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红色的起点书籍分享ppt > 第48章(第1页)

第48章(第1页)

第四部分:初创&ldo;sy&rdo;和它的书记俞秀松2

《双十》出了两期,编者们便不满足于&ldo;中华民国&rdo;了。他们转向激进,俞秀松提议把刊名改为《浙江新潮》。俞秀松亲自写了《发刊词》,表明了这群二十岁的热血青年们的热望:&ldo;第一种旨趣,就是谋人类‐‐指全体人类‐‐生活的幸福和进化。&rdo;&ldo;第二种旨趣,就是改造社会。&rdo;&ldo;第三种旨趣,就是促进劳动者的自觉和联合。&rdo;&ldo;第四种旨趣,是对于现在的学生界,劳动界加以调查、批评和指导。&rdo;这班&ldo;小青年&rdo;的活动能力倒颇大,从报纸中缝所载&ldo;本刊代派处&rdo;便可见一斑:广及上海、黑龙江、湖南、湖北甚至日本,内中既有&ldo;上海亚东图书馆&rdo;,也有&ldo;长沙马王街修业学校毛泽东君&rdo;,均为这张小小的报纸的&ldo;代派&rdo;,亦即发行。《浙江新潮》第二期上,爆炸了一颗&ldo;原子弹&rdo;,使杭州城地动山摇。

《浙江新潮》第二期登了施存统写的《非孝》。

施存统又名施复亮,与俞秀松同龄,是浙江&ldo;一师&rdo;贩卖部的负责人。他事母甚孝,但对父亲的残暴甚为反感,于是有感而发,写了《非孝》。孝,向来是&ldo;忠孝节义&rdo;的封建道德的四大支柱之一。这篇《非孝》一出,当即一片哗然。

浙江省省长齐耀珊、教育厅长夏敬观这批&ldo;大人物&rdo;都披挂上阵,指责这小小的刊物《浙江新潮》倡导&ldo;非孝、非孔、公妻、共产&rdo;。由于刊物上注明&ldo;本社通讯处由浙江杭县贡院前第一师范转&rdo;,而&ldo;大人物&rdo;们本来就视&ldo;一师&rdo;为眼中钉,因此借此发难,要撤办校长经亨颐,驱逐&ldo;四大金刚&rdo;。在学潮中,宣中华这位俞秀松的同乡,被选为杭州学生联合会理事长,领导学生们罢课,反抗浙江反动当局。

《浙江新潮》才出了两期,便被警察封存。当时在北京的陈独秀,敏锐地注意到二十岁的俞秀松所主编的小报《浙江新潮》,在一九二○年元旦出版的《新青年》第七卷第二号上,发表一则随感,深为赞赏,全文如下:

随感录七四

《浙江新潮》‐‐《少年》

《浙江新潮》是《双十》改组的,《少年》是北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ldo;少年学会&rdo;出版的。《少年》的内容,多半是讨论少年学生社会的问题。很实在,有精神。《浙江新潮》的议论更彻底,《非孝》和攻击杭州四个报‐‐《之江日报》、《全浙公报》、《浙江民报》、《杭州学生联合会周报》(引者注:这篇&ldo;攻击&rdo;文章署名&ldo;沈宰白&rdo;,即沈端先,亦即夏衍)‐‐那两篇文章,天真烂漫,十分可爱,断断不是乡愿派的绅士说得出来的。

我读了这两个周刊,我有三个感想:

(一)我祷告我这班可敬的小兄弟,就是报社封了,也要从别的方面发挥《少年》、《浙江新潮》的精神,永续和&ldo;穷困及黑暗&rdo;奋斗,万万不可中途挫折。

(二)中学生尚有这样奋发的精神,那班大学生、那班在欧美、日本大学毕业学生,对了这种少年能不羞愧吗?

(三)各省都有几个女学校,何以这班姐妹们却是死气沉沉!难道女子当真不及男子,永远应该站在被征服的地位吗?独秀

陈独秀确实有眼力,看出了《浙江新潮》&ldo;这班可敬的小兄弟&rdo;的勇气和锐气。果真,《浙江新潮》的主编俞秀松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勇将;另一主编宣中华后来受到列宁接见,也是中国共产党骨干,于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第五日死于龙华;《非孝》作者施存统亦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角色;至于&ldo;那两篇文章&rdo;的另一作者夏衍,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电影界地下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

《浙江新潮》在浙江被禁,俞秀松想在上海印第三期,但到了上海未能办成。正巧,看到报载少年中国学会王光祈在北京发起&ldo;工读互助团&rdo;的启事,便在一九一九年底来到北京。

俞秀松在北京大学见到了陈独秀,并经陈独秀介绍,来到北京东城骑河楼斗鸡坑七号,参加了北京工读互助团第一组,同时也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旁听。在工读互助团三个月,难以维持生活。他下定了决心,在一九二○年三月写给骆致襄的信中宣称:&ldo;我此后不想做个学问家(这是我本来的志愿),情愿做个&lso;举世唾骂&rso;的革命家!&rdo;他在一九二○年三月二十七日离京返沪,找到了老师沈玄庐,经介绍到星期评论社工作。这时,他的老师陈望道从浙江来到上海,也在星期评论社。俞秀松、施存统、沈玄庐、陈望道这四位来自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ldo;浙江新潮&rdo;人物,进出于渔阳里二号,团结于陈独秀周围,都加入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陈独秀颇为赏识俞秀松的才干。正因为这样,在筹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之际,他指派了这位具有&ldo;奋发的精神&rdo;的俞秀松担任了书记。

第四部分:初创新渔阳里六号挂起魏碑体招牌

上海霞飞路新渔阳里六号那幢石库门房子,人进人出,变得颇为热闹。

戴季陶早就搬走了,只是那里的玻璃窗上,还留着他当年兴高采烈时,龙飞凤舞般题的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