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听说自己同父母一切平等,就认为家庭里的种种决定都应当付诸表决。这就叫做&ldo;民主式的生活&rdo;。往往却意味着混乱的生活。戴维&iddot;里斯曼在《代达鲁斯》月刊上提到这给一个陌生人的印象时说:&ldo;象在穷苦农民家里,人和山羊,鸡和其他家畜同处一样,这里的客人可能受到儿童骚扰,因为儿童被当作心爱的玩物,有客人来也不由看管的人带开。&rdo;
《代达鲁斯》季刊另一位哈佛大学撰稿人亨利&iddot;默里,指出一项意外的后果。他说,大多数十几岁的青少年集团都是&ldo;由一种反权威、反父亲的默契连系起来的。&rdo;只有强硬的人,才能在家里受到尊敬。社会似乎也在阴谋反对作父亲的人。触犯他最厉害的事物之一是电视。电视节目里的父亲都是些可怜虫。&ldo;给爸爸让个地方&rdo;中说话没有人听的爸爸,仅仅因为他妻子讲话的声音比他大,只得听她摆布。&ldo;单身汉爸爸&rdo;中的本特利舅舅,受到他外甥女和仆人的有意的羞辱。还有挖苦地称作&ldo;爸爸最明白&rdo;的一组节目中,一反传统的主角安德森先生,对他的孩子们种种奇特恶作剧的反应永远是这样一句话:&ldo;咱们躲着,看看结果会怎样。&rdo;
广告商小心翼冀,生怕得罪青年;全国十几岁的青少年每年要花费二百五十亿美元。带有讽刺意味的是,学生斗士竟然如此强烈地反对实利主义;他们自己就是历史上占有意识最强的一代。里斯曼在《孤独的人群》中写道,在美国,&ldo;儿童开始被当作消费者来对待的年龄越来越小了,&rdo;又说&ldo;中产阶级的儿童在四五岁时就有了固定的零用钱,&rdo;并且这零用钱&ldo;是打算要用掉的,而在早一些的年代里,零用钱是作为鼓励节俭的。&rdo;
讨好十几岁青少年的广告商把他们叫做&ldo;现时的一代&rdo;、&ldo;新人&rdo;、&ldo;百事可乐的一代&rdo;以及&ldo;随意去哪里、随意干什么的一代&rdo;。约翰&iddot;布鲁克斯指出,他们是约翰逊繁荣时代最明显的受益者:&ldo;美国青少年,象其他人一样日益有钱了,只是更引人注目一些。国民财富的日益增长加上已成为民族习惯的对青年纵容,使他们手中的钱的数目空前增大了。&rdo;但使他们能偿付一切开销可并不容易。1964年,哈佛大学不能算是贫穷的1939届毕业班报告说,他们之中百分之七十八感到供给子女钱花成了他们做父母的人的主要问题。其中只有百分之六的人说,给他们的子女灌输道德价值观念也同样是件难事。这些子女可并不都是那么有道德。一个男青年只要花十二元五角钱就可以给一个女青年买一只&ldo;关系稳定&rdo;的指环,看起来完全象一只结婚戒指一样;至少决没有一个汽车旅店的经理能辨别出来。如果第二天他们自觉有罪,他们可以到某处专为青少年设立的教堂去祈祷赦罪。俄勒冈州波特兰的伊曼纽尔医院甚至附设了一个十几岁青少年住院部。弗兰克&iddot;泰勒在《星期六晚邮报》周刊上发表的一篇《怎样在医院里玩乐》的文章描写了这种住院部的情况。其中的病人享受着&ldo;无限制的小吃、爵士乐即席演奏联欢会,以及病人轮椅赛跑。&rdo;古板的营养专家远远地躲在一边,听凭十几岁的青少年&ldo;每天午饭和晚饭顿顿都吃面包夹小红肠和汉堡包。&rdo;
给青年的读物包括一个叫威廉&iddot;门宁格写的《怎样做一个成功的青少年》。书中&ldo;怎样同父母一起生活&rdo;的一章里叙述了对付企图发号施令的父母的技巧:&ldo;维持家庭和睦和保证合作的最好的办法之一,是定期举行家庭会议讨论重大事情。&rdo;给青年出主意的也不乏其他来源。《芝加哥每日新闻》辟了一个青少年闲话专栏《优秀的青少年》;《妇女家庭杂志》上设有《青年写照》专版。供青少年阅读的廉价期刊包括《不为人知的青少年爱情故事》、《青少年时代》、《好莱坞的青少年》、《十六岁杂志》、《青少年世界》、《青少年大军》、《现代青少年》、《青少年电影》等。他们阅读的杂志则有《天真姑娘》、《向姑娘们召唤》和《十七岁》,后者在1961年庆祝创刊十七年,在一篇耸人听闻的社论《这是我们的生日》中写道,&ldo;《十七岁》已经十七岁了……大家不都是吗?&rdo;
&ldo;我曾是一个少年佛兰肯斯坦&rdo;是为青少年摄制的较为令人难忘的影片之一。《青少年》杂志的编者查尔斯&iddot;劳弗说,&ldo;音乐市场有史以来首次完全由青少年所左右。&rdo;他们是历来最爱好音乐的一代,他们的鉴赏力,有时是非常高的;摇曳音乐的一代简直没有可能越出披头士乐队、琼&iddot;贝兹、鲍勃&iddot;迪伦和四十四岁的bb金。后者是被他的同代人不屑一顾达二十一年之久以后,由六十年代的青少年发现的。不幸的是青少年另有一些崇拜对象在艺术上是属于安迪&iddot;沃霍尔的布利洛假发和坎贝尔牌汤罐头式音乐一流的,其中也有淫秽的普雷斯利。普雷斯利的嗓音和外表至少还是独具一格的。而大多数摇滚音乐明星却并非如此。在很大的程度上,他们是一模一样的‐‐矮个子青年,眼着要发胖;这些人靠艰苦的饮食控制、鼻子整容手术、无形眼镜,精美的发型装扮起来供公众消遣。而他们其实并不会唱。大多数歌喉甚至在剧院后座都听不到。他们的声音是在同声室里加以放大,制成录音带然后拼拼凑凑去掉走调的音。他们出现在听众面前时,只是装作唱歌的样子,而由扩音器播放唱片。他们扭着屁股,弹指劈啪作响,脸部做出一副愁眉不展的表情,却去糟蹋一些好歌,如《我曾经默默地爱过你、爱过你、爱过你》,或《是的!雨水主要留在平原上》。贾尼丝&iddot;乔普林在她因饮用威士忌和毒品伤身致死之前不久曾说,&ldo;我对于青少年的意义,是使他们可以不失童心,却仍能赢得胜利。&rdo;披头士乐队中的约翰&iddot;伦农说,&ldo;我们现在比耶稣还吃香。&rdo;他们的听众也许会对这类话感到厌恶。他们毕竟已经习惯了毫无意义的词句‐‐一个作者在《喇蛄》杂志上写道,&ldo;要学会忘却,&rdo;这是对该颓废派青少年杂志的读者讲的比较明智的一句话。珀杜对二千个青少年进行了民意测验,问他们什么是美国青少年面临的最严重的向题。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说是粉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