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条约于1942年1月29日签字,确立了以英国、苏联为一方和以波斯为另一方之间的同盟关系。英苏两140国共同并分别保证波斯领土完整、主权和政治独立,并保护它不受任何外来侵略。它们和波斯井互相保证,在对外关系上不采取有损同盟条约另一签字国或两国的态度。凡和上述两盟国都无外交关系的任何国家,波斯政府将不再与之保持外交关系(这不包括日本在内,因日本同苏联仍有外交关系)。波斯的武装力量将不被要求参加反对任何外国的军事行动,而只要维持波斯境内的治安。
波斯同意同盟国使用整个波斯的一切交通工具,必要时有权军管,俾使一个盟国的军队和给养得以通过前往另一个盟国;并同意对它们取用物资、征用劳力、维持和改善这方面的交通运输,给以一切便利。它将同两国进行合作,建立和保持它们所需要的新闻检查制度。在两盟国和德国及其同伙(即目前已经或将来可能与两盟国的任何一个国家作战的所有国家)之间的战事全部停止之后六个月内,两盟国可在波斯保持它们认为必要的武装力量。这些武装力量的存在并不构成军事占领,并尽可能不干扰波斯政府机构、治安部队、经济生活、居民的正常迁移以及波斯法律的实施。两盟国将尽其可能保障波斯经济不受战时困难影响,为此将与波斯政府进行协商。
如果波斯不是向俄国输送给养的要道,同盟国或许不会入侵这个国家。但另一方面,德国第五纵队的存在,已不仅是一个干涉的借口,它确实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德国逐步向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渗透的后果,英国人是历历在目的,英国作战部队刚在伊拉克和叙利亚进行过战役,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第五纵队在波斯制造的麻烦,英国中东问题的高级专家们还记忆犹新。入侵的主要责任是在国王礼萨,他同外国的外交代表向无直接联系‐‐即使对可能向他提供有益忠告的中立国家的代表也是如此‐‐而只是听取波斯大臣们的口头汇报(他无阅读能力),而这些大臣无疑地总是把那些可能使他大发雷霆的消息和意见说得缓和一些。因此,他耳目闭塞,独断独行,对于同盟国消灭敌特的决心既盲然不察,对他本身绝不可能通过腐败而亲德的警察来控制这些敌特活动又无自知之明。所以,后来波斯人埋怨说,同盟国如果能使他面对一份更明白无疑的最后通碟,那他(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很可能会及时屈服。这种指责几乎肯定是无视于这位国王的断绝言路和不近人情。
第七章 从阿富汗驱逐轴心国侨民威廉?弗雷泽-泰特勒爵士
(英国驻阿富汗公使,1935‐1941年)
1939年9月战争爆发后,阿富汗国王查希尔的政府宣布中立。这一举不仅保持了阿富汗政府的对外关系,而且也适应了眼前的内部局势。
1935年,阿富汗遵照前国王纳第尔的决定,正开始实施一个广泛的工业发展纲要,并打算通过开发本国资源来稳定阿富汗的经济。与此同时,还实施一项为一支小型机动部队提供现代化装备和运输工具的重整军备计划。对这样一个需要若干年才能完成并花费国家开支好几百万英镑的计划,现有的本国资源无法提供资金,如果没有外国顾问和技术人员的帮助,这项计划也不可能完成。于是阿富汗政府求助于欧洲一些国家,主要是依靠大不列颠、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那时英国政府感到无力提供他们所要求的信用贷款,但同意供给小型武器,后来又供给了一些飞机和教练人员。此外,在1937年再提供142一笔五十万英镑用以购买机器的信用贷款。随后,从规模巨大的斯科达兵工厂运来了机枪、部分榴弹炮和其他重炮。 1937年国际制裁解除之后,意大利在装备和训练阿富汗空军方面同英国展开了竞争。但阿富汗政府获得的最巨大的援助则来自德国。德国政府愿意承担对一个几乎不能提出,或者甚至无法提出确实偿还保证的国家提供长期贷款的风险。他们给新创办的纺织厂、水力发电厂提供高级机器,并且派遣艰苦耐劳、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前往安装。他们建造桥梁并指导修筑公路。在各类技术性工业方面,他们同阿富汗人合办了一个联合公司。作为交换条件,他们接受阿富汗的原料,并为这些原料寻找欧洲市场。纳粹分子在其他方面也煞费昔心地讨好阿富汗人。1936年在柏林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阿富汗的曲棍球队和几位高级官员居然成了德国政府的座上客。他们亲眼目睹德国人所炫耀的效能和力量,回国时犹感到眼花综乱。1938年,从柏林至喀布尔每周一班航空线的开航,使阿富汗人得以首次与欧洲建立直接联系,这也给德国在效能和友谊方面带来日益增长的声誉。
因此, 1939年战争爆发时,阿富汗政府感到处境为难。它的工业发展和重整军备计划正进入全面铺开阶段。向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国订购的大量材料已经运到,但还有许多要运来。纺织厂的工程仅完成一半,水力发电设施缺乏主要部件。而且存在着有枪无弹或有弹无枪的情况。要与德国断交,那比什么都要糟糕,至少要等到新近订购的货物全部交货后再说。且不论政府的政策,阿寓汗人民的心里也绝不愿与发生冲突的任何一方结盟。他们的传统敌人英国和俄国,即使说还没有同他们处于交战状态,也所差无几了。在英俄两国中,他们更担心的是俄国人。尽管他们看到英国人哪怕遭受一些挫折都会幸灾乐祸,他们却也害怕德国人取胜,如果这意味着俄国人也赢得胜利的活。同时,德国协助他们国家的发展已在阿富汗的大多数阶级中产生了亲轴心国的感情。然而这一切仅仅是情感而不是政策,而且也不大可能发展成为政策,如果英国能通情达理地行事的话。阿富汗政府在紧急时期,同别国一样,必先考虑本国的利益;他们143的最终目标是保存自己,并尽可能继续贯彻其对外政策,旨在使他们从事于国内发展工作的同时,维持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因此,他们宣布中立,并尽力保持中立。他们眼前最担心的是俄国。他们惊恐万状地注视着俄国军队开进波兰以及苏联政府对待巴尔干各国和占领比萨拉比亚的方式。他们不问这些行动的防御价值,而对苏联政府一旦决定与德国祸福相共后可能向他们提出同样要求,感到忧心忡忡。