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多雄拉山的冰封雪锁,使墨脱每年有四分之三的时间与世隔绝,成为高原上的&ldo;一叶孤舟&rdo;。于是,官兵们的生活中,也出现了许多奇闻趣事:开山时节,有的战士一次收信竟达100多封,虽然&ldo;水过三秋&rdo;,也乐于&ldo;精神会餐&rdo;。发生重病急病,便来个&ldo;空中会诊&rdo;,这边用无线电将病情传去,那边用无线电把诊断传回。相爱多年的女朋友,收不到远方的情书,误认为是变心,当兵哥突然出现时,她已成为人妻了。从四川富顺入伍的张世西,是家中的老么,由于大雪封山,家里长时间收不到他的来信,父母亲急了,只好给西藏部队发&ldo;寻人启事&rdo;,打听儿子的下落。中尉参谋岑向中,从成都陆军学院毕业后分进墨脱,他的女友刘姗,是四川理县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陆地上不能通信,就用电报传递感情。5年后,当他们幸福结合时,300封电报做红娘一时被传为佳话。封闭的世界,艰苦的环境,并没有磨灭墨脱官兵的意志,反而激发了他们保卫和建设好这块神秘土地的责任感。
每年新兵入伍,部队党委都要进行一次光荣传统的教育。讲墨脱的美丽富饶,忆&ldo;老墨脱&rdo;艰苦奋斗,献身孤岛的业绩,思党和人民的重托。新战士第一次打着背包进墨脱,有的累得哭了,有的不想走了,带队的同志总是耐心诱导,让他们想想红军是怎么走过来的,这地方虽然苦,党和人民为什么叫我们来守卫?到了驻地,他们还带领新战士瞻仰烈士陵园。那一座座坟茔,都有一个悲壮的故事。有的是作战捐躯的,有的是执勤遇难的,有的是修路献身的。为了祖国,为了墨脱,他们默默地躺在这里,没有鲜花,没有金钱,甚至连个姓名也没有留下。新战士思绪万千,决心像先辈那样,青春献孤岛,热血写春秋。
指战员们以高昂的斗志,无私无畏的精神献身于国防事业。他们守卫的170多公里的边防线,处处都有警惕的眼睛。不管狂风暴雨,还是冰天雪地,日夜坚持站岗巡逻、执勤,饿了啃口干粮,渴了喝口雪水。一次,三连官兵奉命到海拨4700米的某山口巡逻,战士姚林在前头为全连开路。一条10米宽的河上横着独木桥,姚林第一个过桥。当他双脚踏上桥木,慢慢向前挪动时,突然,一个大浪袭来,姚林栽进了急流,战士们抓住的只是那个绿色的背包。背包里,存放着他的一本日记,扉页上写着毛主席的一段话:&ldo;人,总是要死的,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rdo;这年,姚林才18岁,随着江水永去了。在烈士陵园里,战友们含泪掩埋了他的背包和一张娃娃脸的照片。又一次巡逻,副教导员张继品走在前头,用砍刀砍掉茂密的灌木和草丛,为部队开路。突然,嗡嗡声四起,一窝拇指粗的毒蜂窜了出来,张继品见状,指挥战士们就地卧倒,用雨衣罩住身体,而他自己却被毒蜂包围着。他用砍刀驱赶,怎么也驱赶不开,毒蜂在他身上乱戳,张继品痛得在地上打滚,直到休克。待毒蜂散去,战士们从他身上拔出74根蜂针,用绑带做成担架抬回住地,治疗了20天,他肿得发亮的身体才恢复健康。
&ldo;仗剑守边关,身死报国殇&rdo;。墨脱官兵把个人利益置之度外,对祖国一往情深,矢志不渝。许多干部与妻子长年分居,没有怨言。老战士家庭有各种困难,仍安心服役。入伍10年的志愿兵李志成,好不容易成了个家。就在他告别新婚妻子返回部队后,连绵的大雪将墨脱封锁了。而这时,他妻子却患重病住了医院。在医院里,妻子挣扎着给李志成写了17封信,倾吐她对丈夫的思念,直到死也没收到一个字的回音。第二年7月开山后,李志成收着妻子信,焦急万分。他请假匆匆返回家里时,见到妻子的坟上已芳草青青了。李志成强咽泪水,在妻子墓前深深三鞠躬,带着无限的悲痛返回部队。他没有躺倒,工作反而更加起劲。巡逻,他当尖兵;施工,他作骨干。年底他荣立了三等功,还被评为&ldo;优秀战士&rdo;。
部队长李中明,入伍以来,在墨脱干了16年,他熟悉那里的山山水水,上百次带领部队到哨卡执勤,到边境巡逻,是个&ldo;墨脱通&rdo;。去年5月,他的妻子杜红君带着6岁的儿子从四川老家风尘仆仆来到林芝军分区(墨脱军人家属来队,都在军分区家属区团聚)。那时,李中明正白天黑夜带领战士搞训练,脱不开身。分区司令员王克忠作了特别决定,让杜红君母子搭直升飞机进墨脱。杜红君住了3个月,返回时没有直升飞机,李中明便带着妻子儿子徒步走出墨脱。妻子边走边哭:&ldo;墨脱这么苦,你跟我们回家吧!&rdo;,李中明安慰说:&ldo;对不起!让你吃苦了。军人的价值在于奉献,墨脱再苦也是祖国的土地,以后会好起来的。&rdo;他刚把妻儿送走,又马上返回部队,投入了紧张的军事训练。这年国庆节,李中明作为优秀边防军人代表,到北京参加了国庆观礼。
教导员陈顺平,是戴着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军功章进墨脱的。从云南前线到墨脱边防,他一如既往,不失军人本色。前年8月,陈顺平家的房子在一场洪水中被冲倒,父母遭洪水卷走,被人救起。当地民政部门给他发电报&ldo;火速回家&rdo;。可是,部队国防施工正处在节骨眼上。在救小家和建大家的问题上,陈顺平选择了后者,他给妻子向常萍发了急电:&ldo;我不能回家,请到老家接父母进城&rdo;,等施工任务基本结束,他才走出墨脱向父母&ldo;请罪&rdo;。陈顺平被挂上了边陲优秀儿子铜质奖章。今年夏天,他又受中央军委首长邀请,赴北戴河疗养,成为人民尊敬的英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