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想了想,自己做了至高无上的皇帝,竟然连自己的父母就不能要了,他越发义愤填膺了。他仍然大声说:&ldo;孔圣人说:&lso;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rso;孝之始与终都离不开自己之父母,这父母岂能更改啊?&rdo;越说越激动,声音越来越大。
少年嘉靖皇帝的突然举动,出众官员之意料之外,个个一时瞠目结舌,你看我,我瞧你,不知所措。
显然,毛澄的做法激怒了少年嘉靖皇帝。一惯讲孝道的嘉靖皇帝无法接受自己称自己的亲生父亲和母亲为叔父、叔母,而称呼根本没有过继手续的伯父为皇考,这分明是想将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变成发生过的事情,说这无中生有一点也不为过啊!再说,我继承的是堂哥的大位,又不是继承的是伯父的大位!
杨廷和这&ldo;十全十美&rdo;的安排,遭到了少年天子的极力反对,让他始料不及,一点精神准备也没有。他瞪着老花眼珠儿注视了龙座上的少年嘉靖皇帝半晌,怎么也不愿相信,如此复杂的问题,这黄口小儿还真有能耐将它弄清楚了,而且还能提出有根有据的反驳意见!看来,老夫还真是小看那黄口小儿了啊!
少年的嘉靖皇帝见毛澄一直没有说话,他将那奏折往案上一丢,板着面孔强硬地说:&ldo;此奏朕不受理,退还。现在国家百废待兴,实施新政已刻不容缓!众爱卿,还有不有有关其它事宜的奏章?若要有,就快快呈上。朕个人家事,请以后再议!&rdo;
站在旁边的太监周正赶紧拿起那本奏折,退还给了毛澄。
众臣在杨廷和毛澄等人的鼓动下,今天准备来议大礼的,关于其它事宜之奏章,没有准备。那些已经准备好了奏章要议大礼的大臣,见皇帝发了脾气,也就没有敢再将奏折拿出来了。
嘉靖皇帝从容自若地退了毛澄的奏折,一脸严肃地,看大家都没有出声,估计没有人上奏折了,就说:&ldo;卿等没有奏折上奏了啊?好,今日早朝就到此吧,若卿等还有章要奏,请明日再说吧。&rdo;众官再瞧那龙座上着龙袍的黄口小儿,一举一动,皇帝做得像模像样,和前几日大不一样了。
那袁宗皋更是在心里树起了大拇指,钦佩少年皇帝处理此事高明。
首辅杨廷和晚上回到自家府上,一直闷闷不乐,夫人询问,他也不语。今天早晨在奉天殿,对于议礼之事,虽是礼部尚书毛澄上奏,杨廷和一言未发,但谁都知晓,那礼部上奏之奏折,实属他首辅杨廷和所为。让嘉靖皇帝认孝宗皇帝为父,是经几位重臣周全商议过的,考虑得几乎是天衣无缝,诸位均无异议,怎么嘉靖皇帝小小年纪,就能找到破绽,脱口就拿孔夫子的话来反驳呢?他退奏折之时,还振振有词,竟然拿新政做当箭牌,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让你反驳的机会就没有。
杨廷和看到嘉靖皇帝从容不迫地处理这件事,让他想起了他儿子杨慎儿时。儿子自幼聪慧过人,又非常好学。七岁时,他母亲教他句读和唐代绝句,常能背诵。十一岁时,就会写近体诗。十二岁时,拟作《吊古战场文》,有&ldo;青楼断红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rdo;的警句,杨廷和做兵部侍郎的弟弟杨瑞红看了极为赞赏,复命拟《过秦论》,杨廷和做过湖广提学佥事的父亲读了之后,自矜谓:&ldo;吾家贾谊也&rdo;。有一天,杨廷和和兄弟们观画,就问儿子:&ldo;景之美者,人曰似画;画之佳者,人曰似真,孰为正?&rdo;要求他写一首诗加以说明,杨慎略加思索,立即写诗云:&ldo;会心山水真如画,名手丹青画似真;梦觉难分列御寇,影形相赠晋诗人。&rdo;他十三岁时,就随父入京师,沿途写有《过渭城送别诗》、《霜叶赋》、咏《马嵬坡》诗等,其《黄叶诗》,轰动京华。当时茶陵诗派的首领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ldo;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rdo;,并称杨慎为&ldo;小友&rdo;。现在儿子已经在朝廷做翰林修撰,年纪也只有34岁,是不是自己老迈了,和年少者考虑的不一样了?不如问问儿子,看他对此有何见解。
正文49.以逸待劳
更新时间:2010-7-89:20:37本章字数:2614
49.以逸待劳
杨慎性情大发,来了灵感,正握如椽大笔在书房里作诗:&ldo;桂树生银汉,菱花挂玉台。山明姑射雪,川静海童埃。北户烛龙蛰,南枝乌鹊来。清光殊窈窕,流影自徘徊。楼上盈盈女,樽前滟滟杯。孤桐不须荐,锦瑟正相催。&rdo;龙跃凤鸣,一挥而就。
杨慎正自我陶醉在诗的意境之中,老父迈入了儿子的书房。杨廷和看到白纸上洋洋洒洒的诗,用手捋了捋胡须,轻轻读了前面几句,连连点头说:&ldo;嗯,不错,不错!不蔓不枝,微言精义,景中有情,绕有理趣……。&rdo;
杨慎见到父亲,连忙将诗收了起来,抬头看着杨廷和,小声喊了一声:&ldo;父亲……。&rdo;意思是问:您找儿子有何贵干?
杨廷和收住笑容说:&ldo;升庵,你跟父亲说说,当今皇上的生父兴献王之主祀如何称谓?&rdo;
杨慎字:升庵。虽然杨慎年轻,但还是要比嘉靖皇帝大19岁,再者,各自处的位置不同,各人的想法也不尽一样。拿朝廷里的事在家里问儿子,这是破天荒的事。杨慎本想问父亲:您不是常教导我说,在家只论私事,不论国事的吗?但一想,准是父亲真的遇到难事了,不然不会这么问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