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士程这次继位因为上皇安在,所以没什么国丧、守孝之类的大祭,虽然办了登基大典,但也就解了禁令,让全国上下畅饮了两天而已,对于百姓来说,完全没有感觉。
于百姓如此,于百官自然也是如此,老赵一直是人形图章,朝廷中官员选拔、军队调动,还有各种政令,早就是赵士程说了算,如今他当了皇帝,大家其实也就是换个称呼而已。
若说有什么稍微麻烦一点的事情,就是按规矩,他要改个名字,把“士程”这两个常用字改成如“佶、顼、祯”之类的不常用字,否则避讳起来太麻烦了。
不过这对赵士程来说不是什么问题,他直接下令,以后避讳,二字联写再避,单独一字不易,也就是说,不能写全名,但每个单字可以随便用。
这个意见得到大臣们的支持,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毕竟就算是生僻字偶尔也是会用的,于是很顺畅地接受了。
另外年号他其实是不想要的,因为他想直接定一个“元年”,把历法一年年算下去,而不是换一个皇帝改了一个纪年。
但他也知道,因为这些小事和大臣们掰扯祖宗家法是件很烦人的事情,于是便退了一步,把年号改成了公元,天下为公,一元之始之意。
如果以后他做得好,便有可能把这个纪年一直定住,如果做得不好,那就当他一辈子就用一个年号吧。
这些在大臣们认为极为重要的事情,就这样被他轻易定了下来。
接下来,他便要全力处理军工上的订单了。
这些年来,大宋的钢铁产量是以一种指数上升的。
原因很简单,煤矿的产量增加,价格下降了。
原本,朝廷对铁把控极为严格,所有的矿山、铁坊都是国有,每年流出的铁锭都是有记录,但他在三年前放松了铁制品的专营,允许资质合格的民间资本介入钢铁产业的运营。
利益是一切生产的源头,从三年前起,各地私营铁坊便如雨后春笋一样涌出,尤其是蜀中一带,因为南边山民山中有铁矿,十几家大户私下凑钱,生生在山里挖出一条十多里的河道,就为了将其中矿石大量运出。
到上个月,国中正在运行的小高炉已经达到了三百多座,到今年,哪怕对资质审核极为严格,每个月的申请文书还是如山似海,讲义司之下的资质审核部门已经连轴转了,行程还是已经排到了明年。
究其原因,除了利润动人心之外,还有就是各地知州特别想推行这事,对这些人的条件大开绿灯,也不管自己那地方合不合适。
他们就想有个政绩——蜀中四路、杭州、太原、密州等地的财税实在太动人了,但凡有一点追求的官员都愿意去试试,毕竟想要造福于民以前就那几个“兴修水利”、“劝课农桑”,如今有个见效快的,怎么能放手呢。
而大量廉价的铁制品虽然对财政收入有不小的影响,但问题也不大,因为赵士程已经把税加在矿石的水运税费里了,就算有谁偷税漏税,他的基本盘还是在的,毕竟以现在的运输条件和铁制品价格,当地要是没有水运,只有陆路运输煤矿铁矿,那是铁定亏本的。
至于说在运河上走私……
呵呵,宋朝的运河可是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别说船了,连只耗子游过去他们都能收到税费,这要是都能逃掉,那也该他们挣这份钱。
他手里有所有铁坊的资料,也是时间给订单促进工业发展了,他会先让他们出一批样品,订单价格肯定不会有太大利润,质量嘛,过得去就行,其中的优质品供应新军,不太合格便供应旧军,连大英帝国在十八世纪枪管都会炸膛,在如今的1122年,指望良品率百分之百本就不合理不是?
虽然还不是工业时代,但天可怜见,欧洲火器列装时,也没到工业时代啊,不也照样能把□□兵剑盾全部淘汰么,灭了印第安人么,骑兵之所以没被淘汰,那是因为后来骑兵打不过就加入,也开始拿枪了。
金国进攻的速度给了他不小的压力,现在要先解决有无的问题,再来说质量的事情。
八月的东京城十分炎热,清晨的太阳就已经让人感觉到了热意。
白氏提着篮子,身后跟着一个小孩儿,走进了慈恩所。
“白姐姐,你来得正好,今天上边给了一套印本,是官家让人送来的,你快快把它弄……咦,这是哪家小孩?”印坊的朱姑娘疑惑地蹲下来,伸手捏了捏小孩精致的脸蛋儿。
白氏笑笑道“这是我邻居家的孩儿,他阿爷前夜里病重,奶奶去医馆照顾,那里人多眼杂,顾不上小孩儿,交我看顾几日。”
“他爹娘呢?”朱姑娘挑眉。
“他爹在外打仗,她娘亲最近自己开了一家印坊
,把家里钱财都投进去了,实在忙不过来,我便主动帮着照看。”白氏揉了揉小孩的头,“云儿,叫朱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