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仪式毕,朱厚熜成了名正言顺的皇帝。此时,这位天子14岁还差3个月零18天。
第二日,嘉靖皇帝朱厚熜首次早朝,司礼监周正细声细气地喊道:&ldo;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rdo;
前两日没有人上奏,早早的就退了朝。
新皇帝被太监领着,在皇宫里四处察看,将各殿堂均走了一遍。这时的朱厚熜好生欢喜,心里说:这皇宫比安陆的兴王宫大多了!
第三日早朝,少年皇帝朱厚熜就对阁臣们说道:&ldo;朕继入大统没有几日,虽有慈寿皇太后的厚爱,又有众爱卿的拥戴,然朕离安陆已有20余日,可母妃却仍然远在安陆藩府,朕实在是思母心切,今日朕特书写敕令,派遣官员到湖广安陆去奉迎,并将原兴王府里的内外员役都接到京城来。&rdo;
阁臣们知道,皇帝还年少,思母心切,不敢怠慢,忙由兵部和工部各差郎中一员,沿途整治行装供具,派司礼监太监秦文和内官监太监邵恩等捧笺前去迎接。
迎接皇帝生母蒋氏的事一安排妥当,司礼监周正就细声细气地喊道:&ldo;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rdo;
话音刚落,只见班部丛中首辅杨廷和出班奏曰:&ldo;禀陛下,微臣有章上奏。&rdo;司礼监周正从杨廷和手中拿过奏章,恭恭敬敬地递与嘉靖皇帝。
连续两日就没有奏折,今日突然有奏折递了上来,年少的嘉靖皇帝难免有些紧张,心里就像揣了一只小兔子,跳个不停。他从周正手里接过奏折看了看,这还是大姑娘上轿,第一次看到奏折,他看了看下面排得整齐的朝廷大员,竟然一时没有说出话来。
正文46.首本奏折
更新时间:2010-7-59:20:20本章字数:2464
46.首本奏折
班部丛中,站在吏部尚书王琼身后的左侍郎袁崇皋,就像是他自己坐在皇帝宝座上似的,为老主子着急啊,紧张得出了一身冷汗。
杨廷和见年少的嘉靖皇帝只是看自己递上去的奏章,没有说话,也不知那脾气倔犟的小孩子在想什么,他想起了郊外的&ldo;进门&rdo;之争,还有后来的&ldo;年号&rdo;之争,一时也在心里打起鼓来:难道那个黄口小儿又想有意与老夫作对不成?一想到这里,杨廷和全身的毫毛都竖立了起来,要是新皇帝这次再反对,那就非同小可了,我在这30多天的时间里所做的一切白费了不说,特别是那江彬及其死党,一旦放虎归山,那后果就不敢设想……。于是,他也捏了一把冷汗。
见新皇帝拿着奏折看了有一会儿了,一直不发话,眼见这早朝冷场了,立在旁边的太监周正也急了,额头上也挂满了汗珠。也不知新皇帝是怎么啦,想提醒一下吧,又怕他是在思考,自己在旁边一说话,就打乱了他的思路了。不提醒吧,又怕是新皇帝第一次接奏章,被突入其来的奏章给弄懵了。太监周正也左右为难起来。
见新皇帝一直低着头看奏章,没有说话,那些大臣们开始时还沉默着,保持着安静,可时间一长,就忍不住了,就发出了嗡嗡之声,窃窃私语起来。
袁崇皋更是将心提到了嗓子眼上了。
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新皇帝朱厚熜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看了看班丛中的众大臣,然后大声用湖广安陆话说:&ldo;处置反贼江彬那群坏家伙和行新政之事,这两件事都是好事,朕准奏了。&rdo;
袁崇皋、杨廷和、周正等人,虽各怀心思,但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都落地了。
有些大臣是北方人,没有接触过远在南方的安陆人,朱厚熜的话说得又比较快,有人竟然没有听明白。
朱厚熜作出这一重大决定,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他在班丛中寻到袁崇皋,只见袁崇皋投来了赞赏的目光。朱厚熜在安陆兴王府做王爷没几日,便鬼使神差地来到京城皇宫里做起了皇帝。在皇宫里,人生地不熟,除了刚升任吏部左侍郎袁宗皋,还有就是从安陆带来的品阶都较低的内官和侍卫等百余人了。在这朝堂之上,袁崇皋便是他唯一的坚强支持者了。
那位德高望重的首辅杨廷和,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才&ldo;帝少,尚须亲贤佐助&rdo;,他曾公开说:&ldo;皇帝虽冲年,性英敏,老夫自信可辅少帝,使天下太平,重振大明王朝……。&rdo;明显表明少年皇帝是要听自己辅佐的。杨廷和接触朱厚熜仅两天时间,而这两天中,大部分时间又是在争论中度过的,感到庆幸的是,在关键的问题上,少年皇帝还是能审世度时,支持了自己。
早朝结束,杨廷和就要求拜见嘉靖皇帝,有过两次裂痕,他想修补一下两人的关系。人家年纪再小,毕竟是皇帝啊,还有君臣之分呢,再说,以后实施新政还得靠他支持啊!杨廷和见了嘉靖皇帝行了大礼之后就说:&ldo;皇上圣明啊,那江彬及死党不除,后患无穷啊!&rdo;
嘉靖皇帝说:&ldo;朕在安陆时对江彬的所作所为就有所耳闻,杨爱卿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捉拿江彬及死党,做得好!不知是否尚有残余,也得铲草除根啊。&rdo;
杨廷和见嘉靖皇帝和自己的意见一致,就高兴地说:&ldo;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江彬余党已一一缉拿,只等皇上下旨处置。其危害也在消除之中,江彬矫旨改建的威武营正准备撤消解散,锦衣卫擅自调用的各边兵及其进献的美女也要逐个资遣,收纳宜府行宫的金银珠宝,也要入于内库,还要释放了南京大狱的众多冤囚……。&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