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今天首先继续感谢书友“事组则圆”的打赏!我的作品《天龙不败》发布了新章节《》,)
全冠清解释道:“在下以为,最好是请几位武林中德高望重的前辈耆宿出来作公证。=顶=点=小说==23wx=谁胜谁败,由他们几位评定,免得比武之人缠斗不休。咱们只分高下,不决生死。”
神山和尚双手合十道:“善哉,善哉!‘只分高下,不决生死’这八个字,便消弭了无数血光之灾,这次全长老总算说到点子上了。”
全冠清也不管他言语中暗含讥讽,继续说:“大师谬赞。还有一点,中原各大门派,每一派只能派出一人比武夺帅,否则在场数千人都上场一试,不知比到何年何月,方有结局。”
群雄虽觉中原各派只出一人比武,最多便只数十人,未免太不热闹。
只听得丐帮中数百人大声附和,旁人心想:“你们在场几百人,就只能有一人上台,人数优势荡然无存,那是吃了大亏了,还喊得那么起劲,莫不是疯了?”也就不好再提出什么异议。
这时却见鸠摩智缓缓站起,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小僧适才听到全施主和神山大师讲论比试武功,选定盟主高论,深受教益。只其中一节,小僧却不敢苟同。”
全冠清朝他抱拳道:“敬请国师指点开示。”
鸠摩智微微一笑,说道:“全施主言道。如果不是中原各派门下,无论他武功有多高,都不能到封禅台上比武。否则的话,争的是‘武功天下第一’,却不是为定大宋的武林盟主了。但以小僧愚见,全施主这项规矩,只怕是太死板了些。断绝了才智卓绝之士一展高深武学之机,难以让大宋群英,一饱眼福啊!”
全冠清朗声道:“据国师所言。有异邦人士,身负比我宋国武人还高强的武功?”
鸠摩智点头道:“不错!”
全冠清接着问:“敢问国师,这位大英雄是谁?”
鸠摩智道:“大英雄之称,殊不敢当。”
全冠清变色道:“便是国师?”
鸠摩智点头合十。神情肃穆。道:“阿弥陀佛,正是。”他娓娓说来,似乎心平气和,但话中之意,显已对大宋武学心生藐视。
台下群雄听了,均感不忿。
东方不败心中暗想:“嘿,瞧这和尚争强好胜的劲儿,他师父的法眼果然精到。一点都没看错。不等我将却吉桑波大师的书信交予他,他又开始惹是生非了。且看这出好戏如何收场。”
一瞥眼间。发现身边的天山童姥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东方不败赶紧轻轻挥手,让她不要轻举妄动。
反观场中,旁人倒也没说什么,神山上人却因不忿而出口挑战:“哼,你这番僧装神弄鬼,未必便有什么真实本领,小僧倒要试你一试。”说着袈裟一拂,整个人便如一团彤云般,“呼”地一下,飞跃到封禅台上,继而转身朝着鸠摩智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大师,请了。”
眼见有人胆敢如此当众挑战自己,鸠摩智心想,这战书要是不接的话,以后还用不用在江湖上行走了?
当即袈裟一扬,正准备飞身而上,却被全冠清挡在面前。
但闻全冠清劝解道:“国师请息怒。今天是咱们大宋武林挑选盟主的大好日子,依全某刚才所说,上台切磋武艺的,也必当是咱们中原武人。国师如果真的技痒,大可等到我们选出武林盟主之后,再行向他挑战。”
鸠摩智听了他的话,再环顾四周一圈,觉得众怒难犯,于是便颔首道:“嗯,也好,待会儿直接让小僧领教一下中原武林第一人的高招,也省去了与一些不入流的小角色纠缠的麻烦。”
封禅台上的神山和尚一听,火气“噌”地一下就蹿上了脑门,指着鸠摩智便开口喝骂:“你这番僧,骂谁是不入流的小角色?你不服气的话,等我打发完那些想跟我抢武林盟主大位的小子,再行与你一决高下!”听口气,好像武林盟主之位已经落入他囊中一般。
鸠摩智闻言,心中更加气愤,但脸上依旧保持微笑,缓缓道:“不敢,小僧虽然不能上台与大山过招,但在台下献一回丑,总还是可以的吧?”
话音未落,身形略侧,左掌突然平举,右拳呼的一声直击而出,玉皇庙前一口烧香的铜鼎受到拳劲,镗的一声,跳了起来,正是少林寺大金刚拳法中的一招“洛钟东应”。
拳不着鼎而铜鼎发声,还不算如何艰难,这一拳明明是向前击出,铜鼎却向上跳,可见拳力之巧,实已深得“大金刚拳”的秘要。
鸠摩智不等铜鼎落下,左手反拍一掌,姿势正是般若掌中的一招“慑伏外道”,铜鼎在空中转了半个圈子,啪的一声,有什么东西落下来,只是鼎中有许多香灰跟着散开,烟雾弥漫,一时看不清是什么物件。
其时“洛钟东应”这一招余力垂尽,铜鼎急速落下,鸠摩智伸出大拇指向前一捺,一股凌厉的指力射将过去,铜鼎突然向左移开了半尺。
鸠摩智连捺三下,铜鼎移开了一尺又半,这才落地。
在场群雄心下叹服,知他这三捺看似平凡无奇,其中所蕴蓄的功力实已超凡入圣,正是摩诃指的正宗招数,叫做“三入地狱”。
那是说修习这三捺时用功之苦,每捺一下,便如入了一次地狱一般。
香灰渐渐散落,露出地下一块手掌大的物事来。
群豪一看,不禁都惊叫一声。
那物事是一只黄铜手掌,五指宛然,掌缘指缘闪闪生光,灿烂如金,掌背却呈灰绿色。
鸠摩智袍袖一拂,笑道:“这‘袈裟伏魔功’练得不精之处,还请大师指点。”
一句话方罢,他身前七尺外的那口铜鼎竟如活了一般,忽然连打几个转,转定之后,本来向内的一侧转而向外,但见鼎身正中剜去了一只手掌之形,割口处也是黄光灿然。
武功较低的中原武人这才明白,鸠摩智适才使到般若掌中“慑伏外道”那一招之时,掌力有如宝刀利刃,竟在鼎上割下了手掌般的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