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沙的雪落声中,时间静静的过去,转眼已是两个小时。
终于,在雷达的回波中,赵言有了发现。
在齐腰深的积雪中经过约两个小时的跋涉,赵言终于看到了他此行的目标,一片连绵约一平方公里的建筑。
这也是他之所以花费这么长时间的原因。他寻找的一直是单独的一间房子或类似大小的东西,从来没有想过会是这么一大片的建筑。
也不知道在这片亘古荒凉的土地上,是谁建造了这批居所。
花了半小时的时间赵言绕着这片建筑走了一圈。最后站在了一扇还算完好的大门前。
整片建筑毁弃已久,绝大多数房间都已倒塌。而且其规模看似宏大,但结构与建造工艺却极其简陋。只以石块垒墙,木板为顶。不说四面漏风,但想来绝不会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也不知道里面的住户是如何在这苦寒之地度过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的。
但想到这批住户可能的身份,赵言又摇了摇头,若不是为掩人耳目,或许他们连这些也不需要。
“吱呀”一声,赵言推开了面前这扇还留有少许斧头砍劈痕迹的大门,一步迈了进去。
又是半小时的时间过去,在将整片建筑搜寻了一遍之后,赵言站在了一间类似会议室的房间内。
就像他在外面看到的一样,绝大部分建筑都已经被冰雪掩埋,剩下的几间还算完好的房间,赵言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仔细寻找,除了一些腐朽不堪的日用品,连只言片字都没有找到。
也不知是本来就没有,还是被人为的毁弃了。
此行如果想要有什么收获,那么只可能是在这里了。
这是这片建筑为数不多还保持完好的房间,从内部的陈设看似乎是一个餐厅或是议事中心。
一张长约十米,宽二米的厚重橡木桌,十二张高背椅,三副银质的烛台,就是房间内的一切。
桌椅上厚厚的一层灰尘在无言的诉说着它所经历的时间。
赵言举目一扫,忽然眼前一亮,在长桌的一端,主位的左侧,一本厚厚的笔记本静静的躺在那里。
疾步上前,赵言小心的拿起这本笔记。
这是一本以橡木为封面,青铜包角,再由一张张经过精心揉制的羊皮裁剪、装订而成的笔记本,制作的工艺极其出色,带着明显中世纪的风格。
虽然历经漫长时光的冲刷,皮质已经有些泛黄,但质地依旧细腻、柔软。
赵言轻轻的翻开这本笔记。
公元1917年3月27日,天气,阴
经过七个月的漫长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这片与世隔绝的蛮荒之地,现在,我们安全了……
一路的艰辛使我们损失了两名正式成员和十一名普通族人。现在我们还拥有12名正式成员和48名普通族人。
值得高兴的是,在这期间,又有三名族人怀孕,她们或将在来年为我们带来三个新的生命。
今天我们召开第一次会议,讨论族群接下来的发展方向,是继续遵守避世条约还是积极主动的融入文明社会。虽然从七个月前,走出那一步开始其实就已经选择了方向………
下面由克鲁格首先发言……
……
公元1917年9月17日,天气,暴风雪
时隔半年,我们召开第二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