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航空兵的舰载机飞行员都知道,在发起攻击的时候,必须首先集中力量攻击敌人的旗舰。道理很简单,只有干掉、或者重创了敌人的旗舰,才能使敌人群龙无首,让敌人无法组织防御作战。如果首先攻击其他战舰,哪怕是更有价值的战舰,也不可能迅速让敌人丧失作战能力。
当时,“光辉”号也在编队前方,“胜利”号在编队后方。
率先发起攻击的,正是从“唐太宗”号上起飞的俯冲轰炸机与鱼雷攻击机。
因为攻击距离太近了,所以鱼雷攻击机起飞之后就全速飞行,在发起攻击之前追上了俯冲轰炸机。
虽然“唐太宗”级安装了液压弹射器,因此在出动战机的方式有了很大变化,即准备起飞的舰载机都在弹射器后方的待飞区等待,然后依次弹射升空。如此一来,在出动的时候就不用遵照以前的规律,即按照战斗机、俯冲轰炸机与鱼雷攻击机的顺序升空,可以随意安排舰载机的升空顺序。但是“唐太宗”级服役不久,航空军官还没有适应过来,往往还是会按照老规矩安排舰载机升空。结果就是,最笨重的鱼雷攻击机依然被排在最后,而不是在俯冲轰炸机之前升空。
当然,中国海军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然后制订了一套新的航空作业守则,明确规定在安装了弹射器的航母上,必须得让速度慢的鱼雷攻击机在俯冲轰炸机之前起飞,确保攻击机群的完整性。
遭到十多架战机攻击,“光辉”号显然在劫难逃。
只是,“光辉”号、以及为其提供直接掩护的“威尔士亲王”号并没有束手就擒。
在最后的战斗中,“威尔士亲王”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配备的数百门高射炮让中国海军的战机吃够了苦头。
更重要的是,“威尔士亲王”号就挡在“光辉”号前方。
短短数分钟内,“威尔士亲王”号至少击落了三架鱼雷攻击机与两架俯冲轰炸机,还迫使两架鱼雷攻击机与两架俯冲轰炸机提前抛掉弹药。
可惜的是,掩护“光辉”号的只有“威尔士亲王”号。
虽然在航母的另外一侧,还有一艘重巡洋舰,但是重巡洋舰的防空火力明显无法跟快速战列舰相比。
结果就是,在“威尔士亲王”号独挡一面的时候,另外一侧却被突破了。
最终,四架俯冲轰炸机与四架鱼雷攻击机穿过了高射炮火力网,向“光辉”号发起了攻击。
根据英国皇家海军的作战记录,“光辉”号被两枚五百公斤级炸弹与一条鱼雷击中。
虽然中国海军的作战记录中,“光辉”号挨了三枚炸弹与两条鱼雷,但是这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对“光辉”号来说,哪怕只挨了一枚炸弹,结局都将非常悲惨。
别忘了,“光辉”号采用的是封闭式机库,而在太平洋战场上,另外两艘采用封闭式机库的航母已经被击沉了,而且这两艘航母比“光辉”号大得多,抗损能力也比“光辉”号强得多。
“光辉”号的结局,证明了一个问题,即航母自身的扛损能力根本算不了什么。
要知道,英国皇家海军号称“光辉”级的装甲甲板能够抵挡一千磅级航空炸弹,而中国海军使用的五百公斤级航空炸弹与英制一千磅级航空炸弹基本上没有区别,质量仅相差了几十公斤。问题是,英国皇家海军采用的是战前的标准,而在大战期间,中国海军已经对航空炸弹做了多次改进,比如采用了新的引信,使炸弹的起爆时间更加精确,还用更好的合金钢制造弹壳,提高了航空炸弹的穿透能力。中国海军做的测试证明,在一九四二年使用的航空炸弹足以击穿战列舰的水平装甲。显然,“光辉”级航母的装甲甲板厚度根本无法与战列舰相比。
两枚航空炸弹都在机库内爆炸,其中一枚的爆炸点就在机库后方,也就是靠近燃油补给站的地方。
中弹之后,“光辉”号上燃起了大火。
过了不到十五分钟,“光辉”号就发生了猛烈爆炸,而且爆炸点就在舰尾,随后火势变得更加凶猛。
虽然“光辉”号没有沉没,但是离沉没也不远了。
~。《》~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