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碧波道:&ldo;你这话很有理。难道这人的下落,就一点探听的法子都没有吗?&rdo;杨杏园笑道:&ldo;怎么没有?现在让我来当一回福尔摩斯试试看,也许可以查出来。你愿意当我的华生吗?&rdo;吴碧波道:&ldo;我可以跟着你去查。我看你是怎样的查法?&rdo;
杨杏园道:&ldo;你今日且先回去,明天十二点钟,你可以在张君的寄宿舍里等我。我先到他房间里检查一下。他屋子里的东西,想必你们已经翻过了一次,希望你们不要再翻,让我到了再说。&rdo;吴碧波笑道:&ldo;说做福尔摩斯,你就真摆出大侦探的架子来了。&rdo;杨杏园道:&ldo;你别管,姑妄试之。&rdo;吴碧波点一点头,笑着去了。
这天杨杏园打一个电话,给史科莲,将张敏生失踪的事略说了一说,问张敏生有几天没来了。据史科莲说,照日子算,在张敏生失踪的前三日,就不见他的面了。
杨杏园记着了,到了次日,正是星期,按着时间,便到张敏生的寄宿舍来,吴碧波果然在这里等候。杨杏园将张敏生的箱子书桌,都检查了一次,没有什么奇异的地方。后来在抽屉里寻到了一个袖珍日记本子,杨杏园连忙抢在手里,对吴碧波一扬,笑道:&ldo;哈哈!线索在这里了。&rdo;可是一翻呢,记到他失踪的前三天为止,以后就没有。空欢喜一场,一点影子没有。杨杏园将日记本交给吴碧波道:&ldo;这里面,大概有不少的情支在内,我不便看,你给他保存起来罢。&rdo;再在抽屉里一翻,都是些不相干的稿纸抄本之类,抽屉角上,倒有几张名片,和一个邮票本子,一个上海朋友的通信地点,大概是夹在日记本子里面,一块儿落了出来的。杨杏园全拿在手上看了一看。吴碧波道:&ldo;怎么样?你以为这个通信地点的字条,是个关键吗?&rdo;杨杏园道:&ldo;这个也许是关键之一,不过不能说定。只是这里几张名片,都是崭新的,并且全夹在日记本子里,一定是新得来的。你看看这名片上的人名字,有熟的没有?&rdo;
吴碧波接过来一看,共是四张名片,有两张认得,两张不认得。说道:&ldo;这里面两个是他的同乡,一定不知道他的去处,若是知道,他早已说出来了。这两张一个姓贺的,一个姓袁的,我却不认识,也许是他的生朋友。&rdo;杨杏园道:&ldo;在泰出走前几日,和生朋友往来,这是值得注意的。我们向这生朋友去打听打听,也许有些线索。&rdo;一面说着,一面检查零碎东西。抬头一看,帽架上悬着一顶呢帽,远看去帽匝的围带上,夹了一张小红纸条儿。连忙去取下来一看,却是一张电车票,那电车票上记的站名,在百花深处一站,红铅笔画了一条线,是表示在那里上车的。杨杏园道:&ldo;你们这儿到西北城,路很远啦,他到那儿去作什么?&rdo;吴碧波道:&ldo;这电车票也不知道是哪一个月的,有什么关系?&rdo;杨杏园道:&ldo;要是很久的,不会还插在帽子上。就是插在帽上,露出来的半截,和这藏在帽带里的半截,应该是两种颜色。现在看那颜色,却是一样,一定没有好久的日子啦。我们再查一查他的日记,在十天半月之内,提到上了西北城会朋友没有?&rdo;吴碧波听说,当真查了一查,在一个礼拜之前,倒有一笔,提到了那个姓贺的。至于姓袁的这张名片,和百花深处那张电车票,却一点没有交代。杨杏园笑道:&ldo;碧波,我对这事渐有线索了。我猜这张电车票和这张名片,就是他失踪的前一两日得到的。这个姓袁的,我仿佛听说他是一个技击家。这位张君去找他,难保不是请他作黄衫客古押衙哩。&rdo;吴碧波一拍手道:&ldo;对了,准是这样。我现在想起来了,这袁经武是个有名的技击家,他在西北城住家,他家必有电话。我们查一查电话簿,百花深处一带,有没有姓袁的,若有,这电车票就是访他而得的。&rdo;杨杏园笑道:&ldo;你这个提议不错,真是我的华生了。&rdo;连忙叫听差,拿了电话簿来。一查,果然袁经武家有电话,号码下注的地点,离百花深处不远。两个人偶然学做侦探,所要的线索,居然迎刃而解,真是大喜若狂,连忙就到袁经武家来拜会,由吴碧波委婉的说出来意。袁经武道:&ldo;不错,他是到舍下来了一次。昨天听到家父说,他已跟着清水师父出家了。这两天以来,家父还只是叹息呢。&rdo;于是便把清水和尚住的庙址告诉他们,请他们自己去寻访。
他两人也叹息一番,道扰而出。吴碧波道:&ldo;趁着今天礼拜,我索性到庙里去找他。
你一个人回去罢。&rdo;杨杏园道:&ldo;这位张君忽然出家,我又是怜惜,又是钦佩,我也跟着你去看看。&rdo;吴碧波道:&ldo;那就好极了。我们都没吃午饭,先在小馆子里,吃一点东西再去罢。&rdo;于是二人在路旁一家小教门馆子里吃了午饭,约摸耽搁了一小时的工夫。出得店门,只见半天里飘飘荡荡,下起雪来。这雪片又大又密,半空中白漾漆的,由马路这边看马路那边,竟模糊不清。吴碧波道:&ldo;好大的雪,回去罢。&rdo;杨杏园道:&ldo;要什么紧,下在身上,一拍就落了。这时去访人,是冒雪,回家去,也是冒雪。我们正在兴头上,不要扫兴而返。&rdo;吴碧波道:&ldo;好,既然如此,我们就去罢。&rdo;两个人冒着大雪,坐着人力车,就向袁经武指的那个地方来。
到了那里,原来是靠城墙脚下,半边人家的冷街市。这时,经过一场大雪,地下已是一片白色。一带矮屋,面着城墙,都闭上了大门。雪地里,除了杈杈桠桠,三四棵无叶枯树而外,没有见一个人影。杨杏园道:&ldo;好荒僻的地方,这个地方,倒是宜于建设庙宇。&rdo;于是两个人跳下车来,在雪地里走着,挨着人家,一家一家找去。不多远,有两棵老树,立在雪里,树底下,有两堵红墙,被这高树一比,越发见小。墙上爬着扒壁虎的枯藤,零零碎碎,撒上一些雪,风吹着,沙沙地响。红墙中间,有两扇红门,也是紧闭着。门上横着一块匾,乃是宝树寺三字。吴碧波道:
&ldo;就是这里了,让我上前敲门。&rdo;敲了好久,才有人出来开门。吴碧波一看,是个五十多岁的瘦黑和尚。穿着一件黑布棉袖,又是满脸的落腮短胡子,他身上也扑了几点白雪,他将手扑着,不在意的问道:&ldo;我们这里是庙,二位走错了吧?&rdo;杨杏园便抢着说道:&ldo;知道是庙,因为这雪下得太大,车夫望不见走路,想在贵刹暂避避,讨一口热水给车夫喝。&rdo;那和尚道:&ldo;热水倒是现成,就都请进来罢。&rdo;吴碧波会意,和杨杏园闯进佛殿,见一青年和尚,穿着灰布僧袍,正笼着衫袖,站在屋檐下,看瓦上的积雪。吴碧波一看,正是张敏生,不觉失声喊道:&ldo;敏生兄。&rdo;张敏生回转头一看,见是吴碧波,脸色一变。但是立刻他就镇静着,放出笑容来,和吴碧波合掌为礼,笑道:&ldo;阿弥陀佛,这大的雪,你怎样到我这里来了?你是特意来寻我呢,还是无意中碰见呢?&rdo;吴碧波道:&ldo;自然是特意来的。而且有一位朋友,非常的钦佩你,和我一路来拜访。&rdo;于是便介绍杨杏园和他相见。张敏生道:&ldo;二位冒雪而来,真是不敢当,请到里面坐罢。&rdo;于是把他二人引到佛殿左边,一间小屋子里来。上面也供着一个神龛,虽然还洁净,黄色帷膜,都变成灰色了。上首摆了一张小斋饭桌,和着三条板凳,已经都分不出什么颜色。下首一列放着几个蒲团,和一个白灰煤炉子。此外,这里别无所有。吴碧波看见萧条如此,庙里的清苦,就不必说了。大家围着那张小斋饭桌坐下。张敏生就找了一把泥瓷壶,三只白瓷粗茶杯来。看他揭开壶盖,在笼下掏出一个黄纸包茶叶,放了下去,就将白炉子上的开水壶来沏上,斟出三杯茶来,放在桌上。吴碧波道:&ldo;我还没有请问你的法号呢。&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