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皱着眉头说:&ldo;甘肃巡抚之位岂能虚缺?这样吧,就让陕西按察使陈九畴为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吧,令他迅速查明许铭案。&rdo;
三月十三日,甘肃巡抚、佥都御史陈九畴特令心腹从甘州送来的奏章迅速递到了嘉靖皇帝的手中。奏章上说:&ldo;经查获知,甘肃总兵官李隆因与巡抚右副都御史许铭长期不和,乘支月粮之机,唆使部下要求增加军饷,许铭不允,李隆遂嗾悍卒围攻公廨,杀许铭,并焚其尸体,致五卫军大乱。&rdo;
嘉靖皇帝发怒道:&ldo;李隆及乱军首倡者皆一一缉拿,然后处死!&rdo;
边营的兵卒有恃无恐,京营的情况总该好一些吧!
第二日上朝,嘉靖皇帝询问兵部尚书彭泽,没有想到彭泽说:&ldo;由于连年营造,京营上操官军,有以工役劳费盗马而逃的,有全不赴操的。以致营伍空虚。兵部商议多次,请行访捕。&rdo;
什么?营伍空虚?要是鞑靼打进来了,那不是不堪一击,溃不成军啊!嘉靖皇帝不禁浑身毫毛倒竖,紧张起来。
武定侯郭勋提都团营,他上奏建议说:&ldo;陛下,请允许如弘治年间的先例,让那些逃跑之士卒投案自首,自行归营,赦免其无罪,让他们戴过立功。&rdo;
彭泽则不同意,他说:&ldo;各军多系投充冒顶,额外招收,是有名无人,包办月钱。本来已经查革,冗食稍减。今若听其自首,恐又和以前一样了。兵部认为,宜查原系祖充及成化以前投充,经补二三次,限三月内主动投案自首归营;若有冒顶及近年投充、新招与有名无人,朦胧保送者,皆审问查处之后发配到边卫去。&rdo;
嘉靖皇帝说:&ldo;好,就依兵部所议,严格核查京营操卒!以整军威,以肃士气!&rdo;
众大臣看嘉靖皇帝整日里忙于国事,以为礼仪之争偃旗息鼓就此结束了。
可嘉靖皇帝这口气怎能咽得下,哪有做了皇帝就不要自己的亲生父母了的?难道这就是他们所说的纯孝?所说的纯德?再说,皇上是至高无上的呀,怎么能在这关键的事情上听从那些臣子的呢,他打心眼里不服啊。
嘉靖元年五月,杨廷和因其弟遭女丧,暂且离开了内阁。嘉靖皇帝认为机会来了,就谕令内阁,加尊兴献帝为兴献皇帝,兴献后为兴献皇后。
暂代杨廷和行使首辅职权的内阁辅臣毛纪感到事情非同小可,就因这一个&ldo;皇&rdo;争论一年多的时间,杨大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怎么能说加就加了呢!他以各种理由不表态,故意拖延时间,等杨廷和回内阁后再想对策。
一月后,杨廷和已经回京,可嘉靖皇帝兴献帝加皇字仍没有眉目,可想而知,嘉靖皇帝的难度又加大了。没有办法,嘉靖皇帝只好硬着头皮,三番五次地派太监请杨廷和等大学士来商议。
面对皇上车轮战术,杨廷和找来蒋冕、毛纪几位大学士商量对策。
杨廷和说:&ldo;此事关系万世纲常,自古无人行之,吾辈岂敢为之?&rdo;
毛纪也说:&ldo;若可行,何等今日?&rdo;
蒋冕有些担心,问:&ldo;若帝刚愎自用,固持已见,强行何如?&rdo;
杨廷和寻思后说道:&ldo;若帝必行,吾等唯有以乞休归乡要挟之。&rdo;几个人想好了对策。
两日后,嘉靖皇帝在谨身殿召见杨廷和和蒋冕二人。
皇帝亲自将一敕书交与杨廷和,杨廷和跪下,嗑头,举手接过敕书,然后展读。只见嘉靖御毛书道:
&ldo;朕承天命,入奉宗祧,自即位始,奉天法祖,恭侍两宫,日勤政事,未敢怠忽。朕本生父兴献帝、母兴国太后,虽帝后之称,礼养于天下,未遂朕心矣。今尊朕生父兴献帝高兴献皇帝,统一计划兴国太后为皇太后。其尊号字称并敕谕,卿等便写拟来看施行,朕以答抚养之恩,安治天下,卿等承之,勿因执。&rdo;
两人再嗑头。
杨廷和说:&ldo;臣等钦承上命,敢不遵奉!只是此等大礼,它关系到万世纲常,自从舜禹开始到今日,尚未曾有贤德之帝这样做过呢。陛下的贤德要远远胜过古代舜禹,臣等若不以舜禹的标准对待陛下,那就是臣等的不忠啊!&rdo;杨廷和先给嘉靖皇帝戴上一顶&ldo;贤德要胜过舜禹&rdo;的高帽子,然后再阐明自己的观点,进行反对。
嘉靖皇帝皱紧眉头说:&ldo;舜禹始至今尚未贤帝如此做过,据朕所知,应该不是的吧?&rdo;
蒋冕说:&ldo;陛下圣明,唯汉哀帝行之,可只称父为帝,而未曾称皇啊!&rdo;
杨廷和说:&ldo;汉哀帝昏庸之君,不足为法,陛下当以舜禹为镜啊。&rdo;
嘉靖皇帝说:&ldo;岂有继大统,而弃父母者?难道尽孝道亦错焉?&rdo;
蒋冕说:&ldo;天子之孝在于承宗祀安社稷,陛下承太祖太宗孝宗之统,兴献帝、后已称之,是尊崇之极,今仅一皇字以显大宗小宗之别,若再加皇字,为不孝也,祖宗在天之灵不得安之,恐怕兴献帝之灵亦不安啊!&rdo;
杨廷和也说:&ldo;加帝加后称号,朝廷内外之议论到今日仍然没有停止,臣等深感心疚啊!若皇上再而三之,必损陛下之圣德,必亏陛下之圣政啊!再说,皇上是知道的,天子之孝当谓爱养黎庶百姓啊!&rdo;
嘉靖皇帝立即反驳道:&ldo;孔圣人说:&lso;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rso;两位爱卿都是读圣贤书之人,难道连这句话也没有听说过吗?&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