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太阳不断烤晒,牛头山上1米多厚的冰雪坚硬如铁。那曲军分区参谋长王业明带着140名官兵顶着风雪,在牛头山上摆开战场。牛头山飚风攀雪,异常寒冷,官兵挥镐舞锹,挖雪开路。许多人的双手冻得粘在工具把上,拔不下来,挥工具,皮肉撕裂,钻心地痛。淌出的鲜血就像墨汁一样,凝固在工具上,官兵谁也不叫苦,只是忍痛苦战。午后,山上飚风骤起,30多名官兵被风刮到山下,但他们爬起来毫不犹豫地继续奋战。为了不被狂风吹倒,大家趴在冰雪上铲雪开道。体温融化冰雪,浸湿衣服,冻成硬梆梆的冰板,肚子凉得咕咕直叫,可谁也不愿歇息。经过60多个小时的艰苦奋战,牛头山终于打通,部队把灾粮和燃料及时送到了灾民手中。
4个多月的苦战,救灾官兵开辟出通往7个县、40个乡、340余个重灾村的4。2公里冰雪路,及时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全国各族人民支援的3000多吨紧急救灾物资送到灾民手中,解救出处于绝境的6。3万藏族同胞。
●文明之师美名扬
&ldo;不吃救灾粮,不用救灾柴,不睡灾民床……&rdo;在救灾中,官兵的光荣传统和模范行为,在藏族人民中留下了美好深刻的记忆。
由于救灾环境异常恶劣,3054名官兵被不同程度冻伤,但没有一人动用救灾衣被和救灾燃料;200多名官兵在运送救灾粮途中受阻后饥饿至晕,没有一人动用灾粮;420多名官兵夜宿雪窝、羊圈,无一人惊优灾民。
驻藏某汽车团营长张承善带十一连战士杨兵、郭辉林、李登山等送粮到聂荣县查当乡。在5300多米的查当山下,汽车陷入冰河,受困76小时。由于途中把携带的压缩干粮和罐头送给了灾民,他们忍饥挨饿,三天两夜没吃东西,但谁也不动用车上的方便面和糌粑。深夜,刚回来的这个汽车连24名官兵又接到运输任务,在买不到干粮的情况下,那曲地区救灾办领导不忍心让官兵饿着肚子上路,破例批了4箱压缩饼干和两箱水果罐头送给车队,官兵一见是灾粮,坚决不从,饿着肚子又开车上了路。
某团驾驶员赵丰文、杨柳军从安多县送物资到邦岩乡,车子陷入一个大雪坑,进退不能。赵丰文回去求援,留下守车的杨柳军,在近零下40度的严寒里,车上的柴禾、柴油他坚决不用。实在冻得不行了,他又到雪地里走走。渐渐地,他被冻晕过去,当救援车赶到时,车已完全被冰雪冻住。战友们迅速点燃汽油喷灯,喷烧车门,才将车门打开,冻僵的杨柳军被抬出,随同赶来的群众流着泪爬到车上取下柴禾,升起火堆,为杨柳军暖身,滴滴泪珠,滚落到这位英雄战士的身上。
2月12日,某团三营指导员牛章皮带着战士韩强、陈仓林等官兵驾着4台车往聂荣县色青乡20村送救灾物资,出县城10公里,开路车陷进冰河,车轮和冰冻在一起,开不出来。附近就是村庄,晚上,8名官兵悄悄来到群众的羊圈里过夜,谁也不去惊扰群众。第二天一早,群众发现,无不为官兵的行为感叹!
●同是雪灾两种结果
据西藏自治区和那曲地区雪史资料记载:公元1827年冬,那曲、安多、双湖、班戈、聂荣等地普降大雪3场,积雪60厘米,覆盖4o天,灾情比这次轻得多,但由于噶厦政府不管灾民死活,当时在藏琼玛地区游牧的261名牧民,除3人乘马逃外求援幸存,产余全部丧生。
去冬今春这次雪灾,持续3个多月,降雪69场,范围之广、面积之大、受灾人数之多、灾情之重,均为历史所罕见,却没有饿死、冻死一人。藏族群众无不动情地说,同是雪灾,但在两种社会制度面前,结果就完全不一样,这样的奇迹,只有共产党领导下才会出现。
今昔相比,感慨万端。一次次沉重的回忆,又浮现在眼前。聂荣县查当乡76岁的牧民拉姆谈起1936年经历的那场雪灾,难抑心中的痛苦。雪灾发生后,由于无人救援,乡亲们死的死,逃的逃,最后全村只剩下4人。这位经历了两种社会制度的老人还说,西藏和平解放后我经历的一次又一次雪灾,没有哪一次党、政府和解放军不全力救援,使大家有饭吃,有衣穿,不挨冻,生产有保障。许多群众还说:&ldo;灾情无情人有情,雪灾面前显真情,只有共产党、解放军才是我们的救命恩人!&rdo;
同是雪灾,两种社会制度表现出两种结果。朴实重情的藏族群众也表现出两种感情。
藏历年挂经蟠求平安,是藏族经历了几千年的传统习俗,经过这次雪灾的藏北群众,在今年藏历年间,却有数千人不挂经蟠挂上了国旗。为了购买国旗,许多群众跋涉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那曲地区及各县、乡的书店、百货公司的国旗,被抢购一空。机关、企事业单位存放的国旗,也被群众全部要走。许多没能买到国旗的群众,还买回红布,自制国旗,挂在了自家房顶上,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月2日,西藏军区参加救灾的先头部队撤离灾区,消息传出,3000多群众从聂荣、安多、双湖、当雄等县赶到那曲,为恩人送行。洁白的哈达挂满每一位官兵的脖子和车头。部队就要离去了,许多人泣不成声,紧紧拉住官兵的手不愿松开。车队缓缓开动,群众潮水般地随着汽车跑动。2月27日,聂荣县的送别仪式,更让人难忘。正在过藏历年的群众得知打通藏琼玛地区的功臣们就要回撤的消息。县里干部群众倾城出动,扶老携幼为官兵送行。群众们捧着酥油茶,敬献官兵。许多人紧紧拉住官兵的手,硬不让走,县里的干部反复做工作,一个多小时后,部队才走出县城。部队离去后,近千名群众跑到县里,要求为救灾官兵请功,许多人要给部队发慰问信,又苦于不知道部队的地址,县里救灾办专门抽人帮忙,满足群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