德的,只是我不喜欢这一套,所以他们不敢出声,只是静静的等待我说下文。
首辅韩鑛出班道:&ldo;皇上遽然言及此事,臣等尚不知悉大同情况,不敢贸然进言。还请皇上宣示奏折,大臣们才好参详!&rdo;
&ldo;嗯!&rdo;我顺手将奏折给了方正华,方正华摊开奏折念了起来。
听着这份奏折,心里不禁多了份自得。还好我先给了黄得功一份口谕,不然只怕到手上的就是真正的捷报了。常炎林跟徐子文两人,一文一武,我是相信他们的实力,对付林丹汗应该不成问题。只是现在时机不对,这个林丹汗我还要好好留着。所以出战的奏议我自然是不会准的,让林丹汗安安份份的退回草原就是他们的功劳。
不少大臣一边听着常炎林他们的计划,一边点头。不曾想,接着却念出一件令大臣们变色的事情:开国公的人居然敢抢代王府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