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庞大的军事机构和巨大的军火工业相结合,这在美国是一种新的情况……我们承认这种发展的急切需要。但是我们决不能忽视其严重含义……在政府的各种会议上,我们一定要警惕军事-工业集团有意无意地要取得不恰当的势力。大权旁落形成祸害的可能性,现在存在,时刻都将存在。&rdo;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发出的嘟‐‐嘟‐‐声极大地刺击了美国人脆弱的自尊和敏感的神经。这是一个月后苏联发射的第二颗卫星,它甚至将一只狗带上了天空。美国人大呼要研制自己的卫星。于是,太空竞赛的序幕拉开了。
这是一篇非同寻常的演说,但是赞成美苏之间进行军备竞赛的各种势力实在过分强大。苏美两国尽管有许多不同之处,实质上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到了1966年,美国军事-工业集团的规模,及其对国会拨款的依赖程度,都令人大吃一惊。在那一年,波音飞机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向政府出售全部产品的65%,雷锡昂飞机公司出售70%,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出售81%,共和飞机公司则是100%。六年后,加尔布雷思在《新工业国》一书中告诫读者说,只举一个例子,如某一公司能够制作某种新一代的战斗机,它便处于一种可以左右这种飞机的设计和装备的十分有利的地位。进而对于这种飞机适宜担任何种任务,需要制作多少,如何部署,而且,不言而喻,这飞机应该用来对付哪一种敌人,该公司都可以有一定的发言权。&rdo;
※※※
1960年的总统选举,形成一场典型的二人决斗。两个候选人都属于摇滚舞音乐的一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都是年轻的海军军官,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几个月内进入政界,而且都不过四十多岁,精力旺盛。理查德&iddot;尼克松从一开始,还在1960年的1月时,就认为即将到来的这场竞选将是美国大选史中最为势均力敌的。结果也确是如此;不过,当时关于这次选举所作种种预言,后来证明正确的,几乎也就只此而已。
当时的美国已不是1952年德怀特&iddot;艾森豪威尔和艾德莱&iddot;史蒂文森到处发表竞选演说时的美国,更不同于在那之前两年进入朝鲜战争时的美国。到1960年,向新开发的郊区移居的活动正处高潮。国家较前更为富足。新的人口普查表明,华盛顿已成为第一个黑人占多数的美国城市‐‐由1950年35%变成了54%。到1960年,4000万个美国家庭,也就是全部美国家庭的88%,至少拥有一架电视机。充分意识到亿万电视观众的存在,两位候选人都设法要取得他们的欢心。后来,大都认为,得到显像管的帮助最大的是肯尼迪。马歇尔&iddot;麦克卢汉以为他了解个中缘由,他说,肯尼迪的形象颇似一个西部打斗片中&ldo;沉默寡言的年轻警长&rdo;,而尼克松却像一个&ldo;铁路公司的律师,专门签署不利于小城市居民的占地契约&rdo;。麦克卢汉没有注意到,美国人愈是富足,他们便越趋于保守;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在向铁路投资,因而是站在律师一边,而不是站在警长一边的。
两个候选人各有自己的一套战略计划。肯尼迪求助于青年人,求助于蓝领阶层的选票和罗斯福在30年代拉到民主党方面来的自由派选民。肯尼迪的两大重要基地是民主党人占优势的南部‐‐掌握这个地区是他的竞选伙伴的任务‐‐和工业集中的东北部。他的竞选活动主要是集中在九个大州:马萨诸塞、加利福尼亚、纽约、得克萨斯、新泽西、伊利诺伊、俄亥俄、密执安和宾夕法尼亚。如果在这几州能够获胜,那他就将获得当选必需的269张选举人票中的237张。他采用的手段包括对700万未登记的选民进行集体登记‐‐新登记的选民,十人中就有七人是民主党人‐‐由名牌大学智囊团中施莱辛格、加尔布雷思等人宣传他们的观点,并依赖以劳伦斯&iddot;奥布赖恩和肯尼迪&iddot;奥唐内为首的马萨诸塞州的青年爱尔兰裔美国人的出色战术。
肯尼迪原有的有利条件有:有组织的劳工的支持、他父亲的巨大财富、他的普利策奖、对他友好的报界、他个人的魅力‐‐当时记者们已开始称之为肯尼迪&ldo;风格&rdo;;以及他身为多数党成员的身份。
他的不利条件是:他父亲在20年前曾支持绥靖政策至今人们记忆犹新,他年纪太轻‐‐尼克松已47岁而他却仅只43岁,经验不足;还有从1928年艾尔&iddot;史密斯被提名以来,一般人都认为,罗马天主教徒不能当选总统。
肯尼迪决意全力以赴,尽力而为,坚持到底。尼克松却采取了不同的方针。他认为一项政治竞选运动有其高潮和低潮时期,忽略了这一点就会令人生厌,因而失去选民支持。据他看来,中心目标是在选举日使竞选运动&ldo;达到顶点&rdo;‐‐进到高潮。和肯尼迪一样,尼克松也计划集中力量于关键性各州,对他来说是七个州‐‐纽约、加利福尼亚、密执安、得克萨斯、宾夕法尼亚、俄亥俄和伊利诺伊。他也曾保证要到所有其他43个州去竞选,后来显然后悔做出这种表示。他没有智囊团,尼克松现在一如既往,仍是一个孤家寡人,乐于自行其是,沉于内省。当时肯尼迪大肆宣扬的主题是,美国的威望正江河日下,美国人必须努力争先;而这位共和党候选人却鼓吹自由企业的好处、个人的责任感、顽固的反共精神以及艾森豪威尔时期的繁荣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