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归也。归于虚,归于空。
有的人活着,其实早已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
找到自己从哪里来,要去往哪里,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才是重中之重。
生死之道即生活之道,物质文化齐头并进,互相平衡和补偿,才能真正找到幸福。
(二)孝之道
孝在父母生前,非死后。
生前不孝,死后葬之再隆重,也是假孝。
孝葬,虚礼也,心中无孝无情,葬孝。
孝非顺从,父母有错不规劝,让父母犯错,遭受骂名与刑罚,乃不孝中的大不孝。
如有大利,给予大利与情,如无利给予小利与情。
父母不记子女之利,只记子女之情。
如情况极为特殊,则给予心。
尽孝,趁早。
莫等父母不在,再仰头问苍天。
心在,情在,孝在。
愿天下父母,健康长寿。
(三)智慧之道
1:智慧来自于学习。
向谁学习?
向全天下人学习,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
智慧永远来自于集体智慧,集体情感,集体意识。
这是亘古不变的取得智慧的道理。
2:学习如何学?
你必须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省时省力的去学习。
古代先贤、理论研究者们花费数十年甚至一生写下的人生感悟和理论著作,值得你不断的咂摸。阅读这件事永远与深度阅读有关。
碎片化阅读指的是利用好碎片时间来去深耕你所喜欢的领域。
当你不断的阅读,你发现你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你发现你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你发现你拥有的也越来越多,甚至连宇宙都是你的。
3:学习是从浅入深,从窄到博,从点到面,最后回到总结最简单的恒常之理的过程。
当你不断的拓展的时候,你忽然发现,世间道理以及知识有着众多相通的地方,就距离辨别事物不远了,一个人能识人识事识物,就能有一颗中正之心,不偏不倚之心,他就会更好的去理解坏的为什么坏,好的为什么好,坏的如何能变成好,好的里面又潜伏着什么坏,他就更能获得智慧。
4:智慧来自于思考。
不思考的人生是停止不前的人生。
思考最开始是纠结和痛苦的,当你逐渐的打开了思考之门的时候,你就通往了智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