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正的琴痴了,李子木嘴角一抽,连忙去扶中年人,结果他死活不肯起身。李子木真的是尴尬的不行,最后破罐子破摔,“行吧,行吧,你要拜就拜吧。”
说真的,李子木长这么大,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还能当人老师过。
中年人倒是大喜,赶紧一拜,“多谢老师,我一定不会辜负老师的期望的。”
李子木无奈的看了眼对方,他是真想说啊,我没说过对你有期望,谢谢。
这叫什么事,莫名其妙多了个弟子。
这师徒名分,就这么草率的定了下。说起来,大家还不知道彼此的名字呢,于是赶紧又是一通介绍。
一路上,季缘老人倒是跟他说过,就是没见过长相,名字对不上人而已。
中年人叫孔方玉,虽然姓孔,但实际上跟孔子没一点关系。他家原本在江南市的,家里经营商场,不说大富,但确实有钱。
别看他现在看着年轻,实际上也快五十了,就是保养的好,显得年轻。他三十多岁的时候,就在家修行。因为修行吧,就跟老婆的关系渐渐疏远,后来索性离婚了。
等到四十几岁,孔方玉把家业交给儿子之后,自己就跑这里来修行了。
除了孔方玉,这道观还有三个人,分别叫徐杰、赵成伟还有李航。徐杰就是刚才那个精瘦的男人,年纪最大,已经六十有三了。赵成伟还有李航,俩人一个四十一,另外一个三十七。
这三人,那就不是什么修行的人,是真正的庙祝。
他们都是砚山附近的村民,没什么文化,是被旅游区的人雇佣的,专门整理道观,一个月开了三千来块工资的。
说真的,徐杰三人平时在生活上都是很照顾孔方玉的。不然呢,想要阳春白雪的修行,首先你得有条件啊。
不然所谓修行,就跟季缘老人一样,只是生活所迫罢了。
至于徐杰几个庙祝,也十分乐意。毕竟孔方玉是大老板,到了年底,他们下山回家过年的时候,孔方玉都会给他们包个大红包,大红包都有一两万的那种。
一通介绍之后,刚才被孔方玉叫去拿东西的李航回来了。李子木注意到,他手里提着一个大红色的塑料袋,里面放着不少馒头面条之类的东西,最上面,还压了一些新鲜的肉食。而在另外一只手里,他还提着一桶油。
孔方玉接过这些东西就递给了季缘老人,笑道:“大爷,这些拿回去。我上次就让你来拿,你都没来。”
季缘老人基本不下山买东西,因为他没有任何的生活来源。
这些年还好一些,因为旅游区的人会时不时给他一些补贴。但平时的时候,如果要吃一些新鲜的肉食的话,基本上都是孔方玉隔个半月一月,然后买了给他送过去的。
蔬菜倒是不用买,老人自己种了不少。西红柿、青菜萝卜什么,都有。
关键是季缘老人现在年龄大了,做饭不方便。所以孔方玉也会多买一些馒头跟面条,这些煮起来方面。馒头买个一大袋,为了防止变坏,可以晒干。想吃的时候,拿出来蒸一下。口感当然不太好,但能吃。面条也是简单的吃法,下水煮一下就可以了。
季缘老人感激的都不知道说什么话好,眼睛都红了。
最后,因为那桶油太重,他拎不动,最后还是李航拎着东西,陪季缘老人回去。
至于李子木,当然是留在道观了。
今天出门的时候,他特意在老人的枕头边放了钱,本来也是不打算再跟老人一起回去的。不然,这不是徒添尴尬嘛。
送走了老人,孔方玉很热情的引着李子木往道观里面去。
道观所有的大殿房子都是可以参观的,也对外开放。不过到了这里,是需要另外收取门票费的。旺季一个人八十,淡季五十。
当然了,道观最里面还有几个规划出专门休息的地方,则不对外开放。
李子木这一搞,可以说是孔方玉的师父了。他总不能收师父的门票钱吧,所以,这事儿压根就没提起。
沿着年代感十足的亭子绕着悬崖走,李子木还挺有感触。这才是真正的名川大山啊,凤头山实在是差远了。
目前来说,凤头山的高度已经不低了。但问题是它四周的山头,都是小山头,根本形不成山体延绵起伏的宏伟感。
砚山就不同了,甚至还有人文底蕴加持,是真正的名川之地。
一路而走,十几分钟之后,李子木的视线微微开阔一些,发现已经走远了廊檐,而是到了一大片的开阔之地。
刚才一路来,廊檐的宽度其实都不长,廊檐外打着护栏,护栏外就是悬空的山崖了。刚才一路,几乎都是绕着一个环形走过来的。从方向感来说,就相当于拐到山的后面了。
这会儿李子木都不知道,这是当初大自然的神奇,还是建造道观的人,挖平了一半的山体。后面之所以空旷,能够见着大量的建筑物,都是因为半座山成为了平地啊。
继续跟着孔方玉进去,一路穿过一些道观的殿门,最里面才是孔方玉几个平时休息的地方。
依山而建造,环境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
跟着孔方玉进他的屋子,里面布置的古色古香。一进屋子,李子木就闻到了淡淡的檀香味。而在一些摆放的书架上,李子木也看到了上面摆放着三四架的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