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而有信 曹操义送关云长
要想做大事,必须遵守诺言。这于任何一方都有好处,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切记,不要让眼前的蝇头小利影响做人的信誉。
古人&ldo;千金买马骨&rdo;,以此取信于天下;季布&ldo;一诺千金&rdo;的典故也流传广远。古往今来,能成大事者,都离不开一个&ldo;信&rdo;字。在其他方面小有欠缺,尚可为人容忍。一旦失信于人,必遭人白眼。
刘备在徐州被曹操打败以后,跟关羽和张飞失散了,独自投奔了河北的袁绍。曹操用计夺取了徐州的下邳,把关羽围困在一座土山上,派遣跟关羽有一面之交的张辽前去劝降。
关羽迫于形势,同意归降,但提出三个先决条件:第一,自己只是投降汉献帝,不是投降曹操;第二,刘备的两位夫人要受到奉养和尊重;第三,一旦知道兄长刘备的下落,就立刻去投奔。他强调,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曹操爱才心切,就答应了关羽的全部要求,还以汉献帝的名义任命他为偏将军。
后来,曹操跟袁绍交战。在曹操受到严重挫折的时候,关羽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为曹操解围,立了大功。曹操立刻上表奏请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还专门铸了一枚大印送给关羽。
在随后的战斗中,关羽又斩杀了袁绍的另一员大将文丑。也正是在这次战斗中,刘备知道了关羽在曹营中。不久,关羽也得知兄长刘备在袁绍那里,并且还收到袁绍部下送来的刘备的亲笔信。他立刻就写了回信,由来人带回。
关羽把刘备兄长的消息告知两位嫂夫人以后,就准备到丞相府向曹操告辞。曹操知道他的来意,故意回避不见。关羽一连去了好几次,都无法见到曹操。他想让张辽传话给丞相,张辽也推说有病而不接见。关羽清楚他们的用意,就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相府。然后,把历次所收受的金银都封存起来,把汉寿亭侯的大印悬挂在大堂上,带着以前的部将,护送着两位嫂夫人,向着官道进发,去投奔刘备了。
曹操知道后,不胜叹息。这时,谋士程昱谏道:&ldo;丞相待云长不薄,如今他竟然不辞而别,冒犯丞相钧威,罪不容赎。如果纵容他投靠了袁绍,袁绍必定如虎添翼,我们就更难对付他了。不如现在趁他没走远,派兵追上去杀了他,以绝后患。&rdo;曹操说:&ldo;不可,我早就允诺他一有刘备的消息就可以离我而去,岂能失信于人!&rdo;
曹操有意给关羽送行,急忙率兵追赶。等追上关羽,关公见众人手中没有武器,方才放心。曹操说:&ldo;云长为什么走得那么急啊?&rdo;关公于马上欠身答曰:&ldo;关某以前曾和丞相有约在先。今大哥在河北,我必须前去。多次去府上拜会,不曾谋面,实在是迫不得已才不辞而别。&rdo;
曹操说:&ldo;我的所作所为要取信于天下,怎么会食言而肥呢?只是怕将军途中钱财不够用,特送黄金一盘。&rdo;关公不受。曹操又大笑着说:&ldo;云长是天下义士,我福薄不能留住你,深感遗憾。现送你锦袍一领,略表寸心。&rdo;令随从下马双手捧袍走向关羽。
关羽只恐有诈,不敢下马。他用青龙刀挑锦袍披在身上,向曹操称谢:&ldo;承蒙丞相赐袍,他日我们再会。&rdo;说完,就望北疾驰而去。大将许褚说:&ldo;关羽对丞相太无礼了,不如把他抓来杀了。&rdo;曹操却大度地说:&ldo;他一人一马,我们这么多人马,难免他会生疑心。我既然说了,就必定会守信用。&rdo;
曹操作为丞相,对自己说过的话决不食言。这不仅是个人信誉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三军将士的诚信。如果他言而无信,将士们必生疑心。曹操清楚,关羽是忠义之士,心中不安欠下自己许多人情,将来必定会找机会回报的。后来赤壁之战,曹操败走华容道,果然关羽放了曹操和其下属一命。这也是对言而有信者的最大回报。
曹操与关羽在战场上是对立的,但从二者做人的情义上讲,是一对患难知己。尤其曹操施恩于关羽时,关羽正值落魄之时,只留一身武艺,曹操因此也落得个施恩不图报之名。这就更激发了关公知恩图报的愿望。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ldo;守信&rdo;二字值千金。今日受别人滴水之恩,他日当涌泉相报是很自然的。人一生难免起起伏伏,不必计较眼前利益。凡事践行诺言,必定会得到无尽的报偿。信誉是我们立身之本,无论何时,都不可因小利而失大信。否则,什么事都做不成。
驾驭群士 得智者以取天下
曹操当年和袁绍一起起兵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曾经问曹操:&ldo;如果这次讨贼不成功,你以后有什么打算?&rdo;曹操反问袁绍说:&ldo;那你呢?&rdo;袁绍沉思了一会,说道:&ldo;我的辖区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加上拥有沙漠的腹地,然后再向南,以争天下。&rdo;曹操则说:&ldo;我要让天下所有有才能、有智慧的人都为我所用,这样一来,难道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吗?&rdo;
这次谈话表明了两人经营天下的大政方针的迥然不同。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的人力、物力和经济实力。袁强而曹弱,力量相差悬殊,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强者败,弱者胜。曹操不贪求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每获得一个名士,却欣喜若狂。依靠这些谋士,再加上整编到自己队伍的黄巾军,依然打下了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