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军。日本驻中国的陆军,在一定程度上还有驻在那里的海军,均持后一种观点,因为他们从出卖许可证和通行证给中国人和外国人而拥有既得利益,也因为日本军队549及其随军的文职人员通过经济上的垄断而获得了利益。
日本政界和军界领袖大多在内心里已逐渐认识到,只有蒋介石将军本人,才是值得与之媾和的人,因为,即使签订一个仅能满足日本最低要求的和约,也只有他具备足够的力量可使中国人接受。所以,尽管日本人对于使重庆政权垮台和由日本扶持成立一个新的&ldo;国民政府&rdo;
议论纷纷,但是迄今还迟迟没有采取过这样的步骤。他们在华北和华中建立的地方政权,起用了一些资格虽老然而庸庸碌碌的食客,倘若同重庆的问题解决了,这些人是很容易被一脚踢开的。
汪精卫及其党羽的变节,是国民党队伍的第一次分裂。他们被接到了上海,并在日本的武力保护下安置在那里。1939年8月,他们召开了所谓的&ldo;国民党第六次代表大会&rdo;,并自命为&ldo;正统国民党&rso;。他们的和平宣传特别着重争取住在上海租界内以及住在香港和南洋的金融界和商界有影响的华人。倘若他们此举成功,他们的行动将朝着实现日本的希望迈进一大步,但是他们取得的进展是有限的。
欧洲的全面战事爆发,对中国有不利之处。中国政府本来希望日本将会卷入,但是日本却没有卷入。英法两国自此以后发现难以象先前那样继续在道义上和物质上对中国进行援助,而美国的主要注意力则将比以往更加集中在欧洲的事务上。德苏协定的缔结也在重庆造成了一些不安,这种不安情绪更因德苏爪分波兰而加剧了。
倘若苏联同日本达成协议,中国会遭到象波兰那样的命运吗?或者,苏联是否要国民党向中国共产党让步,才肯继续支持和援助中国呢?日本人以及投靠他们的中国人大肆散布谣言说,苏联正打算采取这种或那种行动。但是事实上在这个关头,苏联并没有采取这些行动。1939年秋季,莫斯科和重庆都否认了俄国在新疆和内蒙方面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的报道。此外,俄国人还根据中苏贸易协定,增加了对中国的信用贷款。1940年1月18550日,斯大林在答谢蒋介石祝贺他的六十寿辰时,希望中国能战胜&ldo;一切敌人&rdo;,这句话虽然有些含糊,可是东京方面听了很不受用。
俄华贸易主要沿着通过新疆的漫长道路进行,因此在数量上必然是有限的,但是,苏联的友好保证,是对重庆的一种鼓励,同时又使日本人和汪精卫正在制造的谰言不攻自破。俄国驻在重庆的军人暗示,尽管有诺门坎的停战协定,苏联与日本仍可能因为两国之间存在很多有争论的问题而重启战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以及其他一些原因,日本向重庆提出的和议,在1939年间没有产生明显的结果。
因此,日本政府乃乞灵于这样的计划,即以汪精卫为首,成立一个分庭抗礼的中国&ldo;国民政府&rdo;。1939年6月, 汪精卫赴东京,平沼内阁保证给予支持。但在平沼下台以前,这件事没有明确的着落。1939年9月13日,阿部内阁发表了一个国策声明,其中特别谈到,&ldo;有鉴于蒋介石政权的势力日见衰微,考虑到中国新的中央政府不久即将成立,本政府将积极帮助这个新政权成立,并将进一步努力,通过适当的和及时的措施,使中国事件得以完全解决&rdo;。
但是,不久就变得很明显,在成立拟议中的新政权方面,存在严重的困难。首先,华北的日本军事当局反对在日本的保护下成立一个新的中央政权的主张,同时也反对汪精卫本人。它希望把日本的控制范围限制在以黄河为界的一片地区,并使这片地区脱离中国其余的地区而独立。汪是广东人,在北方华人中没有重要的追随者,而北京的日本当局则一直在努力说服从前的吴佩孚大帅东551山再起,来领导&ldo;临时政府&rdo;。吴是一个武夫,他的名望一度很有号召力,但是他始终拒绝替日本人当傀儡。他在1940年2月去世,日本人想利用他的希望落了空,同时也可能由于这个缘故,华北的日本当局无可奈何地默认了汪政权。
而且,还有一个比华北日军当局的&ldo;地方主义&rdo;甚至更大的困难。这是由于日本政府与汪精卫&ldo;国民政府&rdo;
之间将要商定的媾和条件的性质而产生的。这些媾和条件实际上是要作为引蒋介石上钩的诱饵。东京方面希望这位大元帅能设法接受这些条件,如果他仍然顽固不化,那末他的追随者中就将有许多人转变立场,使他势单力薄。东京政府的支那事务局局长柳川将军明白地表示了这一意图。1940年2月,他告诉日本国会说,一旦重庆政府或是要求议和,或是同意并入(汪的)新政权,或是愿意同新政权合作,日本同中国之间的和平就来临了。
但是,日本政府如果想要得到其中的任何一个结果, 媾和的条件就必须有所节制。日本政府尤其需要认认真真地履行近卫亲王在1938年许下的诺言,中日经济合作将在平等基础上进行。这意味着,日本军队将不得不放弃它对中国的经济资源、工业和交通实行垄断管制的政策。阿部大将本人似乎是理解这一点的。在当临时首相之前,他曾经声称,日本的错误在于要求中国对它效忠,而不是要求中国进行&ldo;真诚的合作&rdo;;他还把西方国家对待中国的&ldo;诡计多端的慷慨大方&rdo;,同日本对待中国的&ldo;度量狭窄、吝啬小气&rdo;作了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