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草总会找出解决方法。”易风皱眉回应道。
“就这么撤退实在太遗憾了。”他紧接着又补充道。
坦白讲,他是不想如此轻易放弃撤回的。现在邯郸城在即,并且刚败北的李牧损重大,这恰恰是个进攻的最佳时机。
“也只能看看情况如何,实在无法解决问题的话就只能回撤了。”桓崎想了想后说道。
秦**队在短暂的休整与处理完毕伤员后,开始了战场打扫工作,统计军绩并运送秦国将士**的过程也同时进行。
一段时间过去,战况统计结果终于清晰:秦国的九万军队中丧生了约两万人,斩获敌军五万余,包括敌方骑兵三万和步兵两万之众。
这样的战绩显然离不开易风的贡献。赵国方面如此严重的人员伤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三万名骑兵几乎全是由易风率领的大军亲手剿灭的。所有参与战争的赵国骑兵皆全军覆没,未有一个逃脱。
打扫完战场后,天空已布满星辰,部队在附近的开阔地上找到了一处地利优越的地方暂作休整。
桓出再度提笔书写了这一场激战的详细战报,并派遣信使送去咸阳。在那份战报之中,桓出并没有提到自身突围出来欲逃离的情况,反而是描述突围后自己积极调动兵力求援的情形,在那里遇到了易风及他的那队精兵万人。
于是,由易风领导的部队前去援救,与赵军展开了殊死拼杀。
此外他还准确详细地记录了这次交锋中的双方损失以及易风的每一分贡献,并毫无保留地详记到了战报中。出于对易风深切感谢之情,他对易风所立战功丝毫不曾隐瞒。
因为当时有那么多双眼睛看着他们,他知道不能占有他人分毫功劳;要不然易风麾下的万余人若把他告发的话,他的一世声望便会尽失甚至会遭致严重惩处。那时候,在秦国冒领军功的处罚相当之严厉且审查极严。
对此桓崎心知肚明,在此次大战中的易风居首功,并推测这将再次助其职位攀升,易风也会因此更进一步获封加爵。
“将军,得知桓出大将军抱恙在身!”第二天破晓时分,桓齓的随行卫兵疾驰赶来通知了易风。
得讯后的易风立即陪同随卫赶去了桓出将军的军帐,见到桓齓躺在卧榻上,面无血色、浑身疲惫。
或许是桓齓昨天受到了惊吓且身心劳累过度导致,再加上受些皮肉之伤,才致今晨就抱病不起。从病情观察来,似乎还挺严重的。
“将军大人,您的身子无妨吗?”易风担忧地问道。
“没什么要紧,养几天就能恢复了。”桓齓虽强忍着难受还是勉力挤了个笑容说道。
“御医用过了吗?”易风随后追问到。“军医说了,只需好好休养生息几天就会复原的。”桓齓显得乏力地道。“那么您就好生静养身体吧,我们都期盼在您的带领下再次征战四方。”易风轻言细语安慰着。“嗯。”桓齓应声道。对这名青年晚辈的喜爱越发强烈起来,桓齓内心想,若果能拥有易风这么优秀的儿子那该是多么欣慰的一件事呀。
随后易风继续说,“将军大人,请不要忧心。粮秣问题,我已经找到解决方法了。”
一提及军需粮秣,瞬间振作的桓齓两眼放出光亮。毕竟这事一直悬在他心头如一块巨石。
“因为既然李牧能抢走我们的粮秣,我们同样也能夺取赵国的补给粮秣。”易风接着分析着现状。
桓齓微微皱起了眉头,沉吟了片刻,他回应到:“可如今李牧所在的阵地坚固难侵,防御甚密;即使现今李牧仅余下五万兵马。但对我们这现编的八万兵马来说攻击也非易事啊。”
此役之后,李牧麾下的十万大军仅剩下五万,而加上之前营寨损失的一万守军,他的十万军队只剩七万人,再加上易风所率领的一万部队,总共只剩下八万人。
他曾经亲自与李牧的军队对峙,深知对方驻地防守多么坚固,几乎无懈可击。
易风当然了解李牧的强大,加上其驻地装备精良的弩弓和滚石檑木,即便是他想发动进攻也非常困难,更何况是普通士卒。
“攻下李牧的营地行不通,我们另寻他城入手吧。”易风轻描淡写地说道。
此前,易风成功攻克三座城市,他非常清楚每一个城市都有储备粮草的**仓库。
若是能够拿下赵国的两到三个城市,获得其中的粮食,就足以供应八万军队数日之用了。
“很好,此事就交给你全权负责,可自由调用军队。”桓龄对着易风道。经历数次战役,他已对易风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