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叫杜诗,是一位名垂青史的好干部。
杜诗是河内郡汲县(今河南汲县)人,德才兼备,能力突出,年轻时就在郡机关工作,有很好的名声。更始王朝开张时,他被征召到大司马府上班。
刘秀称帝后,很欣赏他的才能,征召他到自己身边工作,一年连续三次提拔他,直到任命他为侍御史。这是个代表皇帝监察百官的重要职务,相当于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副部长。
一个能让刘秀在一年内连续提拔三次的干部,肯定不是凡角。
刘秀定都洛阳之初,委派杜诗以侍御史的身份整肃风纪,安顿百姓。
杜诗受命,首先遇到的就是放纵胡来的萧广。
面对萧广及其部下的胡作非为,老百姓怨气冲天,杜诗决定亲自找萧广谈话。
杜诗向萧广重申皇帝的指示,要求萧广立即整顿军纪,停止一切危害治安、祸害百姓的行为。
面对杜诗的一脸正气,老萧承诺遵守纪律,但是他转身就忘,照样我行我素:没什么,弟兄们,大家该怎么胡来还怎么胡来。
杜诗恼了!
他认为,时值乱世,大家早就习惯了刀枪和拳头,干什么工作如果不动硬的就没有谁在意。于是,他毫不客气,立即采取果断措施:捕杀老萧。
直到把老萧抓了砍了,一切处置停当,他才向朝廷报告。
对于杜诗的先斩后奏,刘秀不仅没有责怪,反而大加赞赏。刘秀亲自召见他,给予口头表扬,并赐予棨戟。
棨、戟是斧、钺一样的长柄兵器,当时是王公将相出行时戳在队伍前面表明身份的。
刘秀赐杜诗这两件家伙,显然有这样的意思:
一是嘉奖,对杜诗的工作给予物质奖励,改善他砍人的办公条件;二是鼓励,希望杜诗继续严格执法,无论王侯将相还是普通官兵,只要违法尽管扁他;三是表态,希望广大干部严格遵守纪律,不断端正风气,也希望老百姓给予监督。
帝国刚开张,杜诗目前还只是个副部级干部,按照级别,要汇报工作,他在刘秀百忙之中根本排不上队。刘秀对他这样眷顾,意义十分深远。
这样一来,刘秀手下其他骄兵悍将都非常害怕,谁也不敢乱来了。
一般来说,要创立一个国家,或者说建立一个政权,无论多么俭省,也要做这样几件事:
一是称帝,大胆告诉世人自己就是一哥;二是定都,不光是为自己和文武大臣找个办公地点,更重要的是,要把都城和自己包装成万人朝贺的中心;三是封官,建立从朝廷到地方的政府官僚体系,以及部队的军官体系;四是宣传,就是通过多种形式告白天下,自己当一哥是天意,是天经地义的,跟着自己走是聪明的,是绝对没错的。
这几件事的前两项可以说是硬件建设,后两件事可以说是软件建设,相当于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称帝,定都,目前刘秀均已完成,他着手加强自己团队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也已非一日。
关于刘秀进行思想、组织工作的事,是个很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有非常丰富的内容:一是刘秀起事以来一直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作为号召和凝聚干部群众的思想理论武器,并随着形势发展不断创新。二是他始终牢牢抓住用人权,北上河北时就开始按照自己的意图使用干部,比如让冯异担任秘书等,每攻略一地,他往往是事前争取当地干部,得手后安排自己信得过的干部。他称帝时任命了一批干部,定都洛阳又大封百官。三是把思想建设与组织建设高度统一起来,使之融会贯通,换言之,就是按照自己的思想理论和政治纲领来使用干部,通过干部来贯彻自己的思想导向和政治纲领。
后人曾经评价说过,刘秀是最会用人的皇帝,这是准确的。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刘秀用人是成功的。他的手下,无论是论功行赏,还是量才使用,绝大多数能够胜任,像萧广这样的只是极少数。
但是,必须实事求是指出的是,刘秀有时候以谶选官,也就是说他有时候按照谶文选拔干部,谶纬应用于干部人事工作之中,产生了很多弊端,也使他倍受非议。
先来认识一个人:王梁。
王梁,渔阳郡要阳(今河北丰宁东)人。其实老王也是个不错的同志,刘秀平定河北的时候曾见识过他,只是当时英雄如林,老王又很低调,对他印象不深。
老王早年在渔阳郡机关上班,彭宠任郡太守时安排他为狐奴县令。在寇恂、耿弇的联络下,彭宠派渔阳军南下支持刘秀时,就是安排时任狐奴县令王梁、时任安乐县令吴汉、时任郡护军盖延带队的。
广阿会师后,刘秀任命他为偏将军。拿下邯郸时,刘秀封他为关内侯。河北平定后,刘秀又任命他为野王县令,让他主政一方。野王县在河内郡境内,老王受郡太守寇恂领导。
可见,王梁是有一定的能力和建立了一定的功勋的,只是刘秀身边能人太多,老王并不太显眼。眼下,刘秀定都洛阳,在研究大司空人选时,想到了他。
大司空的岗位职责是主管城乡基本建设并参与研究中央大政方针,与相当于总理的大司徒、相当于军委主席的大司马,并称&ldo;三公&rdo;&ldo;三独坐&rdo;,大体就是中央核心领导小组成员的意思,地位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