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永刚说:“生命这么可贵,我们要尊重她,不能随随便便地拿她来试错!”
宁静本来也是半开玩笑,并不是非去不可:“那你说吧,我们去哪里,把这个一小时消耗掉。”
虎永刚指了指前面不远处的红顶建筑:“就去那里吧。刚刚看到指示牌上说,那是个博物馆,估计一小时也刚刚好。”
两人走到跟前才发现,刚刚看到的建筑并不是房子,而是一个巨大的雨篷,旁边的牌子上写着“热带雨林民族森林文化博物馆”。
这是一个集公共教育、科学研究和文物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系统介绍热带雨林及其居住在该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博物馆。
博物馆的展馆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分为热带雨林厅和民族森林文化厅两个主要展厅,向进来的人们展示了该馆馆藏展品1000多件,各种民族风俗图片1000多张。
虎永刚却认为,这里不应该叫做博物馆,而称为博物园林更为合适。
因为它这里的展厅不过2000平方米,而周围的园区竟达到了上百亩!
走进热带雨林展厅内,第一眼看到了一个像屏风一样的巨大宣传栏,上面是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介绍。
虎永勇的英文水平很差,26个字母分开来,他都认识;如果组合成单词,那就只有字母认识他了。
不过,中文他还是基本认识的,只见上面写着:西双版纳位于东经99°58′,北纬21°09′-22°36′之间。远古时,它是古老地中海的一部分,由于地质历史上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青藏高原隆升、古地中海西退,“沧海桑田”的变迁使这个地区形成了高温高湿的季风气候。分布着大片的热带雨林,具有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被誉为云南“动植物王国”的“皇冠”。
进入展厅内,有电视屏幕在播放着科普录像,墙上悬挂着的图片,展柜里摆着的实物,都是在向人们揭示热带雨林里的一些秘密。
比如,“老茎生花(结果)”现象,就是热带雨林中的一些中小乔木,其花(果)开(结)在树干或者大树枝上;
又如,“独树成林”的景观,就是因为热带雨林内十分潮湿,一些植物能在大枝条上长出气生根,并长大如树干,支撑着不断扩大的树冠而形成的;
再如,“巨藤飞舞”景观,雨林中那些木质藤本植物,或攀爬,或悬垂,或缠结,在林中看起来就像是在跳舞;
还有“空中花园”特殊生态景观,是在雨林阴湿的环境中,一些树木的树干、枝条、叶片上附生了众多的有花植物、蕨类、苔藓、地衣等而形成的……
另外就是生活在热带雨林里的各种鱼类、鸟类、灵芝、菌类、蝴蝶、树蛙、飞龙、蟒蛇、五花八门的昆虫等等,残酷的绞杀、凶猛的蟒蛇、最珍贵的蝴蝶、最长的豆子、最重的种子一一雨林中各种独特的动植物标本呈现在眼前,其数量和精美程度,都让虎永刚和宁静叹为观止。
在通往民族森林文化展厅的连接走廊中,摆了一个巨大的“绞杀王”——榕树的尸体。
这玩意儿虎永刚他们在东区的雨林中,已经见过了活物,对它的形成原因也已知晓,为了赶时间,只是匆匆而过,并未停留,直接去了文化展厅。
在展厅内,他们囫囵吞枣似的了解了一下,有关西双版纳所居的少数民族—傣族的传统民居、饮食文化、嗜好植物、山地的刀耕火种的农业、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傣族的医学和医药文化、民族服饰与文学艺术、宗教植物文化等相关知识,就往周围园区里参观了。
这里分为民族药用植物区、食用植物区、宗教植物区、文学艺术植物区等4个小区。
两人有选择地去了之前没有看到过的宗教植物区。
这里又分为了佛教信仰植物和原始多神教信仰森林及其植物两个分区。
其中佛教信仰植物分区,以释迦牟尼一生的三个关键时期—出生、成道、涅磐与植物关系的艺术浮雕为中心,展示了佛教庭园必须栽培的“五树六花”、传说中的佛教二十八代佛主的“成道树”,以及与佛事活动有关的植物;
原始多神教森林及植物信仰区,则是以一个山丘为中心,人工营造了一片“龙山林”和一些“神树”,并通过山丘森林与水塘的联系,进一步说明了傣族传统“没有森林就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农田,没有农田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人就不能活命”的朴素生态观。
看完了宗教植物区,看看还有十分钟就到闭园时间了,但虎永刚一秒也不想浪费,又去了文学艺术植物区。
时间期限将至,他们也只够看了一下,傣族“赞哈”(歌手)产生的与热带雨林密切相关的“滴水成歌”、“凤蝶启示”和“小鸟传言”等富有诗情画意的传说,参观了一些傣族青年男女在谈情说爱时,通过情歌歌词向对方表达爱慕时,用于比喻的花卉和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