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旨的这位使者,是否还是曲宫不得而知。蒙恬的话让他动容,看着为大秦耗费一生的将军白发苍苍,他能说的只有一句:&ldo;我只是个传旨的小官,不敢将将军的话禀报给皇帝。&rdo;
使者的话是暗含痛惜与无奈的。我知道你说的是肺腑忠言,但无奈你不死,我无法复命。比起你的命,我的命更重要。使者说完这话就不再说了,他交给蒙恬一颗毒药。
事到如今,说什么都没有用,而且说什么都是白说。接过毒药,蒙恬沉重叹息:&ldo;我到底犯了什么罪?没有错就要被处死吗?&rdo;
其实,蒙恬你犯罪了,罪名和蒙毅何其相似。一个是莫须有,一个是欲加之。
蒙恬吞下了毒药,最后他留下了一句颇耐人寻味的遗言。
&ldo;我的罪过就是修筑万里长城,从临洮到辽东一万余里,我错就错在挖断地脉,触怒了天地。&rdo;
这句话很有意思,表面上看是这位蒙将军迷信,自觉杀了太多人打了太多仗,免不了动了人家祖坟损了阴德。实则是句赤裸裸的讽刺,蒙恬知道他的罪名,只是三个字&ldo;欲加之&rdo;。
读历史有三重境界,第一境界不分好坏,无法用好人坏人这两个定义去定性某个历史人物;第二境界不分对错,对于史实,无论对错都起到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作用;第三境界不分真假,真作假来假亦真,此为终极王道所成。
以此纵观蒙恬一生,公允地说褒贬功过参半。作为一代名将他辅助嬴政统一六国有功,大秦帝国建立后又戍边多年,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外族侵略。然此举耗费太多人力物力,空虚国库激起民怨。
蒙恬有能力反而不反,归结来说原因有两条。一是蒙家世代公卿忠良的包袱,二就是扶苏已死,蒙恬想反缺少大义名分。
现代人差个几岁就会有代沟。蒙恬生活的年代离我们有两千多年,这条代沟那是相当深。很多事情现在人觉得无所谓,但对古人就是重于性命的信条,命可以没有,这些信条不可以违背。蒙恬自己说的,他要用死规劝胡亥,用以保住他蒙氏三代忠良的名声和嬴政死后的声誉。这就是生活在那个年代蒙恬的人生信条‐‐知遇之恩、忠义祖训。
中国是礼仪之邦,这个先决条件下做什么都要名正言顺。说到这里有人或许要说,谋反就谋反吧,要好名声干什么?这话错了,古人就特别好这口,即将在大秦国土上烧得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连农民都知道要借助公子扶苏、各国后裔的大义名头。这一点,蒙恬又怎么能不知道。
由此两条,蒙恬死得虽冤,却有因。对于蒙恬,能说的只有这么多。他是冤死忠臣,只是这里的忠,是忠君,而非忠国。
蒙恬蒙毅被杀,胡亥、赵高、李斯此三人都放下心中大石。后顾之忧既去,大家的主要精力自然放在派系权力之争上。
先前说过在巡游途中,赵高和胡亥就制订了一系列排除异己的计划,巡游是试运营,效果很好。现在开始投放市场。
第四章 苛政猛虎
不知道多久前,胡亥就在担心一件事。怕兄弟们哪天一高兴也学他的样子,篡个位玩玩。现在时机已到,当然要永绝后患。在胡亥的授意下,赵当家将排除异己的重点放在了皇室内部。
嬴政有二十多个儿子,胡亥最小,扶苏老大。我们粗略算下,这些儿子中不乏有能力超群颇有威望的,当然这些人就是胡亥所最先忌惮的。
有胡亥后台撑腰,赵高派详细拟定了一长串名单,人员从以上所说重点对象抓起。从皇族内室开刀即便有强硬靠山也要巧立名目,赵当家的结合自身专长,用修改法律的名目搜集这些皇子的罪证。
罪证这种东西,只要有心找总是会有的,即便真的没有造也得给你造出几条。就这样赵当家很快搜查出大臣和皇子们的罪证交给胡亥过目,胡亥大手一挥说:一切有劳郎中令去办。史书记载这次共杀死皇子十二人,公主十人。
头一批,六名皇子罪证确凿,在咸阳街市斩首。皇子将闾兄弟三人被囚禁在内宫问审。前面在杀头后面在审问,两者同时进行。期间胡亥派使者去传旨说:你们不尽孝道,又想谋反,应该处死。
将闾失声痛哭大喊说:&ldo;冤枉啊!怎么能说我有反心。请使者去问清楚陛下,让我们死得其罪。&rdo;
这话何其眼熟,其实胡亥会的就这么几招,但是管用啊,没办法。
这个倒霉的使者,是不是前次给蒙毅传旨的不知道,却说了句很相似的话,他说:&ldo;很抱歉,我只是个小官,没有资格发言,只能奉命行事,请殿下们上路吧。&rdo;
将闾仰天高呼,接连大喊了几次:&ldo;天啊!我冤枉!&rdo;
喊完,兄弟三个抱头痛哭,就拔剑自刎了。
自刎总算是全尸,其实将闾兄弟三人已经够幸运的了。前面死的六位可是在咸阳市中杀头的。这种死法叫&ldo;戮&rdo;,具体实行是有程序的。皇子们先要当众挨板子,打的时候全城老百姓都被叫来看,板子打完再来一刀,掉了脑袋这才能去死。这六位可都是嬴政嫡亲的儿子啊,死就死吧,还得先受一顿侮辱才让死,真够狠的。
至于那十二位公主,就更惨了。她们的死法叫&ldo;碟&rdo;,就是用分裂肢体的方法把人活活折腾死。可怜这些金枝玉叶们从小被养在深宫,很多公主听到这个死法就当场被吓晕吓死。没办法,晕就晕吧,就算真死了也得来完这一套才算完。负责监督行刑的是赵当家,他大概也觉得太惨,行刑地点改在了深宫。届时鲜血染红了秦宫内殿,公主们的惨叫响彻殿宇,其声其景惨绝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