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居然还有这种事?”
胡楚元显得很诧异,道:“不至于吧,你离去之后,我是特意让人知会吴学政,向他推荐你的学才啊?”
“这……这,康某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或许康某仗才狂妄,轻言怠慢了吴大人!”
康有为也很惊讶,本来就是随口编的一个谎话,遮掩自己落地的事实,更不敢和胡楚元较真的说下去。
他不说,那就不说。
他落地的事情本来就是胡楚元故意安排的,倒是梁启超被吴维藩给找到了,说是确实有奇才,虽然才16岁,但已经中了举人。
如今的梁启超被吴维藩推荐到江南国学院,师从俞樾和钮玉庚。
这两位,一位是真正的国学泰斗,学富五车,博览天下文章,另一位是学贯中西的大家,八年苦修,三度跟着胡楚元环游欧美,所学所见,都远非康有为这个半瓶子的人可以比的。
康有为匆忙转了个话题,道:“大人高升,康某家财简陋,只有书法还可以一用,就写了一幅对联聊表庆贺之情。”
说着这话,他就送上一幅装裱的非常精美的对联,字写得也很大气,有所突破。
经过这些年的磨练,胡楚元的字虽然还不能登大雅之堂,眼力却是非常厉害,一看就知道康有为的书法还是很有功底的。
他喜欢这些东西,也不因人而异,稍加点评和赞赏两句就收了下来。
得了他的赞赏,康有为是更加高兴,随即又送上一本自己撰写的《汉唐实务考》,基本是康有为自己引经据典,用汉唐两朝的旧事来证明实务派是治国正统之学,自古以来,圣贤明帝多以实务治国。
胡楚元将这本《汉唐实务学》拿过来翻了一下,感觉这本为实务派摇旗呐喊的书倒是有点新意。
他就将书搁下,和康有为道:“这本书不错,你等下将书拿到商务印书局,我会派人出钱刊印几千册。”
康有为微微有些失望,他这本书是为了讨好胡楚元,为了获得胡楚元这个一品大员的赏识,熬了一个月的通宵才抢在别人之前写出来的。
据他所知,最近想要写这种书的人特别多。
他原先指望,怎么也得拿到半官方的江南印书局刊印几万册,每个官员都发一份,也让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和才气。
见他神色尴尬,胡楚元问道:“怎么,不满意?”
“何敢,何敢?”
康有为匆忙否认,却又道:“大人,此乃扶正之事,宜当大办,若康某之才不堪大人入目,也可另请大学之士置办,必当速办,重办啊。自古之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若行大事,必当先正其名。”
胡楚元稍加思量,道:“你说的有道理,可这个事……其实,江南国学馆和京师国学馆都在艹办这样的事,只是你也知道,俞樾这些人都是成名已久的经学大师,恭亲王和醇亲王也特别重视,潘军机领衔旨办,大家就格外慎重,生怕有一点半点的疏漏,办起来总是要慢一点。我从京师回来的时候,途中和李中堂也谈过了,书目成稿后,以江南印书局和总理衙门同文印书局的名义一起刊印。”
说到这里,他便又和康有为抱歉道:“不管怎么说,俞先生是我两个弟弟的恩师,我堂兄家的几个孩子如今也挂名师从于他……这个面子,我总是要给的,希望康先生别介意。”
这根本就是无影的事,分明是康有为给了他一个新的启发,可他想要诓骗康有为,那还不是和忽悠孩子一样容易。
康有为也不疑有假,心里就是咯噔一声,落地之后,他就打算到胡楚元身边做个幕僚,暗中寻觅新的机会。绞尽脑汁才想这个事,想做为一个敲门砖让胡楚元真正意识到他的才干,名正言顺的邀请他入幕。
一时之间,康有为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胡楚元却道:“康先生,你不妨再去广州。皇上亲政,重设恩科,各地在今年还有一次乡试,据我所知,广东学政也会换一个人,你不妨再回广州应试。虽然还不知道学政是谁,但我会亲自给他写封信。”
康有为一时犹豫,想了想,还是决定去京师碰碰运气。
他便道:“此次啊,我想进京赶考,参加京师的顺天府乡试。”
胡楚元哦了一声,道:“那也可以,问题是京师那个地方鱼龙混杂,各种人物都有,势力纠葛,我就轻易不敢给你推荐。这样吧,你去京师国学馆找军机章京王懿荣王大人,就说我是请你去的,住在国学馆,曰常也可和其他的士子官员们来往,到时候,我再让王懿荣替你引荐几个志同道合的人。”
康有为大喜过望,连忙称谢。
这时候,陈善元匆匆走进来,和胡楚元小声禀告道:“大人,山东有人来了?”
“谁?”
胡楚元问了一声。
陈善元道:“山东巡抚张之洞张大人,军机处下令让他理办青岛工界,他特意来上海租界观摩,顺道来拜访您,还带了一些青铜器做为贺礼,属下看了一眼,感觉还挺贵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