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这样颠倒黑白、诽谤诬陷的事件,不单纯是个人的品德修养问题,还关系到朝廷政治能否肃静,曹氏集团的统治能否长治久安。这也是曹操下大力气整治的原因。
曹操是从小吏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对下面拉帮结伙、结党营私的蝇营狗苟之事当然了如指掌。他警告官员们不要私下东勾西连,搞小集团,要尽心竭力为国效力,勤政于民。与此同时,曹操提倡官员间不要争权夺利,要行礼让之风。他在《礼让令》中说:
俗话说:&ldo;让人一寸,受人一尺。&rdo;这是合乎经书的要旨的。辞让爵位和俸禄,不因为争利而伤害自己的名声,不因为追求高官显爵而损害自己的品德,这就叫做礼让。
曹操提倡诸官百姓要有礼让之风,这不仅有利于稳定上层集团内部的关系,减少内耗,而且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为了消除不安定因素,曹操在平定冀州后,专门下令,允许袁氏过去的同党改过自新。此外,曹操还命令不准报私仇,禁止大办丧事,违者一概严厉惩治。
对有些不利于老百姓生活、有害于人民身体健康的旧俗,曹操也注意加以禁止。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曹操占据并州后,下了一道《明罚令》,令中说:
听说太原、上党、西河、雁门等郡,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的寒食节,都不烧火,吃寒食。据说,这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伍子胥的尸体沉没江中,吴国人没有因此不喝水。纪念介子推,唯独要人们吃寒食,这岂不是一种偏向吗?况且北方特别寒冷,老人、小孩瘦弱,将会有忍受不了的灾难。这个命令下达后,任何人不准再寒食。如果有违犯的,家长要判半年刑,主管官吏要判一百天刑,县令、县长要扣发一个月俸禄。
介子推(又作介之推),春秋晋国人,曾随晋公子重耳长期流亡在外,后来回国时见狐偃向重耳邀功,他不愿与狐偃为伍,便不辞而别。重耳即位(晋文公)后,封赏有功之臣。介子推与老母隐居绵山中,不肯出来。晋文公用放火烧山的办法,想把他逼出来,结果介子推被火烧死。晋文公为了悼念介子推,便规定在介子推死的这一天禁火寒食。后来,民间为了纪念介子推,在介子推死的这个月内不举火,吃寒食,每年都有不少人因此死亡。到东汉顺帝时,并州刺史周举改为三天吃寒食。
曹操严令禁止寒食,是认为这一习俗太落后,对老百姓的危害太大了。曹操对正面教育也很重视。他下令设置学官,发展教育事业。汉代的教育已很盛行。官学(中央的太学,地方的学、校)和私学的规模都比较大。由于东汉末年的长期战乱,使学校教育陷入停滞的状态。曹操虽然重视教育,但在逐鹿中原的前期,不具备发展教育的社会环境。当他在中原地区打败袁绍之后,统治趋向稳定时,便着手恢复废弃多年的学校教育事业。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秋七月,曹操下《修学令》说:
战乱以来,已有十五年了,青少年仍不见有仁义礼让的风尚,我非常痛心。现在,命令郡、国都要修文学,满五百户的县要设校官,挑选乡里中优秀的青少年给他们以教育,或许可以使先王之道不致废弃,而有益于天下。
这里的&ldo;文学&rdo;,主要是儒家学说的著作。曹操认为,只有发展了儒学教育,教化的作用才能得以发挥,才能树立仁义礼让的风尚。
曹操能够在连年亲率大军征伐的同时,分出精力注意恢复发展教育事业,可见他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在民生凋敝时期实属难能可贵。
第四章 倡导文学:兴学重才教化天下
多才多艺 好文尚武善治土木
我们历来称曹操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因为他凭一人之力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备受后人景仰。其实,历史上大凡超群的人都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曹操也不例外。
1善音律
曹操的音乐水平是很高的,和桓谭、蔡邕有一拼。桓谭,字君山,官拜议郎给侍中,东汉初期的哲学家、经学家,他的父亲曾为太乐令。史称&ldo;谭以父任为郎,因好音律,善鼓琴&rdo;。蔡邕,字伯喈,官至左中郎将,东汉末年文学家,史称&ldo;妙操音律&rdo;。桓谭、蔡邕都是著名音乐家。
首先,他很喜欢采用乐府诗的曲调作诗和调。曹操流传下来的诗有二十余首,大都是按照乐府曲调写的。如《精列》、《陌上桑》属乐府的《相和歌&iddot;相和曲》,《秋胡行》属《相和歌&iddot;清调曲》,《善哉行》、《步出夏门行》属《清商曲&iddot;瑟调》,等等。曹操&ldo;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rdo;。可见他作的诗,是可以用乐府的曲调伴奏的歌曲。曹操喜好音乐,他不仅从中得到愉悦,同时也激发了他歌以咏志的激情。我们之所以还可以看到曹操那直抒胸襟的磅礴诗篇,应当说是与其爱好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其次,曹操喜欢歌以言志。曹操常说&ldo;诗言志&rdo;。他在苦闷和高兴的时候,常常是一边喝酒,一边唱歌。诸如《短歌行》:&ldo;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rdo;这反映的是苦闷时的情况。《善哉行》:&ldo;朝日乐相乐,酣饮不知醉。悲弦激新声,长笛吹清气。弦歌感人肠,四座皆欢悦。&rdo;这反映的是心情愉快时的情况。他还喜欢用音乐招待客人,&ldo;我有嘉宾,鼓瑟吹笙&rdo;。曹操的诗中常提到&ldo;歌以言志&rdo;、&ldo;歌以咏志&rdo;,也是他的一种情绪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